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益维护 >> 劳动保障 >> 正文
虹口区总工会加大帮扶力度为职工群众办实事

  建立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是工会贯彻党的十六大全会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工会工作服务大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是工会组织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服务广大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的重要窗口。通过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这个载体和窗口,把党政所望、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结合起来,为职工提供集中快捷的服务,为广大困难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几年来,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区职工援助服务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与政府劳动、司法、救助、信访、宣传等工作相衔接,共同协商解决职工的困难。通过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为本区和外来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就业培训、职业中介、互助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一、互助保障工作

  1、多方重视,保证工会互助服务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社区建立工会互助服务点,拓展社区工会服务功能,是工会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在建立社区互助服务点的过程中,区总向区委书记、区长进行了汇报。区领导专题召开各街道党委书记、主任会议,要求各街道党政工高度重视,并做到“三个落实”:一是人员落实:在人员配备上,按照市总要求,通过自主招聘和优化调配等手段,配足配强社区工会工作人员,目前10个街道共有28人专职互助保障工作,并且逐步做到工作人员年轻化。二是场地落实:各街道在办公场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腾出房间,落实工会互助服务点的工作场地,区委、区府领导还亲自检查工会互助服务点场地的落实情况。各街道(镇)都配备了15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场地,配置了电脑,并安装了专线电话,保证了社区工会互助服务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资金落实:市总工会在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区总也划拨专项工作经费送到各社区工会互助服务点,及时解决了社区工会互助服务点所需的资金。

  2、抓好“三个到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⑴培训到位

  区内10个街道工会互助人员构成差异较大,其中有街道专职干部,也有社会聘用人员等,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经历和素质,他们对理赔工作的业务知识理解和具体事例的处理各不相同。区总服务处针对这一情况,多次进行了培训,并对个别特殊的理赔事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每个工会互助工作人员都能真正理解、弄懂理赔的业务知识,从而在工作中更好为社区职工服务。

  ⑵宣传到位

  社区工会互助服务点成立后,通过区、街道、居委三级网络,在各社区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首先,通过255个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广播、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其次,组织动员服务点将参加“住院保障计划”、“特种重病保障计划”、“理赔告知信”等有关内容告诉给社区每位退休职工。第三,区总服务处通过各产业局工会向退休人员发放《住院理赔告知信》,使退休职工都知道如何办理理赔的手续。10个街道都将工会服务点的工作职责、服务时间、理赔时间、理赔程序、给付规定等上墙告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⑶工作到位

  推进职工互助理赔工作的不断完善。在街道没有服务点时,职工理赔费时费力,来回要跑好几回,有时遗漏了一项内容又无法办妥,一些路途较远、年老体弱的退休职工深感不便。社区工会互助服务点成立后,就近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对年老体弱、重病的职工还上门服务,受到社区内退休职工的好评和欢迎。如奎照路上有位病人叫候芬萍,得了肠癌,手术后行动不便,她得知街道成立了工会互助服务点,并能为退休职工办理住院保险的理赔工作,抱着试探的心情,打电话到江湾镇服务站咨询理赔事宜,工作人员小张知道她的情况后,及时上门为她办理理赔手续,看到她家亲人都不在身边,小张还主动为她代买营养品,还嘱咐她有困难可打电话给我们。病人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工会互助人员就象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我们就象在家里办保险一样,十分方便。江湾镇服务点的互助人员得知镇上有一家癌症俱乐部协会,会员有100多人,就主动与俱乐部会长联系,定期上门为他们服务,至今已为该俱乐部病人理赔几十个人。

  二、再就业工作

  几年来,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每年与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区工商联、区科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劳务洽谈招聘会,为数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的重要之一,在开展再就业工作中,注重建立再就业基地,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社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使再就业服务体系向纵深延伸,从而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2005年区总工会被评为上海市再就业先进集体荣誉。

  1、适应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

  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把非公企业和社区服务作为就业的主要实体。

  ⑴围绕新的就业增长点,明确工作思路,把发展非公企业和社区服务业作为就业的重点。几年来,民营、私营企业为再就业提供了许多岗位,为繁荣区经济,平抑失业率,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非公企业作用,就必须拓宽工作面,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开发的重要阵地。

  ⑵拓宽工作面,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利用各种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一切场合进行宣传,使区工会在再就业工作中逐步转变了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认识,并运用非正规就业组织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作为工会再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并紧紧抓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瞄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的形成,及时将再就业工作延伸到非公企业以及社区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就业渠道。

  ⑶切实加强领导,把再就业作为重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在推进再就业工作中,区总领导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在乍浦路美食街建立了就业基地,通过区委区府、街道以及私企协会,多次召开协调会,并把就业的目标分解下去,加以落实并实施评估和检查,对解决就业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非公企业予以支持表彰。

  2、建立再就业基地,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改革的深入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用工单位的招聘条件越来越高,而在企业中转制出来的职工和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就业也就越来越难,因此,为就业人员建立比较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必须建立再就业基地,为一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技能较少的就业人员提供方便。近年来,通过各方协调,在乍浦路美食街和部分非公企业及街道社区中建立了再就业基地。

  ⑴以美食街为基础,成立就业基地。乍浦路美食街是沪上著名的餐饮街之一,有大小餐馆酒家80余家,需要就业人员2000余人。如何在这里开发岗位,成为区总抓好再就业工作的重点。首先,在区政府支持下,会同街道、美食街管理办公室一起商讨;其次,通过座谈会要求这些餐馆酒店老板要招收录用本地区的待业人员;再则,通过虹口有线电视、虹口报等宣传动员,吸引就业人员来此应聘。通过多方协调,成立了美食街再就业基地并设立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目前珠江、皇朝等部分酒店已吸收了200多位就业人员,缓解了该地区的就业矛盾,其中,珠江酒店还录用了由残联推荐的三位残疾人,酒店腾出了合适岗位让他们就业。

  ⑵以社区服务为基础,成立曲阳家政服务社,建立再就业基地。作为最具虹口特色的各类非正规就业组织─社区服务业,正因以它能够大量吸纳就业人员上岗,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人们所接受,并逐步形成一种系统工作。家政服务是社区中最具普遍性的工种率先在社区中发展起来。曲阳家政成立十几年来,已先后吸纳了500多人上岗,服务对象已超过1000余户,服务范围已超出虹口地域。由于曲阳家政精心服务,成为沪上最具知名的家政服务社之一,服务对象络绎不绝,社会影响广泛,前来要求工作的就业人员不计其数,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就业领导小组组长也前来视察过,对曲阳家政的岗位开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也拍摄了专题片。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王安顺同志也来过调研,对曲阳家政成立全市第一个家政工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曲阳家政的带动下,全区10个街道都成立了家政服务社、托老所和敬老院,使社区服务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帮困助学工作

  根据市总工会要求,建立长效帮困运行机制,做好帮困助学对象的审核工作。除市总帮困助学外,2006年对全区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把1000户困难职工家庭列为助学帮困对象。今年春节举办了“用爱心孕育希望,以真情共创和谐”------虹口区总工会“阳光爱心”助学活动启动仪式,首批对100名品学兼优、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每年发放助学金10余万元。爱心助学,不仅是单纯的经济资助,更是爱的心灵交流,通过帮一帮,拉一拉让他们完成学业。从2005年起建立了虹口区帮困救助信息系统平台,为帮困人员建立基本情况档案,根据困难情况,分门别类予以归纳。从区总工会帮困类别层面来看,帮困类别有因病生活困难,助学帮困、突性事件帮困及支内职工,帮困形式主要以节假日帮困和平时帮困相结合,形成帮困机制。帮困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开通,为数据积累及查询提供方便,帮困工作更协调开展,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帮困和遗漏。

  帮困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初期,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对各产业局、直属公司及街道工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做好数据输入工作,通过虹口区帮困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各级工会也建立了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档案。

  四、开展为农民工服务工作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建设不断,来上海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他们为上海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1、关心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送温暖”

  农民工生活困难救助从2004年起已纳入区总工会的补助范围。在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中,区总工会专门划出一部分资金,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排忧解难,并且还为部分困难农民工送上医疗帮困卡。

  2、关心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送健康”

  在上海建设的农民中相当多的女农民工,在维护女农民工的工作中,区总工会与圣璐伽妇科医院联手,举行“关爱女性——虹口区总工会健康.爱心大型”援助活动,总共为全区4000多名进城务工女性提供了妇科免费体检,体现了工会对女农民工的关心。

  3、关心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子女“送阳光”

  每年6月1日,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和女职工委员会举行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庆‘六一’活动,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高兴地说,六一活动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也是难忘的一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建设祖国、建设上海多作贡献。

  4、关心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送清凉”

  按照市总《关于进一步推动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安全生产工作者通知》的文件精神,在全区工会中开展劳动监督进行自查活动,区总工会专门组成了检查小组,对部分农民工较多企业进行了检查,主要检查该企业对农民工暑期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及危及农民工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情况,并为农民工送上防暑降温用品。在开展“安康杯”劳动保护竞赛活动中,将有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列入重点参赛单位,上海建设离不开农民工,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更应关心他们安全的健康。

  5、关心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送保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总《关于在农民工中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落实上海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为农民工办实事的基本要求,虹口区总工会职工援助中心根据市总要求,认真开展农民工团体医疗服务活动,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工地和企业配备医药箱和公惠医院医疗点。虹口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为了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区总工会积极探索,根据虹口特点形成了自己工作模式和机制,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受到广大农民工的欢迎。通过一张助医卡、一个医药箱和一条医疗热线,为农民工提供服务,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具体实践,也为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市总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工作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

  五、法律援助工作

  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每年区总工会都要与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开展法律援助日活动,讲解政策、宣传政策。几年来,通过活动接待来访者进千人次。支内职工补助是工会重要帮困工作,截止今年五月份,区内各类支内职工有1.5万人,由于保障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因此支内职工享受政府补贴面也随之扩大,在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健全过程中,做好支内职工的政策服务工作非常重要,为做好支内职工的帮困补助工作,区总工会多次举办培训班,使符合条件的支内职工的补助工作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五月份支内职工的补助工作移交到民政局。同时,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专题检查,如劳动保护、高温津贴发放等,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区总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区援助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法律进工地,为农民工送法律宣传手册。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求助和政策咨询60件(次),共计对2574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了10万元的资金帮扶和政策援助。

  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运转,使场地、人员、资金、服务功能等方面不断完善,由于我区近几年来,政府办公地点的迁移、场地没有落实。今年通过区总的努力,随着区府信访大楼新建,已解决了办公大楼,为更好地开展职工援助服务工提供了硬件作的保证。

 来源:市总工会—市总保障工作部、虹口区总工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