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工会通讯
情暖千万家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城市功能的大转换,上海产生了百万 下岗职工群体,这其中出现了部分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一些亏损困 难企业的下岗待工人员、部分患大病重病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部分退 休早、年龄大、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等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迫切 需要解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以及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和 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 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工程。
  一、以特困职工为重点对象,以定向帮困、实物医疗帮困、助 学帮困为抓手,不断推进与政府社会救助体系相配套的帮困送温暖 工程建设
  1、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市总工会提出了建立全市困难职工家庭统 一档案的要求,同时,下发了统一印制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登记表, 开发了全新的电脑数据库软件。目前,全市工会已为10万户困难职工 家庭和3万户特困职工家庭建立了“工会系统困难职工档案电脑数据 库”,并对其实行数据化的统一规范管理,通过电脑网络全面、准确、 及时地反映困难职工家庭的困难程度和就业、基本保障措施落实等情 况,使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力发展壮大各类帮困基金。
  截止到2002年底,上海工会建立的各类帮困基金结存额有近 7亿元,其中,市总工会“社会帮困基金”4500万元,“待业救急济难基金”1100万元,已达到每年可提供超过6000 余万元帮困资金、救助困难职工30余万人的规模。在职工捐一点、工会出一点、行政资助一 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筹集工会帮困基金的基础上,市总工会要 求各级工会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动员全市职工开展“捐一天工资, 献一份爱心”的“一日捐”活动,以此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发展壮大各 类帮困送温暖基金的新机制。为实施“送温暖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 物质保证。
  3、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帮困工作。
  近年来,全总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参加、指导全市工会开展 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送温暖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 工会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切实安排好困难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为他 们排忧解难。200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期间,各级工会配合党政领导慰 问困难职工33.9万人,发放帮困款8775万元;救助困难离退休人员 14.6万人,救助金额达7603万元。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 年的5年间,全市各级工会在送温暖活动中共发放帮困救助款 3.3亿元,累计救助困难职工170余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在对困难职工送温暖的同时,各级工会还建立了以定向帮困、实 物医疗帮困、助学帮困为抓手的帮困救助机制。对子女学费支出较多 的困难职工家庭,各级工会在春秋两季开学期间予以助学帮困, 2002年,各级工会共筹措1800余万元,对7万余名困难职工子女实施了助 学帮困。同时,各级工会还对1.5万户特困职工家庭实行定人、定期、 定额帮困,每月救助不低于100元。对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病、大 病,个人承担医药费较多,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 实施定向医疗帮困。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工会共向10.9万余名患 大病重病的职工发放医疗帮困款1472万多元。由市总工会领导的公惠 医院自2001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通过对办院体制的改革和补偿机制 的创新,不仅向社会低收入就医困难群体提供收费低廉、服务优质的 医疗帮困,而且在探索社会化办院的领导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上海工会共向困难职工发放公惠医院医疗帮困卡近 1万张,每张价值50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困职工的就医矛盾。
  各级工会采取有选择、有重点、形式多样的帮困办法,以定向帮 困、实物医疗帮困、助学帮困为抓手,行之有效地开展各类帮困救助 工作。闵行区总工会与书画名家联手设立了“苇若帮困助学基金”,帮 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长宁区总工会推出资助千名困难企业职 工参加住院医疗补充互助保障计划等7项帮困实事项目;纺织工会在 开展送温暖活动中,努力做到“三个第一”,即做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 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上汽集团工会启动“曙光计划”,投 入助学金30万元,资助特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电力工业局工会连续 五年开展“结对助学帮困500名”的献爱心活动,帮助500名困难职 工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
  二、以促进就业为核心,以全力帮助再就业困难职工实现再就 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工会推进再就业援助工程
  目前,上海工会已初步构筑起由各级工会参与每年直接帮助 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工会实现政策参与源头维护的 保障机制、以及树立再就业典型、创立再就业基金、培养生产自救带 头人、完善职业介绍网络、开设人才劳务市场和设立培训创业基地等 载体组成的工会再就业援助工程。2000年以来,上海工会在确保实现 每年帮助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硬性指标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以 建立再就业创业基金扶持一批,完善工会职介网络安置一批,培养生 产自救带头人带领一批,提高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一批,宣传积极开 拓岗位的优秀经营者协助企业分流一批,畅通非公经济再就业渠道引 导一批“六个一批”的具体目标。经过全市各级工会的艰苦努力,已 累计帮助近21.6万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1、加强分类指导转变观念,拓展再就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劳动就业的市场化,转变下岗职工的 就业观念势在必行。各级工会在职工中普遍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换脑筋工程”,帮助下岗职工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下岗职 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市场就业观念。同时,上海工会成 立了各类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倡导并实施“精一门、会两门、学三 门”的劳动技能大培训活动,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万人,提高下岗职 工市场就业的能力。杨浦区总工会率先开辟了家政服务就业新渠道, 涌现出邱德馨等一批家政服务明星;普陀区总工会实施再就业的“绿 色通道”,引导下岗职工到非公经济组织寻找就业岗位。各级工会一方 面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另一方面加大工会 组建力度,协调劳动关系,在规范用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职工保 险福利待遇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廉价使用和歧视下岗职工,维 护了再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抓培训扶持生产自救,促进再就业。
  近年来,上海工会十分重视挖掘下岗职工中的潜能,引导、支持 他们走生产自救的创业之路。上海工会从政策上、渠道上帮助疏通; 从观念上、业务上予以培训;在经营管理上组织劳模、优秀企业家与 他们结对子,手把手教;在创业阶段,千方百计从资金、技术等方面 予以扶植,帮助下岗职工走自我创业之路,最大限度地发挥“ 1\+1群”集体就业效应。2000年以来,上海工会培训生产自救带头人 6672人,扶持创办生产自救再就业组织1500余家,吸纳下岗职工 1.7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纺织工会创造的“1\+1群”集体就业模式,为 全市工会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80多名生产自救带头人, 安置了近3000人的下岗职工,10年来为下岗职工介绍就业累计 12万人次,其中实现再就业5万人次;轻工工会从舆论、物质、资金、政 策、精神、荣誉等方面为带头人“引路导航”,培育了478 名带头人,吸纳职工再就业近6000名;杨浦区总工会扶植的明晨清洗保洁队、工 惠盒饭社、康复护理社等16个生产自救示范基地,共安置大龄职工 1682名。在上海工会的扶持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明星,如创办大 谷食品有限公司、带领机电系统下岗职工集体创业的丁自均,带领轻工系统下岗职工集体创业开办上海翡翠艺术装饰玻璃有限公司的胡志 凤以及从摆地摊、开办水果行开始创业发展的生产自救带头人魏红等 再就业先进典型。
  3、筹基金打好物质基础,支撑再就业。
  为了资助下岗职工市场就业,扶植下岗职工生产自救,市总工会 拨出专款1200万元,建立了专门资助职工生产自救的再就业创业基金 和专门补贴下岗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再就业培训基金,目前全市三级 工会救助、培训、创业基金累计达数亿元,再就业创业基金已超过 2000余万元。纺织工会投资140余万元建立集培训、实习上岗为一体的再 就业培训基地,开设了27个培训项目,免费培训1.2万名下岗职工, 65%的人获得了一张以上的技能证书。宝钢集团公司工会筹措成立了 200万元的再就业带头人创业基金,专门向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 务型企业的申请人提供1到2万元、期限一至三年的无息借款,两年 就扶植了25人,使14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长宁区总工会探索建立银 行贷款、政府担保与工会创业基金贴息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并在全 市工会系统得到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创业基金通过贴息形式对 300多家生产自救组织予以资助,直接扶助创造岗位4000多个。
  4、办职介开拓劳务市场,组织再就业。
  目前由市总工会培训中心牵头,上海工会已建成拥有 23家职业介绍机构和5个劳务公司的职介网络。工会职介网络共办理求职登记 23.1万余人次,推荐27.5万余人次,其中被录用10.9万余人次;先后举 办人才劳务洽谈会65场,组织7867家用人单位进场,37.8万余人次 求职,达成用工意向11.6万余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介状元”和 “职介红娘”。机电工会近三年来累计职业介绍1.2万多人次,推荐 8600余人,择业指导1.6万多人次。黄浦、杨浦、长宁、徐汇、浦东等区 总工会还把职介专场开进下岗分流任务较重的社区和大中型企业。宝 钢集团公司工会为鼓励工友间相互介绍上岗,每介绍一个就由创业基 金奖励1000元。从2000年开始,上海工会结合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每年举办一场迎新春大型劳务洽谈会,重点为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牵 线搭桥。仅2002年一场就组织了407家用工单位设摊招聘,进场求职 2.1万人,当场达成用工意向6988人次。
  三、以三项互助补充医保为突破口,构筑多层次职工医疗互助 互济补充保障机制
  各级工会为积极推进上海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建立基本医疗 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医疗救助为扶持的多层次医疗保 障体系。市总工会努力实施“特种重病”、“在职住院”和“退休住院” 三项互助医疗保障计划。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市参加在职职工“特 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已累计199.2万人次,参加“在职职工住院保 障计划”有251.74万人次,参加“退休职工住院保障计划” 225.73万人,其中,“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已给付3158 人,“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已给付9万多人次,“退休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已给付 29万人次,三项互助保障计划累计给付77.18万人次,给付互助保障金 3.94亿元。同时,为方便广大职工特别是退休职工就近参保理赔,向 各类困难职工提供再就业援助和帮困救助,上海工会在全市设立互助 保障区(县)服务处19个、街道(乡镇)服务站138个,数百名社区 工会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站,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困服务。
  根据市政府《关于促进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指导意见》,各级工 会通过行政资助、工会补贴、个人出资等办法,建立起企业内职工医 疗互助补充保险,为困难职工提供多层次医疗补充保障,关心、帮助 困难职工解决就医矛盾。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内容、方法、手段、 范围灵活多样,有对患重病困难职工的“两个起付线”给予一定 补贴;有对职工门急诊自负部分医疗费按比例给予补助;有对职工住院、患 特种重病、意外伤残给予资助等,切实缓解了低收入困难职工的生活 困难和医疗矛盾。崇明县总工会为配合医保政策的平稳实施,联合太 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职工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和《职 工门诊(住院)医疗补充保障计划》,对医药费起付线以下部分予以理赔与给付;化工系统轮胎公司工会与行政联合建立了基金总额为 500万元的“轮胎公司特别医疗救助基金”,为大病特困职工提供医疗救助; 宝钢集团一钢公司工会设立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为患病 职工减负。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各级工会已建立职工医疗互助互济 组织1016个,基金总额达2.1亿元,参加职工84.3万人

                               (撰稿:曹宏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