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工会通讯
加强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建设 增强社区工会服务功能
  闸北区总工会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由“企业人”变为了“社会人”,社区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思路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为此,在市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于2000年4月,闸北区北站街道率先建立了全市第一支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并于2001年8月闸北区各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在拓展社区工会服务功能上进行了有益摸索。
  一、紧跟经济发展、改革深化的步伐,以新的认识开拓新的思路
  1.建立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随着街道工会工作范围向辖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公益性劳动组织、非正规就业基地等“两新组织”和下岗、协保、失业职工及支内回沪定居的退休职工等新的关心对象延伸。街道工会只有一名专职干部的状况已与新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有一批热爱社区工会工作并且具有相应政治、业务素质的工会“编外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充实到社区工会工作的“第一线”来,使社区工会的工作力量在现有条件下得到了及时而有效的加强。
  2.建立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社区工会服务功能的新渠道。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与之配套的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也正在实施之中。闸北区北站街道辖区内退休人员超过3万多人,分布在33个居民区,建设一支较为稳定的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是保证完成退休人员数据资料电脑管理及日常医疗互助理赔任务的必要条件。
  3.建立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社区基层党组织关心凝聚特困职工的新的纽带。闸北区大多数居民以传统产业的职工为主,由于协保、下待岗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区工会组织必须着力做好这些特困职工及其家庭的关心工作,前提就是要摸清家庭地址、家庭收入、思想状况、技术特长、特困原因和解困要求等基本情况,做到“六个清”。由工会志愿者上门了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工会群众团体的独特优势和工会志愿者的媒介作用,传递党组织的温暖,拓展工作的覆盖面,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化。
  二、紧扣弱势群体职工的思想脉搏,以新的服务功能形成新的工作特色
  工会志愿者队伍建立两年来,结合社区实际,主要做了六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以下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功能。
  1.调查和信息管理功能。工会志愿者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困难职工建档立卡。他们靠着一张嘴、两条腿,深入到居民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边拉家常边做家访,为困难职工建立了基本“档案”。自从去年市总工会推行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以来,工会志愿者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退休职工医保理赔的收集、输入和统计工作。
  2.互助和扶贫帮困的功能。工会志愿者及时将调查中了解到的特困职工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市总工会包主席亲自到闸北区,与志愿者一起上门看望和慰问特困职工,使特困职工深受感动。
  3.调解和心理疏导的功能。在上门家访和日常接待中,工会志愿者经常会遇到情绪激烈的困难职工,被拒之门外已是家常便饭。有一位长病假职工,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又体弱多病,生活原本很拮据,单位又因为效益不好,拖欠医药费数千元不肯报销。该职工情绪激烈,矛盾一触即发。志愿者小王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一方面立刻上门做耐心的劝说工作,另一方面冒着高温酷暑,多方奔走,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而且帮助该困难职工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4.宣传和政策咨询的功能。一是在社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二是在居民区设立宣传咨询点,由工会志愿者分块负责,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使社区单位和居民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的自觉性,以及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都有了显著的增强,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工会志愿者的政策指导和直接帮助下,与企业协商解决了工资福利和劳动合同方面的纠纷。
  5.联络和跟踪关心的功能。在工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闸北区先后建立了“下岗职工之家”以及“就业和生活保障服务站”,筹措培训基金,举办培训班,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并且推荐下待岗职工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在此基础上,选择居委会建立指导服务点,志愿者分块负责工会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实行了直接接触职工的运行方式,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联络联系,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6.组织和网络建设的功能。针对“两新组织”建会困难较大这一实际,组织志愿者以逐家上门走访的形式,对社区大型市场、私营、民营、外资及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和宣传,摸透情况,达成共识。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闸北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了97.1%,职工入会率达到了97.06%。
  三、紧抓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以新的有力措施塑造新的整体形象
  社区工会志愿者只有成为集“调研员”、“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组织员”和“服务员”六大头衔于一身的“多面手”,才能够肩负起上述的六项服务功能。从闸北区实践来看,由于工会工作固有的政策性、专业性、社会性强的特点,也就决定了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在新形势下以解决新的疑难问题为已任,具有特殊要求的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的课题。
  1.工会志愿者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大多有着丰富的工会工作的经验,对工会工作有深厚的感情。“下岗”或退休以后,参加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与其他下待岗职工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语言,更能相互体谅和理解,也更愿意贴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
  2.开展理论、业务学习培训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定期安排志愿者参加市、区工会举办的有关报告会、辅导课、培训班,订阅了《劳动报》、《工人日报》和《上海工运》等报刊杂志,为志愿者尽快掌握政策创造条件。
  3.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规范管理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为了规范管理,闸北区在志愿者工作运作上,以健全制度的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北站街道先后建立了定点联系、目标责任、学习培训、工作台帐、检查督促、考核测评等六项制度,抓住工会志愿者录用、工作实绩、奖惩激励三大主要环节,围绕维权、保障、组建三项重点工作,通过工会三级网络反馈基层群众呼声。2002年8月,闸北区总工会又对2001年制定的“闸北区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试行)”作了修订。
  4.领导重视关心,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保证。闸北区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之所以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拓展工会服务功能上发挥作用,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市、区总工会领导多次亲临社区,现场指导社区工会志愿者工作,关心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志愿者以极大的鼓舞,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从各方面给予关心、指导,例如在办公用房紧张、街道财务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专门办公用房,建立了固定的服务窗口。总之,社区工会志愿者无私奉献,推动了社区工会事业的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