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信息 >> 工会通讯
增发展动力,创发展空间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工会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现有员工6万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汽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拥有资产1080亿元,2001年实现轿车销售30.2万辆,销售收入达到979亿元,实现利润72亿元。我们的主导产品——轿车,已从过去的“一枝独秀”桑塔纳发展到“五子登科”,拥有桑塔纳、帕萨特、波罗、别克和赛欧五个系列、22个车型品种,形成4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从紧凑型到中高级不同轿车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新产品的时间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目前,作为上海重要支柱产业的上海汽车工业,在产品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领先国内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汽集团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奋发有为,更得益于职工素质工程的推进。近年来,上汽集团工会在市总和集团党委领导下,配合行政、协调各方,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第一要务,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创造员工发展空间”的“两个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一、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
  近几年,职工素质工程列为上汽集团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在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完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机制建设方面,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将个人业绩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采用民主选拔推荐的考核深造机制(今年,集团有8位同志经过公开考核竞争,被选送至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深造。)和创建虚拟大学,整合有效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等,收效明显。
  与“九五”相比,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广大职工自我求进的意识普遍增强,由“要我学”变“我要学”;由“等待安排”变“自寻机会”;由“要用才学”变“学好待用”。目前,除了集团开展“40\+4”岗位培训制度外,另有80%的青年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学校文化培训。二是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如上海通用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47.4%;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62.8%,初中文化的职工只占4.64%。集团员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与“九五”相比下降了5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增加30%;三是技术工人等级大幅上升,职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经过长期的“2个1×3”和“351”的岗位培训,高级技师增加了4.4倍,技师增加1.4倍,高级工增加45%,中级工增加22%,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上海市十大技术工人标兵”徐小平为代表的知识化、智能型、专家型的技术工人队伍,为集团在新形势下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围绕发展,注重实践,不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1、发挥“三个优势”。
  一是发挥工会的教育优势。利用上汽培训中心、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5个市总工会职工素质培训基地,形成分级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职工培训网络。建立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成效三个信息库。会同行政完善了计划、实施、考核、评估和反馈的培训工作机制。二是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工会作为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会同人力资源部、党委组干部、宣传部和培训中心等参与制定集团职工培训的总体规划,专门成立了工会培训部,全面推进职工思想、文化、技术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三是发挥工会的载体优势。集团工会根据市总工会开展以“争创智能型班组、争做智能型职工”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要求,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积极开展“双争双智”活动。如汇众公司以推行“零缺陷”工作法为重点,承担项目601项,预防性减少损失971.2万元。2000年来,上汽集团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2项,机械行业11项,上海市34项,国家级、市、部级技术成果创新奖187项。集团工会每年举行一次自上而下的职工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内容实现“三次跨越”,即从开始的车、钳、刨普通工种,到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CAD/CAM、计算机、英语,直到今天汽车造型设计、市场营销、特色服务和企业管理创新,直接参与面达到了50%以上。
  2、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由适应型向超前型转变:从被动地要用才学、缺什么补什么,到主动地学好待用,学习培训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前。第二,由通用型向特色型转变:从侧重于技能培训(等级工培训、学历教育)到注重潜能培训,按全球经营需要,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第三,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到要求“学三门、会二门、精一门”,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如小糸车灯有限公司其产品为日、欧、美三大体系的整车厂配套,他们的设计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就从会一门外语到熟练掌握日、英、德三门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不断涌现,保证了企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用工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3、抓好“三个环节”。
  首先,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职业发展权。工会紧紧抓住实施集团“十五”人力资源规划同集团“十五”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这一环节,推进企业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保证职工对企业发展、调整的知情权,对企业产品、设备、岗位调整的知情权,从而在源头上维护好职工的发展权,稳定职工就业权。为保障员工的发展权,不少企业加大了集体协商力度,重点是把员工培训工作提升为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把督促培训经费到位作为协商的新课题;把加强生产工人技能培训作为协商的重点内容。
  其次,从过程中加强对职工职业生涯的指导。为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要求,在实施“十五”人才培训计划时,积极参与职工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参与关键岗位、关键工种、关键人员的测评,并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上海大众工会积极参与公司岗位与工资评审委员会的工作,确定了关键岗位66个,经民主推荐,在历次劳模先进及技术操作能手中确定关键人员2400人,其中技术开发(规划)队伍800人,技能工人队伍1300人、管理人员队伍300人,协助人事、培训部与各类人才谈心交流,根据个人发展的意向,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帮助个人设计职业生涯,让关键人员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从活动中提升职工素质。工会围绕集团提出的四大工程,开展活动。在“用户满意工程”中开展群众性的“三找”活动(即“找自己的用户,找用户不满意的地方,找让用户满意的措施”),共查找了1200多个问题,解决了800多个,组织职工代表对广东深圳、珠海、广州三地经销商、维修站开展“用户满意工程”的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去年产量创新高,用户抱怨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会发动全行业职工立足班组、立足岗位,从建立内部和外部用户链着手,开展了QC、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活动,全行业30919名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40389条,共采纳建议27486条,实施项目20674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8亿人民币。这些有益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审时度势,注重探索,继续深化职工素质工程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素质与集团的发展步伐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行业人员总量上的控制与专业、文化、年龄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存在矛盾;人才市场化后,人才合理流动和储备存在矛盾;上汽集团已经成为猎头公司的瞄准对象,人才竞争更趋激烈。
  在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上述状况的基础上,上汽集团工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基本思路:着眼未来,提高平台,强化能力,完善机制。把握和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在创新。
  长期以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是工会组织提高职工素质的传统做法,事实证明这些传统做法在提高职工技能和综合素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仅仅停留在这些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创新,逐步强化以职业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培训思路和方法,把培养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注重培养、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上海易初通用有限公司在推广人人成为经营者模式中,以两种工具、两张表为手段,以拥有岗位五项基本权利为基础,使每个员工成为当家理财的经营者,这就是一个方向。
  2、处理好工会与行政的“主配角”关系,重在推进。
  不容置疑,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推进职工培训工作,行政是实施者,是“主角”,工会是“配角”,而维护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会是“主角”。因此,在“党政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格局中,工会应努力把握主动而不越位,参与而不代替,协调而不干预。在具体工作中,一要从维护角度出发,把保障职工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职工职业生涯指导及就业情况介绍。积极参与职工培训规划和企业规划制定;二要从参与角度出发,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在制度和政策上保证让职工受教育权利;三要从组织角度出发,总结、推广各种操作法、工作法,提升职工创新能力。
  3、处理好企业发展要求与职工内在需求的关系,重在发展。
  企业发展为员工发展创造了空间,员工素质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动力。但是,由于企业多元化发展和职工多样性需求之间,存在着职工技能培训和职工学历教育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一个长期的、双向动态的培训目标。为防止培训资源的重复浪费,企业要提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培训目标,使职工的学习符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要求并又兼顾职工的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对职工来说,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要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的矛盾。
  4、处理好发挥工会优势与利用好企业、社会资源的关系,重在合力。
  工会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外,还要处理和利用好企业、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对职工进行终身培训,使职工不断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利用好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如硬件的培训基地、软件的培训师资等;利用好工会系统的培训资源,如上总工运学院、工会主办的职工技能培训学校等;利用好社会的甚至是海外的培训资源,如与高校联合办学,邀请专家、学者来企业举办讲座、教学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