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益维护 >> 劳动保障 >> 正文
2012年上海工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image

  如何把保障、帮扶的服务职工工作一项项落到实处,2月29日召开的2012年上海工会保障工作会议,以1个工会大保障,和培训职介、互助保障、助医帮扶的3个分保障的“工作推进计划”方式,清清楚楚、直入主题地罗列出市总工会主抓的17项涉及各类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工会援助、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和参与政策制定等保障工作,和市总培训中心、互助保障会、公惠医院各自的工作项目,要求各级工会落实并积极探索进一步服务职工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

  六项工会帮扶工作

  根本点:推进职工援助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工会援助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建立完善由市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各区县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分中心及区县所属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会职工援助服务分中心、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工会构成的覆盖地区的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由局(产业、集团)工会、企业工会构成的覆盖产业的职工援助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居村以及职工比较集中的商务楼宇设立援助服务工作站。

  推进工会援助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职工援助服务网、职工援助服务热线等服务载体;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数据库和会员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在杨浦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市工会系统推广工会会员服务卡。

  创新工会援助服务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探索建立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会帮扶工作格局,设计新型援助服务项目;重点针对青年职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帮扶;为广大职工会员提供家政、婚介、老年护理等生活服务。

  做大做强工会帮扶品牌项目包括“金秋助学”、“元旦春节送温暖”、“三定三助”(定时、定人、定额,助学、助医、助困)等帮扶品牌项目。

  深化职工互助互济保障工作重点将为职工参保互助保障计划纳入集体协商范畴。

  做好职工健康服务工作在推动实施环卫一线职工、公交老龄驾驶员健康体检和疗休养活动的基础上,扩大行业范围,组织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疗休养;各级工会组织要督促单位落实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岗位职工疗休养待遇,并不断提高职工疗休养的覆盖面。

  四项职工就业援助服务工作

  重点:整合工会就业服务、培训等资源

  全面整合工会就业服务资源依托职工援助服务的网络平台,有效整合各级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和职介、培训机构在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百企千岗进社区”活动有效开展“工会就业援助月”、“困难职工家庭大学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百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等就业援助活动;通过职介机构窗口服务和举办职介专场等有效途径,力争全年帮助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推进职工就业培训工作围绕生产服务岗位技能要求开展适应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和“家政服务工程”,逐步建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会就业培训工作机制,力争全年技能培训1万名下岗、在岗职工。

  做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不断完善以创业培训、项目扶持、小额贷款、创业跟踪服务为内涵的工会创业服务链;研究试点开展与国家政策性小额贷款体系相衔接的工会小额借贷工作,逐步扩大工会扶持创业资金规模;试点推进工会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

image

  三项工会工资工作

  目标:提高普通一线职工收入

  建立健全职工收入生活状况常态调查机制。在全市普遍建立职工收入分配状况报告制度,研究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状况,重点关注低收入职工群体的收入变化状况;健全完善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监控体系,充实职工收入调查网,开展困难职工家庭收支调查,进一步扩大职工家计统计网调查对象范围;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和民生价格调整听证;开展集体协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推动调整本市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标准。通过本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平台,推动本市最低工资、工资增长指导线等标准的合理调整。

  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增长将继续督促公交一线职工收入随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而调整;密切关注本市出租车驾驶员收入状况变化情况;确保环卫企业一线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物业管理、轨道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职工收入状况调研和劳动定额的研究分析,力争在工时工价上取得更大突破。

  四项源头参与政策制定工作

  手段:在民生保障政策制定中发出工会声音

  参与完善本市社会保险制度密切关注本市将分析评估的新医改方案实施、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等对本市低收入职工群体的影响,力争实现以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派遣工、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的各类职工“应保尽保”。

  推动完善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政策。将积极参与制定基本药物救助保障政策;推动建立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机制;推动建立工伤康复体系;推动合理确定生育保险待遇标准;积极参与政府部门调整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待遇标准。

  参与推动本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将研究保障性住房在申请条件、供应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合理调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准入条件;积极推动将困难职工家庭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覆盖范围。

  加大基金监管和政策保障的力度工会将加强对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收支、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督促存在异地派遣情况的劳务派遣企业执行本市相应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政策。

 来源:市总工会新闻办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