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工会通讯
紧紧围绕浦东改革开放大局全面推进新建企业工会建设
  浦东新区总工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开发区之一,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万余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约6900余户;内联企业(即中央各部委办局和外省市在浦东投资的企业)近6000户;私营企业14000余多户;这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另有个体劳动者2.8万人(户);有组织的重大工程中的外来建设者约10万人。近几年来,浦东新区总工会在新区党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浦东改革开发的大局,全面加强新建企业的工会工作,通过新区各级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负责、各方配合”的新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新区成立了由区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区府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开发区、街道和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
  ----“转变职能、突出维权、构建网络、实现覆盖”的新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实现。小区、村区等组建联合工会累计已达490,构建率达100%。
  ----“企业建会、职工入会、职工高兴、企业满意”的新区新建企业工会组织网络基本覆盖。截止2002年底,新区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累计已达5700家,建会率达86%;职工入会累计已达20.5万余人,入会率达90.9%,较好地完成并保持了区委和上海市总工会提出的工作目标。新区总工会在大力推进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中,努力防止和纠正工会组建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紧紧抓住组建和运作“两个轮子”。通过开展“规范建会回头看”的活动,针对目前联合工会和新建企业工会发展情况,提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标准,要求各开发区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和镇工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好相应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政府牵头、工会推进、劳资协商、实现双赢”的新区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机制初步形成。截止2002年底,新区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数累计达4115家,集体合同签订覆盖率达82%,其中开展工资协商谈判的企业数累计达2478家,签订覆盖率达49%。24个街道和镇都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2个开发区域成立了劳动关系指导委员会,构建率达93%。
  新区总工会在推进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中,始终坚持“组建工会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理念,推进新建企业建会,帮助企业理顺劳动关系,实现工会组织规范化运作。新区总工会在推进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的同时,既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协调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构建机制、形成合力
  1、构筑党政工三方合力推进机制。一是构筑组织领导体制上的合力推进机制。各开发区、街道和镇均成立了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构筑党群工作同步推进机制。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1)开发区、街道、镇层面把新建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工建工作合二为一,已实行了“组织对应设置、人员相互兼职、工作同步推进”的模式。(2)街坊小区、村区等层面已初步形成了联合工会依靠党支部开展工作、党支部依托联合工会形成工作抓手的党群工作同步推进机制。三是构筑行政与工会联手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机制。新区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形成了联合对新建企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制度,做到每季度一次,每年不少于100家。
  2、完善第三级组织管理机制。一是多类型地推进开发区域工会联合会组织网络建设。目前,新区各开发区域工会联合会构建率达100%。二是分层次地推进街道和镇区域性联合工会组织网络建设。从1999年开始,我们在农村地区,依托村实业公司,成立村联合工会,对村区内各种性质的新建企业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和服务;在城市化地区,依托街坊、居委和商业街、集市贸易等,成立小区等联合工会,探索城市和农村地区新建企业工会组织的第三级管理网络。三是因地制宜地创造多种建会模式。(1)大楼工会。针对陆家嘴社区内大楼林立,进驻企业、员工多的特点,先后在金茂大厦、证券大厦、期货大厦、中油大厦、石化大厦等10多幢大楼建立了工会组织。(2)“街”、“城”、“园”和行业等工会。在新建企业比较集中的一些小区域内建立工会联合组织,如集市贸易联合工会、个体劳动者联合工会、私营城联合工会等。目前已建立了490个小区、村区、大厦、楼等联合工会,构建率达100%。(3)区域性行业工会。在职工比较多、行业管理比较成熟的公交、物业、教育、卫生行业筹建了行业工会联合会。
  3、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推进机制。一是在组建工会程序上,进一步强调“先组建、后运作、再规范”工作思路。二是在工会组织形式上,提出了“有利于把职工组织起来,有利于有效开展工作”为原则进一步创新思路。新区总工会前几年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形式上作了许多探索,如村区联合工会、商业街联合工会、经济城联合工会、大厦联合工会等。又如,利用已经形成的一批社区工会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向目前建会比较困难的企业委派工会主席,定期如每周一天或半天到该企业开展工会工作。三是在发展会员的程序上,提出了“思想上入会为先,手续上逐步办理,会费上小额必须”的思路。先登记造册,再逐步让其填写工会会员登记表,发放工会会员证。在工会会员交纳会费方面,新区总工会提出了定额制,标准以小额(即会员能接受)和必须(即履行义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四是在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方法上,提出了“重在协商、先易后难、逐步规范”的工作思想。
  二、加强调研、调整格局、改变作风
  1、调查研究。1998年,浦东新区工会从转型期的劳动关系着手,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对浦东新区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撰写了《浦东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比较研究》、《转型期浦东新区工会工作调查报告》等七篇报告。1999年,浦东新区工会以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将12个研究课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招标。同时,我们工会课题组重点对浦东新区“四高”群体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报告。2000年上半年,对“白领”职工群体和“蓝领职工”群体的变化和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撰写了专题报告。2002年,根据市总工会和市党建研究会的安排,对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和党群工作进行了理论调研。
  2、调整格局。近三年来,根据浦东新区新经济组织和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发展情况,新区总工会三次改革和调整机关内部设置和职能。199初年底,按“党政合一、职能归并、全面保障、一口对下”的原则,将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法律维权部、基层工作部和财务事业管理部。2000年初,根据全总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要求,再次改革和调整了区工会机关内部设置和职能。从原来的4个部门中各抽调了一名同志,成立“新经济组织办公室”,全面负责推进新经济组织的工会建设,解决新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的“空白”问题;2002年初,根据新区新建企业工会主要工作由组建向管理转变的实际情况,新区总工会又分别成立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办公室、内联企业工会联合会办公室和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办公室,配合专门人员,“三办”合署办公。
  3、转变作风。一是思想作风养成教育。99年,浦东新区总工会机关认真开展机关思想作风养成教育,明确了“文明、清廉、务实、爱民”的公众形象和相应的操行标准,用职工群众是否满意,职工群众是否放心的标准来衡量工会机关工作,并在机关岗位目标考核中,设置了对基层和职工群众投诉的相应惩处制度。1999年,区总工会机关在推进思想作风养成教育的同时,建立了机关首问责任制、工作时限制和访贫问苦制。2000年,又完善了机关每位干部定点、定时联系基层的制度,并坚持每季度检查一次“四制”落实情况并进行讲评和通报。在机关思想作风养成教育活动中,浦东新区总工会机关被浦东新区区委评为“三年思想作风养成教育先进集体”。二是用上级代表和服务下级、工会代表和服务会员的工作方法,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排忧解难。在干部配备上,加强直接指导、管理、服务基层和职工的区域工会联合会、待业工会联合会力量。1999年至今,新区重点开发区工会联合会都配备由新区总工会机关干部兼任的专职副主席或秘书长,具体负责区域内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尤其为企业工会的维权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支撑。2001年下半年,根据新区新建企业建会任务重、难度大、人手少的困难,浦东新区总工会在提出确保完成新建企业“两个基本”目标的同时,又向15个镇工会派出了8名指导员,每周至少有2天到镇工会工作,任务是帮助和指导镇工会推进新建企业组建工会,还配备了11名机关干部到11个社区工会担任联络员。19名指导员和联络员占机关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8位处级干部。他们走村穿巷,进厂入户,帮助社区、镇工会干部以及街坊小区、村区联合工会干部直接做好新建企业业主的思想工作,直接发动职工组织和参加工会组织。目前,浦东新区总工会机关有一半以上干部在兼任第二层面的工作职务。
  总结近三年来我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工作思路要明晰,工作策略要明智,工作作风要硬朗,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明显的实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