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海工会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统揽工会的全部工作,以重点工作带动一般工作,全面完成工会的各项任务。 1、思想建设、理论学习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各级工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认真学习,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新时期工运实践和工会工作,不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工会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 2、社区工会工作和新建企业建会取得新突破。 截至11月底,全市已开业的新建企业79307家,职工150.9万人,已建工会组织68353家,占开业企业总数的86.2%,工会会员129.2万人,入会率为85.7%,两项指标均完成了年初全委会提出的“两个基本”的目标;全市19个区县共建小区联合工会1006家,覆盖1419个居委,占全市2420个居委会的58.6%;全市共有村级经济组织2610家,已建村级经济组织工会1718个,组建率为65.8%,全市101个街道共招聘180名工会志愿工作者。区县各级工会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社区中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机制、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创建合格职工之家活动等工作机制,形成了许多特色工作和成功经验。 3、职工素质工程取得新成效。 各级工会在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严格的评选,共评选出371个劳模集体和870名个人,并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展现上海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争创智能型班组,争做智能型职工”活动不断深化,命名了一批工人发明家和创新能手。围绕建党80周年重大节庆,举办了第六届上海职工文化艺术节,共开展200多项文艺活动,参加职工达20多万人次。建立了97个职工培训教育基地,启动了万名职工参加工商管理者(初级)资格培训计划。全市参加各级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的职工数达到了180多万人次;有10.5%的技术工人技能升一级,有6%职工拥有第二技能,有9%的技术工人成为岗位或职业复合的技术人才;全市中青年职工参加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培训面达45%;共有62个区县局(产业)工会中的3268家企事业单位,组织了112万职工参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61.2万件,被采纳24.3万件,实施12.6万件。 4、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和依法维权取得新发展。 上海部分产业(局)、行业和29000余家企业中建立了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有11个区县、75个街道、112个乡镇、45个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56份,有8个区县、43个街道、31个乡镇建立了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集体合同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规范,截至8月底,已有833家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资协商谈判;一批实行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转制企业,也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在一些私营经济区也实行了由工会联合会与雇主代表进行工资协商谈判,签订工资协议。 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权益方面,上海各级工会继续深化送温暖工程,进一步完善10万户困难职工和3万户特困职工的电脑化动态管理。继续对1.6万户特困职工实行结对帮困,扎实开展助学帮困、医疗帮困等。精心组织了2001年元旦、春节送温暖工作,慰问困难职工30.8万人,发放帮困款6200余万元和100多万元的帮困物资。继续认真做好工会系统再就业的“六个一批”工作,帮助4万多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配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出在职职工大病、住院保障和退休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参加三项保障计划的职工已分别达到了191万、257万和217万人。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关心的、由市总工会负责筹建的“公惠医院”已经开业,并为8000名患病特困职工发放医疗救助卡。 5、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取得新拓展。 职代会制度以厂务公开为抓手,在提高建制率、扩大范围、拓展内容和增强制度的刚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有及公有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实施率达90%以上,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建立的校(院、所)务公开实施率达80%。培育和推广了石化股份公司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典型经验。评选出一批职工信赖的好厂长(经理)。 6、自身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 顺利地完成市总机关和部分区县总工会的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市总机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工作重心更加突出,人员更加精干。市总党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个副处级领导干部岗位,6位来自本市不同岗位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公开选拔和干部交流,市总机关正副部长的平均年龄由去年底的46.2岁下降到42.3岁,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原来的36.4%上升到62.5%。市总还加大了干部的培训力度,共有13400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市总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