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益维护 >> 劳动保障 >> 正文
松江区总工会“三完善”帮扶载体加大服务力度

  松江区总工会坚持“主动帮、广覆盖、不遗漏、重实效”原则,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补助、子女助学、就业援助、政策扶助等服务,增强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松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帮扶基础,壮大帮困基金。对困难职工、困难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清”,即家庭收入情况清、困难原因清、解困所求清、思想状况清、家庭住址清。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生活救助、医疗补助、金秋助学、就业援助、政策扶助等帮扶救助工作。10年来,各级工会为48225人次职工提供帮扶救助,发放慰问金2651.2万元,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按照困难职工分级帮扶和分级建档原则,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信息档案,掌握困难职工数量、困难程度、致困原因、职工所求,确定帮困重点。有2184名困难职工进入帮扶信息平台,做到及时调整、及时输入信息、及时上报,实现帮扶工作动态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帮扶工作准确性、实效性。采取“三个一点”筹资方法,不断壮大帮困基金实力。向财政争取一点,主动争取财政对帮扶工作支持,每年拨40万元帮困专项经费;工会经费出一点,将帮困经费纳入工会经费预算;职工捐一点,职工“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周成为制度化。10年来,已有68.54万人次参与“一日捐”活动,捐款金额达1831.16万元,为帮困送温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完善帮扶网络,加大服务力度。依托三级帮困基金,建立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帮扶工作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帮扶工作体系,使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建立“1+15(分中心)”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困难职工救助、职工互助保障、法律援助咨询、职业介绍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制定《关于建立松江区总工会帮困送温暖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帮扶救助对象、救助原则、救助标准、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流程,为开展帮困送温暖工作提供保障。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拓展帮扶渠道。依托职工互助保障载体,帮困救助工作关口前移,组织广大职工参加各类保障计划。对患大病职工、下岗、失业、协保困难职工,采取“送保障”形式,架起第二道保障线,增强职工抗风险能力。10年来,共有908252人次职工参加各类保障计划,有12072人次职工得到1115.77万元给付金。紧紧依托区镇二级工会组织、人保局职业介绍平台、职业培训中心、成人学校做好职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5年来,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350多期,参加各类培训人次3.2万,为1万多人次职工提供就业援助。开展“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主题活动,开设就业招聘、法律咨询、困难救助、医疗服务等项目,深受困难职工欢迎。通过开展调研、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职工宣传政府在就业、创业、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对身患大病的丧劳困难职工实行政策救助,为丧劳、残疾职工提供政策指导,协助办理丧劳鉴定和办理退职手续,推动政府民生政策与困难职工的有效对接。把关注、关心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放上议事日程,使农民工真切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每年元旦、春节前,配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为农民工返乡购买团体火车票,组织专车接送,使农民工顺利返乡;开展为万名农民工送意外保障计划活动,切实维护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来源:松江区总工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