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实现科教兴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上海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方向,紧紧围绕上海工会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要积极发挥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与区县局(产业)工会联手创办教育培训分校,有效整合工会的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上海工会教育培训体系。拓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三、总体目标
整个“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突出基层工会主席的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目标,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完善工会干部的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1、力争在五年内将全市基层工会主席全部轮训一遍;
2、探索新时期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3、开设若干个满足工会干部需求的特色专业班;
4、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工会业务、具有品牌效应的师资队伍。
四、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按照市总工会《规划》的要求,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侧重在“党性、理论、知识、能力”四个方面。在确保完成市总工会下达的新上岗工会主席资格培训,区县局(产业)工会干部、大中型企业工会干部和市总机关干部调训以及各类工会专项业务培训的基础上,要突出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分校,扩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
学院将在未来五年内,分批分期分别与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区县局(产业)工会共同建立20-25个上海工会学院教育培训分校。各分校按各地区、产业组织开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上海工会的教育培训机构连成网、形成片,覆盖全市的工会组织系统。06年争取创建6-8个教育培训分校。
根据市总工会的总体要求,学院将负责制定全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大纲及具体实施意见,指导各分校和各级工会培训点实施培训教育,并有的放矢地组织师资培训。各教育培训分校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自行决定各类培训时间的长短和具体课程的取舍以及教学实践的考察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区县局(产业)工会开展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便于工会干部就近、分类选择自己需要、合适的培训班次,增强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经学院审核批准,可以发放相关的合格证书。
2、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的培训力度
根据市总工会组织部的安排,结合本市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建立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作为一级地方工会主席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2006年将全面拉开对已建立总工会的乡镇、街道工会主席的培训,当年的培训面不小于75%,力争在三年内将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普遍轮训一遍。
3、努力探索新建企业工会主席的培训模式
新建企业工会主席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区县局(产业)工会及各培训分校承担。学院将在教学内容设计、师资培训以及培训教材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2006年将制作“非公经济组织工会——工会主席上岗指南”多媒体光盘,系统介绍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进入角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并配套编写一本《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岗位操作应用课程》教材,教材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4、开设各类特色专业培训,拓展视野。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要跳出原有框架,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工会应对群体突发性事件,现代企业管理与职工董监事的定位,企业安全管理与工会的监督等课题,适时开设相应的专业培训班,拓展工会干部的视野,提高工会干部的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06年将先行举办“国有转制企业中的职工董监事”、“企业安全管理与工会”、“工会维权与工资协商谈判的技巧”、“面对突发性群体事件工会如何处置”等专业特色班,以后还将陆续开设“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工会的作为”、“开放的城市与开放的工会”以及“世博会与工会”等各类专业培训班。
5、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积极探索电化教育和多媒体网络教育的新模式。课堂教学要提倡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研究教学;教育培训要采用以自学、研讨、考察、调查、思考、交流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基层,尝试开设自助式学习平台,为工会干部提供以自学为主、教师辅导和现场答疑为辅的教培方式。经考试合格,发给岗位资格上岗证书。
6、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进一步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人力、物力投入。学院将从教室的多媒体配置、学员的电脑配备、教学的演示手段、信息资料的购置等方面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将继续改善教学的软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加快《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职工民主管理》等自助式多媒体教学片的制作,并尽快提供给各分校和培训点使用。除新编教材外,还将不定期地编制适应各类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活页教材”,为各级各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便利。
7、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教学相长
加大工会理论研究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工运理论研究人才,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提升工会理论研究水平。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种理论阵地,组织工会热点问题的专题研讨,为教育培训提供养料,为工会工作提供帮助。坚持科教结合,促进教学相长。继续借助社会专家学者力量充实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工运理论研究,积极打造学院自身的“品牌教员”和精品课程,形成一至两门的精品特色课程。
8、建立信息资料库,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逐步建立全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资料库。针对工会主席不同的学历背景、专业特长、工作现状及其需求,“量身定做”,为其继续深造提供全方位服务。收集整理各地乃至国外工会教育培训的信息和动态,发掘本市及外地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教师、教学资源,利用市总工会现有网站建立“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专门网页,强化培训信息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为基层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供更加有效地支撑、帮助和服务。
9、拓宽教培领域,推进素质工程
充分利用学院学历教育的各种资源,积极探索职工文化技能素质培训新路。面向广大工会干部拟推出“开放城市必须具备的外语素质培训”,根据不同文化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注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面向广大职工群众拟开设“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招聘应试的入门知识”以及“社会交际与沟通的艺术”、“心理咨询与心理调适”等课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助职工提高职业选择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将在提高职工的学历层次、职业技能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以满足广大职工的需求。
10、构建交流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构建“江浙沪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平台”,集中探讨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互相交流各地工会工作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提高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十一五”期间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要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工会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勤于耕耘,勇于开拓,共同开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2006年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