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属第二研究所的上海化学建材中心实验室,于2002年1月被上海市总工会援予“上海市红旗班组”的光荣称号。 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科技人员紧跟时代脉搏,让科研成果充分服务于社会,这是对知识分子在新时期的又一种考验。 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提高科研人员的政治素质班组在实践中认识到文化水准不等于思想水准,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要想培养一支敢打能拼的全新科研队伍,必须全方位的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他们以强化知识和管理为抓手,提高红旗班组的含金量,具体的做法是: 1、狠抓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科技人员政治素质的内涵。 结合化建中心科研工作特点,组织共青团员、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及老一届科技人员开展了“科研人员道德规范”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树立和发扬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2、抓“三观”教育,促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班组的团队活动和每月一次的班组政治学习制度,使班组成员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 3、积极参加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强化班组的共同愿景。 班组成员积极参加院组织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系列讲座,制定集体的创建口号:“让有效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工作!让工作的成果美化我们的城市”。制定了班组未来规划,鼓励班组成员设立自己个人的未来愿景,通过这一方式,使大家将自己的未来和班组的未来紧密联系,集体与个人荣辱与共,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充满了信心。 二、以营造学习氛围为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比自然资源更加重要,人才的培养,使人的潜在价值得到释放,这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班组成员的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学习制度:一方面,班组成员参与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以制度的形式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学术研讨会,积极支持科研人员参加有意义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并与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技术中心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通过这种学术交流,活跃了班组学术气氛和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营造班组学习氛围,在班组中创办了“学习园地”、“信息栏”、“班组网页”等,并以读书活动的形式组织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理论的学习活动。 二是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才氛围,一方面创造尊才爱才的良好工作环境,正确使用和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院人才培养的“长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构筑企业的人才高地。同时对班组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工作,促进班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拥有更广泛视野、更先进的科研技能。 三、以科学管理为平台,激励科研人员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保证和激励班组的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激励科研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他们以制度促管理,形成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管理体系,在科研管理上体现了:管理措施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民主化。 在工作机制上,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五大机制。 1、建立了人才选拔机制,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2、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储备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4、建立科学的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考核机制。5、建立有力度的人才激励机制。 科学管理的实施结果,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使科研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使红旗班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几年来共获得部市级科技奖1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市经委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建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公开专利1项;集体奖项9项;5次获得市级个人先进奖项,8次获得院级个人先进奖项。高科技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成为产品,走进市场成为商品,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中试基地产值近8000万,比91年增加了约39倍,利润1440万,比91年增加45倍。 (市建设工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