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工会通讯
发挥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增强社区工会服务功能
  闸北区北站街道工会
  
  北站街道是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有居民小区33个,居民近13万人。其中户籍在本地的下岗协保职工12000多人,退休职工3万多人,非公民办等新建企业职工2070人。根据工会工作进社区的要求,我们在市、区总工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从2000年4月起,建立了社区、小区两级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共计169人,并在拓展社区工会服务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紧跟经济发展、改革深化的步伐,以新的认识开拓新的思路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全市首家由市总工会试点建立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的基层单位,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
  1.建立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展社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途径。随着街道工会工作范围向辖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公益性劳动组织、非正规就业基地等“两新组织”和下岗、协保、失业职工及支内回沪定居的退休职工等新的关心对象延伸,街道工会只有一名专职干部的状况已与新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有一批热爱社区工会工作并且具有相应政治、业务素质的工会“编外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充实到社区工会工作的“第一线”来,使社区工会的工作力量在现有条件下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加强。
  2.建立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努力加强社区工会服务功能的新的渠道。例如,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与之配套的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也正在实施之中。从北站街道来说,辖区内退休人员有3万多人,分布在33个居民区,建设一支较为稳定的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是保证完成退休人员数据资料电脑管理及日常医疗互助理赔任务的必要条件。
  3.建立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社区基层党组织关心凝聚特困职工的新的纽带。北站地区的居民以传统产业的职工为主,由于协保、下待岗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做好这些特困职工及其家庭的关心工作,摸清这些对象的家庭地址、家庭收入、思想状况、技术特长、特困原因和解困要求等基本情况,做到“六个清”,是积极发挥工会的独特优势和工会志愿者的媒介作用,传递党组织的温暖,拓展工作的覆盖面,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深化的具体体现。
  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我们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会志愿者。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具备工会、法律相关方面的知识,并热心社区工会工作。通过审核、笔试、面试等程序,择优录用。随着社区工会工作的拓展,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到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69人的社区、小区专职、兼职志愿者队伍。
  
  二、紧扣困难职工群体的思想脉络和生活脉搏,以新的服务功能形成新的工作特色
  
  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建立两年来,结合社区实际,主要做了“建档、扶助、调解、宣传、联络、组织”六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以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务功能。功能从单一转向多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服务的外延和丰富了社区服务的内涵,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调查和信息管理的功能。工会志愿者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困难职工建档立卡。他们靠着一张嘴,两条腿,深入到居民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边拉家常边做家访,硬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为698名困难职工建立了基本“档案”。去年市总工会推行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9月份开始实施社区退休人员的调查、登记和资料输入电脑工作,工会志愿者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在10月底之前,出色地完成了26000多份资料的收集、输入和统计工作。在调查中,我们的志愿者也成了困难职工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知心人。
  2.互助和扶贫帮困的功能。工会志愿者及时将调查中了解到的特困职工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仅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日捐”就捐款达3.5万元,帮助152名特困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市总工会包主席也亲自到我们北站街道,与志愿者一起上门看望和慰问特困职工,使特困职工深受感动。
  3.调解和心理疏导的功能。在上门家访和日常接触中,工会志愿者经常会遇到情绪激烈的困难职工,被拒之门外也是家常便饭。工会志愿者总是设身处地体谅困难职工的难处和苦闷,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有一位长病假职工,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又体弱多病,生活原本很拮据,单位又因为效益不好,拖欠医药费数千元不肯报销。该职工情绪激烈,矛盾一触即发。志愿者小王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一方面立刻上门做耐心的劝说工作,另一方面冒着高温酷暑,多方奔走,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并且帮助该困难职工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4.宣传和政策咨询的功能。我们一是在社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二是在居民区设立宣传咨询点,由工会志愿者分块负责,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使社区单位和居民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的自觉性,以及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都有了显著的增强,先后有王爱娟等17人在工会志愿者的政策指导和直接帮助下,与企业协商解决了工资福利和劳动合同方面的纠纷。
  5.联络和跟踪关心的功能。在工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还先后建立了“下岗职工之家”以及“就业和生活保障服务站”。街道筹措5万元培训基金,举办了11期培训班,为415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并且推荐48名下待岗职工参加了市、区总工会组织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6个居委会建立指导服务点,4名志愿者每人负责4个点的工会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实行了直接接触职工的运行方式,先后为252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对25名特困下岗人员,经过登记造册,作为志愿者服务站重点关心对象,经常与他们联络联系,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6.组织和网络建设的功能。针对“两新组织”建会率比较低的实际,我们又组织志愿者以逐家上门走访的形式,对社区内4家大型市场、8个行业、92家私营、民营、外资及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和宣传,摸透情况,达成共识,先后新建基层工会6个,联合工会6个,新发展会员308名,使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率提高到了99%以上,入会率提高到98.5%。
  
  三、紧抓志愿者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塑造整体形象
  
  由于工会工作固有的政策性、专业性、社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是一支在新形势下以解决新的疑难问题为己任,具有特殊要求的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的课题。我们的体会是:
  1.工会志愿者自身价值的实现有了提高。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大多有丰富的工会工作经验对工会工作有深厚的感情。“下岗”或退休以后,参加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队伍,与其他下待岗职工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语言,更能相互体谅和理解,也更愿意贴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随着社区工会工作内容的日益增加,对志愿者本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志愿者肩负重任的同时,普遍认识到“社区工会工作”是大有作为的,他们也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体现了个人的价值。
  2.工会志愿者素质有了提高。我们在重视志愿者身行力行实践的基础上,也注重他们理论方面的学习。定期安排志愿者参加市、区总工会举办的有关报告会、辅导课、培训班,订阅了《劳动报》、《工人日报》和《上海工运》等报刊杂志,并及时提供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信息资料,为志愿者尽快掌握政策创造了条件。
  3.工会志愿者队伍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我们还在志愿者工作运作上,首先健全了各项制度。我们先后建立了定点联系、目标责任、学习培训、工作台帐、检查督促、考核测评等六项制度,抓住工会志愿者录用、工作实绩、奖惩激励三大主要环节,围绕维权、保障、理赔三项重点工作,通过工会三级网络反馈和基层群众呼声、意见的反馈,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与志愿者共同研究,提出和协调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不能适应社区工会志愿工作者要求的,适时调整,及时充实完善,保证了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措施,志愿者队伍正向着“高效、勤勉、专业、实干”的方向发展,社区工会工作的服务功能由此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增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