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国际化大都市海派文化建设要求,构建与职工需求相适应的多元职工文化体系
(一)宣传世博文化激发全体职工参与体验文化的热情。
上海工会以参与世博文化建设为契机,引导广大职工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在迎博、办博期间,市总工会承办全国职工世博知识竞赛,开展“世博企业行”文化宣传活动,引导职工深入了解世博;组建市级、区县、基层单位三级世博志愿者队伍,弘扬志愿文化,引导职工服务世博;开展“放歌世博”百场文艺巡演,引导职工演绎世博,共享世博文化。
(二)促进国有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引领企业文化潮流。
上海各大型企业工会适应上海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有效对接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宝钢集团工会开展的“最佳实践者”活动,激发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机场集团工会着力打造职工“文化星光大道”,增强员工荣誉感和自豪感;上海电信工会出台《员工发展白皮书》,彰显企业人文关怀,回应员工文化诉求。
(三)创建楼宇文化推进“三高”群体身心和谐发展。
针对“三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群体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热衷健身、关注健康的特点,上海工会注重在楼宇企事业单位中推广身心健康管理工程,倡导科学健身理念、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市级机关工会推行“每日健行一万步、健身健心两相宜、健康生活一辈子”健身行动。卢湾区楼宇促进会创编的四季工间操通过电脑软件提示,定时提醒楼宇职工开展日常保健,深受白领追捧。
(四)强化农民工文化铸就融入城市生活的文化桥梁。
上海工会始终把农民工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从铺设职业规划通道、适应城市生活文明素养和维护基本文化权益等环节入手,构建农民工文化建设“5+X”模式,“5”是指五个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文化项目,即推进农民工基本素质教育培训,建立初级工商管理(EBA)农民工培训体系,开展“同在阳光下”为农民工送文化活动,设立农民工“假日影院”,建设“职工书屋”;“X”是指因时因地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共同打造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生活的文化桥梁。
二、围绕国际化大都市精品文化建设要求,打造特色鲜明的职工文化品牌
(一)形成以“五一”为共同特征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品牌。
每年上海市“五一文艺晚会”已成为企业文化竞相展示、职工文化团队争相亮相、职工文艺精品竞相出炉的最高荣誉激励和展示平台;每年开展的上海市“五一文化奖”,为职工文化新品、优品、精品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每双月一次的上海市“五一文化讲坛”,为广大工会干部、职工文化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把上海职工文化活动月、周、日打造成职工文化的节庆品牌。
上海工会将每年五月定为上海职工文化活动月,倡导各级工会以庆祝五一为契机,集中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年十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举办上海职工文化展演周,使职工文化走向社会,走近市民,走进经典;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举办上海职工健身活动,营造“百万职工健身与健康生活同行”的浓厚氛围。
(三)把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打造成职工文化的经典品牌。
由市总工会牵头实施的上海读书活动已走过28个年头,已成为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连续举办十二届的上海读书节,以贴近时代、贴近职工、贴近基层的活动主题和项目设置,将公务员双语演讲、市民诗文诵读、农民工风采展示、楼宇白领职工读书嘉年华等众多文化活动向基层延伸,曾荣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称号。
三、围绕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共建共享建设要求,提供开放式网络化的职工文化服务阵地
(一)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推动工人文化宫新一轮发展。
近年来,抓住筹办世博会发展的契机,上海各级工会整合资金,先后改建扩建了长宁区、金山区、崇明县工人文化宫等一批职工文化阵地。新建文化宫设施先进、功能优化,既姓“工”,又姓“文”。同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各级工会与5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结对共建,让职工成为共建共享城市公共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强化阵地辐射功能,推进企业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市总工会出台了《上海职工文化阵地星级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基地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文体活动中心向周边企事业单位开放的运作模式,为更多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职工提供健身场所。
(三)培育职工文学新人,建立上海职工文学创作基地。
市总工会联合市作协、市文联、市国资委,在宝钢、电信、金融、电力、机场、杨浦等率先建立了上海职工文学创作基地,创新改版职工文化专属的《主人》杂志,通过名家讲座、集体采风、创作笔会、主题征文、企业刊物联盟等方式,让创作基地和文化刊物成为培育工人作家的“文化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