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宜川街道现有非公企业181家(含转制企业),其中10名职工以下的企业157家,10-25人的16家,25人以上的8家;在册职工1663人,其中在职职工1469人。这些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职工少,仅靠企业自身组建工会,就显得力量单薄;而依靠原先街道的工会工作委员会来推动工会组建等工作,在认同上也存在差异。针对上诉特点,宜川路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社区工会组织资源,形成社区工会工作合力,在推动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方面,迈出探索性的三步。 第一步,实现社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全覆盖,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首先,把社区工会的组建工作纳入党工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工委1名副书记和党办1名副主任、各居民区党(部总)支部书记作为组建社区工会联合会和小区工会联合会、构筑“两级平台”的责任人。其次,通过社区党建联系会,依靠社区各单位党组织。1999年底联合中央部署、市属、区属、外省市驻沪单位等34个工会,抓住街属企业、事业、机关、公益服务社等16个工会,覆盖当时的65个非公企业。通过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民主选举,建立社区工会联合会。再次,在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基础上,通过小区工会联合会的组建,实现全社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全覆盖。同时加强工会的力量,在社区和小区配置了21名工会志愿者。社区工会联合会和小区工会联合会的组建,整合社区工会组织资源,形成覆盖非公企业的合力;“两极平台”的构筑,增强了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力量,为推动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奠定了可靠的组织基础。 第二步,注重建立党领导下的社区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和保障非公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 2月,社区工会联合会全体委员、经审委员、女工委员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决定筹备召开社区第一届职代会,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并组成了职代会筹备小组。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召开了预备会议,进一步对需要职代会通过的各类文本(草案)、候选人名单,听取了意见,统一了思想。3月召开了社区第一届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宜川路街道社区职工代表大会试行办法》、《社区企业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社区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试行办法》、《社区工会法律援助试行办法》、《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办法》、《社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暂行办法》等保障企业和职工双重权益的6项制度。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管理监督小组成员、社区集体协商代表、社区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成员,通过了《社区企业集体合同》文本。这样不但在制度上保障了职工的民主权利,而且将企业职工参与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落实了群众基础。 第三步,协调各方关系,从沟通渠道上强化社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机制运作。 一是推进社区工会联合会与街道办事处建立联席会议和协调制度。通过联席会议,解决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办公室、电话和工会志愿者及职工医疗互保和特困职工救助等问题。 二是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实现依法维权。三是建立劳动争议预调系统。坚持“预防为主、调节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组建三支队伍:一是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社区劳动争议预调系统”联席会议;二是各企业工会指定一人作为“社区劳动争议预调系统”信息员; 三是“社区劳动争议预调系统”法律援助志愿者。建立四项制度:统计分析工作制度、月专题通报制度、季汇总报告制度、三支队伍的工作例会制度。四是建立社区工会法律志愿者援助中心。志愿者来自区检察院、法院、劳动局和上海市司法学校及街道法律服务所、社保科、工会。19个小区工会各有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共计101人,主要对职工特别是生活困难的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