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培训计划 >> 正文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干部培训中心2006年工作要点(意见征求稿)

  2006年是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2006年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干部培训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总《“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三家”、增强“五种能力”作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不断提高各级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培养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工会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干部培训中心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完成市总工会交办的工会主席上岗资格培训、工会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中青年干部培训、工会专项业务培训、女职工干部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等各项培训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整合本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

  上海工会学院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要负责工会领导干部的培训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区县局(产业)工会则负责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会学院要在教学设计、教训内容以及师资等方面积极支持各区县局(产业)工会的教育培训工作,06年拟在6-8个区县局(产业)工会建立分校或培训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合作,拓展工会干部培训的领域。通过双方之间的合作,整合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实现更具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

  各分校(培训点)可以自主招生、自主进行各类培训,工会学院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包括:参与教育培训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共同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师资培训以及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相关师资;进行教学质量考核,每年审核一次,考核合格的,授予发证权限。

  二、开设非公企业工会干部自助式学习的平台,提高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工作能力,扩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

  非公企业工会已经成为基层工会的主体,但由于建会时间普遍较短,广大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对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常规的教育培训时间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针对非公企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量大、面广、时间紧张、需求迫切的特点,我们拟开设自助式的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模式,即对于非公企业的工会干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培训时间和场所,以自学为主,工会学院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提供服务:

  (1)制作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工会——工会主席上岗指南”多媒体光盘。系统介绍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进入角色必须具备的“工会的组织建设与管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集体合同的协商与谈判以及劳动争议调解、职工民主管理、职工素质工程、工会主席自身建设”等基本知识;

  (2)编制一本《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岗位操作应用课程》教材,着重介绍非公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的工作流程、维权要点、法律依据、谈判技巧以及案例分析等,注重针对性、应用性和有效性;

  (3)提供师资培训和现场答疑,帮助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

  (4)制作一个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档案数据库,建立“师生”联系制度,针对不同工会干部不同的学历背景、专业特长、工作现状为参加培训的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提供长期的跟踪式教育培训服务。

  (5)提供便利的考核取证服务,工会学院定期组织考试,考试可于网上进行,学员无须前来学院考试即可通过网络考核获取证书。

  三、编写一本工会主席培训教材,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教育培训的质量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必须贴近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贴近劳动关系变化的现状,贴近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要求的实际,因此,工会培训的教材应当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工会学院拟于06年编写一本体现“十一五”时期特点的工会干部岗位必备知识的专用教材,突出应用性、可操作性。

  四,围绕王兆国同志提出的“三家”建设要求,举办四个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和操作技巧

  (一)“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专题研讨班。“十一五”开局之年要站在新的历史发展的起点上,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研讨班突出分析研究“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总书记提出“三个准确认识”的要求,认清“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主要抓手,增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开创“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专题研讨班。面对社会利益关系分化、劳动关系矛盾大量存在、资强劳弱特征明显的新情况,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工会的分类指导,加强企业工会依法维权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研讨班围绕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着重探讨工会组织建设如何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相衔接、与上海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职工队伍的变化情况相协调,探索完善企业工会工作的保障、激励和考核机制,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

  (三)“构建工会维权工作新格局”专题研讨班。针对基层工会干部在维权中出现“不愿谈”、“不敢谈”、“不会谈”的现象,从提高工会干部参与协商谈判的技巧入手,进一步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抓住维权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西方工会维权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专题研讨班。通过工会维权三大权利的比较,批判性的分析发达国家工会的经验教训,借鉴有益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工会维权的新模式,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五,开设工会工作咨询服务网络,加大为基层工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利用市总现有网站构筑有形网络平台,建立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专门网页,开拓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渠道,拓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功能。

  (一)提供定期的网络咨询服务。基层工会干部在实践中遇到的任何难题均可在网络上提出,充分利用工会学院各系、各部门的资源,由相关教师定期进行解答。

  (二)提供定期的培训信息服务。及时提供、更新工会干部培训的各类培训信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实施定向服务。

  (三)开展定期的网络调查研究。由学院相关部门(工会干部培训中心、理论研究室)设计调查问卷、建立BBS论坛等方式开展网络调查、组织专题研讨,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工会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超越时空的交流切磋。

  六、构建“江浙沪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平台”,借鉴兄弟院校培训经验,进一步提高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为了加强江浙沪三地的联系,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工会干部培训方面的有益经验,拟建立“江浙沪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平台”,集中探讨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切磋交流各地在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中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提高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