虽然已很难开口说一句完整的话语,尽管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黄浦区税务局(原上海市税务局卢湾区分局)退休多年,但当看到自己1978年获得的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章时,今年102岁的胡杰仍然难掩眼中的激动与自豪之情。“我的劳模是(我)做出来的。”胡杰的儿子告诉记者,这是老人在说,这份荣誉是靠着他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 度过峥嵘“税”月,归来仍初心不改。近日,记者采访到这位税务行业老劳模,老人虽然话语不多,但精神状态尚可,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向记者讲述了他兢兢业业为国家管好“钱袋子”的难忘历程。 励志税务报效祖国 1918年出生的胡杰,少年时曾在私人老板手下打过工,做过营业员、店长等。1952年,胡杰发挥自己做过“小账房”的优势,考入上海市税务局卢湾区分局,成为第六稽征组的一名专管员,负责服装行业的征管。 胡杰的大儿子胡伟告诉记者,父亲因为是学徒出身,做这份工作算是“内行人管理”,因此在负责淮海路衣帽店征收时,很受店家的尊重。“那个时候不仅要查税收,这些店相当于接受国家投资,投入的钱是要产生收益的,所以我爸爸经常会帮这些店想办法做好经营。”20世纪60年代初,纺织品行业销售大幅下降,胡杰准确把握“当年平稳,略略回笼”的财政方针,辅导企业会计核算成本,督促车间制定节约方案,帮助辖区企业收窄亏损面,提高盈利率。 从不喝企业一杯水 除了把握经营方向外,偷税漏税也是胡杰要稽查的一项重点。每年查账的时候,他都要亲自到企业里面看到生产情况才放心,几十家店一家家查下来。胡杰的儿子说,自己父亲查账准确,作风又很硬,“他到店里都是自己带水,从来不喝对方任何一杯水”,这让店铺对他“又尊敬又害怕”。 那时候,胡杰整天泡在车间厂房,观察工艺流程,弄准服装行业的经营规律。他自己摸索总结出的“交叉排队分析法”,能够准确发现一些企业偷税漏税的花样,大大提高了稽查效率。 “交叉排队分析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店铺账面的账和当地乡镇企业的账一条条核对,上千条账目,他经常一去就是一天,“有些企业在郊区的,以前交通不便,我爸爸就选在周末一大早出发,坐公交车去,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每个年底都忙到胃出血 胡杰老人有一个老毛病,每到年底的时候,都会胃出血。胡伟向记者解释,这个病其实也是“职业病”,每到年底,胡杰要写十几家公司的税务报告,经常一写就是二三十页。“那时候也没有电脑,都是他自己一笔一画写出来的。”由于通宵加班,缺乏睡眠加上经常忘记吃饭,因此每到忙季总会胃出血。直到忙季过去,他的身体才逐渐恢复,每年都是如此。 在沟通的过程中,胡伟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不仅报告的内容写得精准、没有差错,连笔迹都一丝不苟。“因为需要手写报告,为了让别人看清楚他写的内容,他开始练字。只要有空就抓紧练,久而久之练出了一手好字。”在胡伟给记者展示的一份老人退休后手写的个人简介中,老人的笔迹像打印一样工整、有力。 对子女言传身教 胡杰老人对党有着强烈的信仰,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的后代们同样如此。老人的儿子们回忆,老人对5个子女的职业选择没有任何要求,但唯独希望他们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能说假话,不能违反国家规定。“我爸爸说,我在查人家账,所以你们小孩子也要争气。”让老人欣慰的是,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的子女们大多都是党员,就连自己的孙子、孙女,很多也是在学校期间就入了党。 “我是做出来的。”正如老人说的那样,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诠释了精彩的“税”月,即使在退休后,胡杰也经常关心税务的发展,他常常参加局里的座谈会分享征管经验,一直坚持到90岁高龄,风雨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