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基层快报 >> 正文
灵活就业群体调查之自由笔译和摄影师篇

  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发展如火如荼,初步预估,涉及人数已达两亿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有近30个行业中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这些行业包括自媒体、视频、医疗、教育、法务、旅游、研发、广告设计、翻译、保险、传媒等领域。

  人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灵活就业者大多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滴滴司机、外卖小哥。然而,记者在本次调查采访时发现,除了单纯靠“体力分享”“时间分享”达到灵活就业目的从业者之外,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入灵活就业大军。

  这些更“高大上”的灵活就业者,究竟如何安置好眼前的“面包与茶”?又会怎样规划未来的“诗和远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

  学以致用、兴趣爱好

  是择业主要原因

  “95后”自由笔译小张尽管投身灵活就业大军没多久,可她已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工作状态。毕业于沪上一流院校英语和西班牙语双专业的她,也曾有外企“朝九晚五”的工作经历,但很快,她就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2020年年中,尽管仍处在疫情防控阶段,就业市场并不明朗,出于一份自我挑战的心,小张还是勇敢地裸辞,告别稳定岗位另寻起其他职业。让她没想到是,误打误撞接触到的临时性翻译工作,却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自此走上了灵活就业的道路。“我很确定,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将继续现在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小张告诉记者。

  “80后”项先生则在灵活就业的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是个小有名气的自由摄影师和插画家。项先生选择灵活就业则更具主观性,他说,从日本某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原本是打算回上海创业的,就在那时他看到了广末凉子和松田龙平主演的电影《恋爱写真》,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了摄影。项先生回忆:“那时我会在一些摄影bbs(论坛)上发布自己拍的照片,有近百页回复,后来甚至有人发邮件出钱让我帮他们拍。”他的第一份灵活就业报酬,便是从bbs而来。“尽管那些bbs早已经没有了,可我还是在坚持着自由摄影的工作。”项先生说。

  赚多赚少不重要

  自身保障最关心

  小张从事的自由笔译工作主要是承接网络文学线上公司等平台合作业务,将国内热门网络文学“中译英”后呈现给外国读者。一小时80元左右的时薪,和一周2万字的翻译量,尽管收入并没有较之前有大幅提升,可工作的舒适程度和对专业的运用程度,都让小张十分满意。“最有成就感的当然是翻译作品获得认可,下次再找我翻译时,平台主动给我涨钱的时候啦。”小张笑说:“虽然涨幅也就1000字的翻译多5元。”谈及灵活就业最让她关注的事,小张说:“目前来看还是就业保障一块,我的社保断缴过一段时间,我去咨询了相关部门,自己缴纳后就没有问题了,我也想尽快把社保缴起来。”

  和准备自己缴纳社保的小张不同,项先生则为自己尽可能多地购买了保险。究其原因,和几年前他外出采风时曾遭遇过一场车祸导致小腿骨折有关。“治病花了很多钱,也耽误了拍摄,自此我也开始关心起了自己的身体,之后就开始买商业保险了。”项先生笑称:“我那次应该算灵活‘工伤’了吧。”日常拍摄主要围绕商业广告和客户约拍进行的项先生,做的也是口口相传的“生意”。“不求多,但求精。高兴了免费都可以。”项先生表示:“月收入稳定在5位数以上,养活我自己和两只猫是绝对没问题的。”

  不论未来如何

  希望依旧保有初心

  小张坦言,自由笔译这个灵活就业的身份,给了她更多自我管理的机会。笔译工作不忙时,小张会阅读大量外国文学或者外文专业书籍来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才可以不断进步。”对未来,小张始终保持着谦卑的心态与清醒的认识。小张说:“最近我还在为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证书努力。”尽管她认为,今后还有很长时间,她将继续是一名灵活就业者的身份,但最终,她还是憧憬通过自己努力,创业并拥有一个翻译团队,成为大家的leader。

  项先生则向记者表示,他之所以没有“支棱起”工作室,甚至没有找一位助手帮忙,全因他习惯了“一个人”独行。灵活就业不是不体面,单打独斗更非性格孤僻。“今后还是要让自己保持初心,多出去走走看看,用镜头捕捉更多真实美好的瞬间。”项先生憧憬:“希望尽快完成自己的摄影展、画展,不久的将来还能在书店里看到自己的摄影集。”

  职业愿景

  ■ 自由笔译小张

  靠实力赚钱

  在学习的路上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永不止步,做有价值的事情,靠自己的实力赚钱、赢得尊重!

  ■ 自由摄影师项先生

  希望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

  一人二猫三餐四季,不论几岁,都不要去奢求所谓的稳定。我最满意的照片一定是下一张!希望更多人可以在书店、在展览馆看到我的摄影作品。

  记者手记

  畅想“诗和远方”

  也能兼顾好眼前的“面包”

  “长大后,你想要做什么工作?”想必绝大多数人在孩提时,都曾被老师、家长们询问过类似的问题。医生、教师、科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但采访后记者不禁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也许不久后,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回答:“长大后,我想做个灵活就业者!”

  这次采访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灵活就业早已不是底层重复劳动的代名词,社会对灵活就业的需求正变得愈来愈大,趋向于高层次“智力分享”“技术分享”的灵活就业者,也正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缩影之一。让高层次的灵活就业者,能够兼顾好眼前的“面包”,同时还能畅想“诗和远方”,基础保障亟须更进一步,绝不能让灵活就业者成为真正的“独行侠”。

 来源:劳动报  作者:李佳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