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确定重点企业,制定下发《关于建会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通知》,部署工作任务,提出签约集体合同目的、意义和程序。明确签约三类重点企业,即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合同已经到期需要续签或重新签订的企业,职工工资长期不增长、低增长或职工工资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企业,力争把居民区联合工会全部纳入签订集体合同范围。
二是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工作网络,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整合工作资源”原则,建立镇总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村(公司)招商部联合工会、非公小区联合工会四级网络,通过集体协商的三种形式,即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坚持“企业谈增长、区域谈底线、行业谈标准”协商原则以及条块结合、协议加入等方式,提高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为有序、有利地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加大协同力度,针对村(公司)招商进驻小企业和居民区小企业平时沟通少、规模小、流动大,依托村(公司)联合工会、招商中心、居民区党支部资源,借势发力,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协商资料,做好资料的分析、整理、测算工作,确定协商重点和优先顺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