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工程,上海工会世纪之交的战略选择。 回眸五年,上海工会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声势浩大的职工素质工程,极具时代意义和创新精神。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上升到“工程”的高度,是一种历史眼光和战略选择,是对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战略定位的把握,也是对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把握。各级工会组织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工作,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为上海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职工素质工程成为新世纪上海工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工会基本职能的一个新亮点。 上海工会审时度势,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实践证明,这是有远见的。 提升职工素质工程的科技含量,为“科教兴市”战略服务,走通“华山一条路”,开辟新的通道。职工素质工程作为上海工会实施的一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其目的是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服务的。不断注入科技含量,提升上海职工的科技素质,提高广大职工在生产中的持续创新力和核心技术掌握应用能力,成为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内容。正因为此,职工素质工程从一开始,就赋予了科技内涵,在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提升上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真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获得“科教兴市”战略新的动力。 在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把握机遇的战略举措。在全局上,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发挥上海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上海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目标上,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发挥这一工程在提升广大职工知识层次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在工会的基本职能上,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不断实现广大职工的学习权、劳动权、发展权,又关系到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时代形象。江泽民同志说,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科技工作者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人才,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是建设四个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人才。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定要加快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 创新思路,把职工素质工程作为第一要务。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工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两只驱动轮,世界大城市在风起云涌的知识化、信息化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城市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职工综合素质的竞争。面对上海实现“四个中心”的历史要求,面对上海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素质工程的基本思路在实践中已经形成: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创造性思维和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提升职工新技能、新职业开发水平;切实帮助职工创造学习条件,鼓励自学成才;提高学习能力,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引导广大职工走向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 让我们这样来描述新时期上海工会开展“职工素质工程”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上海“十五”奋斗目标和发展这一主题,立足于提高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立足于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快工人阶级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加快提高上海职工的整体素质,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进程中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职工素质工程的功能定位透着新时代的气息:树立起以增强职工历史使命感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支柱;以提高职工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要内涵的职业技能支柱;以树立诚信为本,塑造职工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支柱。三大支柱矗立起上海职工的“素质大厦”。 职工素质工程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它来源于职工自我完善的需求,来源于上海发展的需要,也来源于工会自身发展的要求。各级工会很快形成共识,起而应之,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广大职工更是热烈响应,真情投入,锲而不舍。 创新载体诞生于职工群众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之中。 ——经济技术创新平台以“强化职能,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活跃基层”为主旨,引导广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广泛开展以“双争双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仅在2002年,全市62个区县(产业)局工会,组织了2850多家企业职工,实现专利2896项,技术创新5857项,技术攻关8963项,涌现出优秀技术成果300项。合理化建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伟大实践中充分涌流和竞相迸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多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竞相举办,润物无声。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高涨。因为他们深知:参加培训,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通道。提升知识就是提升自我。培训又具层次性,对新兴产业职工主要开展新知识、新科技的培训;传统产业职工,主要实施提高型的培训;对下岗职工则主要施以适应性的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培训的直接回报是职工文化技能素质的有效提高。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同比增长30%,结业取证率达93%,职工资格获证率达到83%。职工学历,初中以下的比例2002年比199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大专以上则同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2001年高级工比1997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级工和初级工也分别提高了28和22个百分点。一大批适合岗位需求的复合性人才脱颖而出。 ——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职工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增添了新动力。每年有10%的职工技能上一个等级,有5%的职工拥有第二技能,有8%的技术工人成为岗位或技能的复合性人才,中青年职工计算机普及率达55%。一大批能工巧匠、技术创新人才涌现出来。“上海市工人发明家”、“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标兵”、“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成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栋梁人才。以技术创新者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为职工素质工程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菜单式推进的7个素质工程工作平台,为各层面职工提供了各自的发展空间:《上海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纲要》、《上海工会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推进计划》、《上海职工体育健身推进计划》、《工商管理者资格培训及开放式(免试)大专学历教育实施计划》、《上海职工教育保障推进计划》、《上海工会系统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作为职工素质工程基地的发展建议(纲要)》等7份文件,内容各异,层次不同,使职工素质工程的内容更加厚实,形式更加多样。这无疑是一种创新。 机制,职工素质工程长盛不衰的源泉。 职工素质工程的开展,领导重视是保证。上海市总工会适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也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职工素质工程全面提升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纷纷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源头参与是基础。建立了职工培训计划、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的制度;职工培训的目标、措施通过平等协商,写入集体合同之中,使职工培训工作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还根据要求,制订了职工素质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提出了刚性指标。 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上海市总工会筹建了市级“职工素质工程”专项基金,各区县(产业)局也逐步建立和协助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奖励学有所成、服务企业、奉献社会、成绩卓著的个人和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单位。 基地建设,意义更为深远。至今,上海市工会系统已建立并命名了97个具有办学资质的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培训基地。其中大专院校、职工大学占17%,中专、技校、职校占23%,区县(产业)培训中心占33%,大型企业培训中心占16%,工会系统(文化宫、俱乐部)占9%,这些为职工素质工程的开展站稳脚跟,牢牢扎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李斌学校”诞生于职工素质工程的大潮中。李斌是上海百万职工的榜样和楷模,是技术工人的旗帜和方向。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斌学校”在全国是第一家,已成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这是一个新生事物,预示着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时代的到来。这是上海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时代需要打造新世纪职工素质的“摩天大楼”。新世纪的上海,一栋栋摩天大楼沐浴在阳光下,魅力无限。建造摩天大楼是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环境,但建设职工素质的“摩天大楼”,是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软件环境。建造软件的“摩天大楼”可能要比建造物质的摩天大楼更为艰难,更为重要。唯其艰难,才更为光荣;唯其重要,才更为迫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要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断赋予职工素质工程新的内涵,创造新的载体,迈上新的台阶。要根据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新的成果;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有活力,更具朝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