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基层快报 >> 正文
记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创新工作室

  5年“零投诉”“零争议”

  “田律师,公司在苏州和普陀区两地同时提请劳动仲裁,我是继续坚持恢复和公司的劳动关系,还是接受调解比较好?调解的话怎样才能争取更多利益?”近日,白女士如约赶到“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再次向律师田德强求援。

  白女士小腹微隆,已怀孕4个多月。去年4月,她入职某信息科技公司,6个月试用期后,公司以其绩效未达标,要求延长试用期1个月,并和她签署“绩效改进计划”,期间,白女士发现自己怀孕,在告知公司3天后却被辞退。迷茫中,她向朱雪芹工作室求助,在田律师的帮助下,该案件经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一审裁决,白女士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主张获得支持。不料,前不久,公司不服一审裁决,再次提起二审仲裁……田律师在为白女士仔细分析、权衡利弊后,提供了专业建议和应对策略,并表示可以代她出面处理案件,让这位准妈妈吃了颗定心丸。

  “有工会法援律师做后盾,我不用瞎折腾,也不再焦虑了。”白女士说,受到她一审仲裁胜诉的鼓励,好几个同事都和公司据理力争,多拿了一个月的工资呢。她感激工会娘家人“雪中送炭”,在她无助时伸出援手。

  像白女士这样的案例,在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里不胜枚举。工作室成立5年来以来,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4894件,10747人次,其中外来务工人员3738件、9402人次,3人以上群体性争议248件、5626人次。提供代书、参与调解协商、代理仲裁诉讼3435件。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结案3301件、共挽回经济损失7100万余元,接待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了“零投诉”、“零争议”,这也为工作室赢得了无数声誉,2018年工作室荣获“普陀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称号,2019年获“普陀区职工群众最满意项目”,2020年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创新不止维权更精准

  全国劳模、上海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快乐集团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雪芹的身上有许多职务和荣誉,而最出名的是以她名字命名的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不少职工都知晓 “有困难,找雪芹”。

  “2008年,刚当上人大代表时,我经常跑普陀区信访窗口,听取社情民意。”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到呼吁恶意欠薪纳入刑法制度、关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等建议,朱雪芹的很多议案,“灵感”都来自民意。那时,她就深深感到,代表履职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搭建平台,集合更多社会资源,才可能为职工、农民工做更多事情。于是,在普陀区总工会的支持下,朱雪芹紧挨着信访窗口,在当时的“西宫”开了个劳模工作室,专门帮助农民工维权,久而久之,口碑相传,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4月,“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成立,并把接待窗口搬到普陀区劳动人事仲裁院一楼大厅,从此扎根在职工维权的最前线,以线上+线下形式为广大职工和农民工提供零门槛服务。朱雪芹也实现了从一个人奔走到带领一群人为职工“鼓与呼”的转变。

  工作室和3家律所合作,签约多名专职律师,配强法援工作人员,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参与协商、调解、代理仲裁、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力争做到“应援尽援”。同时,在线上开辟“雪芹说法”专栏,以案说法,涉及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解除、女职工保护等热点问题,还开通“法律援助”线上申请通道。去年疫情前期,工作室虽然暂停现场接待,却始终活跃在“云端”:专人值守热线为职工免费答疑解惑,并开通“法律咨询服务微信群”,3000多人入群学习“法律微课堂”公益讲座。

  “作为人大代表,我希望自己能履行好职责,发挥好‘民生代言人’的作用;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我更想通过我们的服务让职工们感受到工会娘家人就在身边,为他们提供一站式免费法律援助服务,让他们少走弯路,科学、理性、精准地维权。”朱雪芹说。

  为了打造“雪芹维权”升级版,她带领团队深入普陀区各街镇、园区走访调研,推出“1+1+10+X”实体工作网络——打造“1室”,即朱雪芹职工法援工作室;依托“1中心”,对接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工作室提供后台支撑;构建“10站点”,即以10个街镇总工会为主体建设职工法律援助站点;还设置“X站点”,在有需求的园区和楼宇布点建设援助站点。

  如何不断提升职工法援品牌的效应和辐射力?朱雪芹带领团队走出去,定期与专家、律所联手,对街镇、园区、企业工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今年,工作室还将出版一本《5周年维权案例集》,用职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他们学法用法。

  敢打硬仗为困难职工发声

  “谁动了我的奶粉钱”(李某某生育津贴差额案),获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残疾职工权益两次受损 工会法援维权两度成功”获上海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十佳案例;“孕期女职工的请假审批应从宽处理”获上海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优秀案例……相比一般的职工维权案例,朱雪芹工作室面对的大多是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每一次成功维权,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来咨询的人中,有不少是农民工,有的连公司名字都说不清楚,更拿不出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光收集证据证明他们和企业的劳动关系就非常困难。”律师马怡坤说,咨询热点集中在未签劳动合同、合同解除/终止、拖欠工资、不缴社保、工伤待遇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狂飙突进,出现大量平台用工、灵活用工的劳权纠纷,案情错综复杂。

  “有个快递员干了几个月发生工伤,来寻求法律援助,他啥也提供不了,甚至不知道用工单位是谁,唯一的证据是手机接到过一笔平台方的打款,我们顺藤摸瓜,发现他服务的平台,不是真正的雇主,平台将物流业务转包给了宁波某私企。光定位幕后老板,我们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前不久刚帮他认定了劳动关系,接下来还要帮快递员追讨工伤赔偿,这又将是一场硬仗!”马律师说,现如今,快递员下个软件,就能接单,计件拿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建筑工都是老乡介绍接的活,也没有劳动合同的概念,一旦发生欠薪、工伤,往往非常被动。虽然接手的案子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马律师觉得这里很锻炼人,成长飞快。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工作室历练,在工作室待了半年,忙碌的时候,一天接待十几波人。每每碰到棘手案例,他会向资深的律师请教,还把劳权争议的新动向带回律所,和同事分享。

  “职工法律援助是门艺术,光有满腹的法律知识和一腔热忱还不行,需要不断创新方法,比如推动街镇工会与各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联合调处工作制度,共同化解劳动争议。”朱雪芹说,工作室希望打造一个富有工会特色的维权品牌,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

 来源:劳动报  作者:王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