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益维护 >> 劳动保障 >> 正文
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为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

  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针对特别重大的群体性工伤事故或其他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开设“绿色通道”,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特事特办,积极为企业和劳动者排忧解难,受到普遍好评。

  前不久,浦东一家装潢公司因为企业改制,有大量工伤职工的理赔问题亟待解决,因而需要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作为理赔依据。为了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工伤职工赔偿问题,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组织多名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亲临企业,为37名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结论审核工作,向企业和劳动者送达了鉴定结论,确保企业平稳度过了改制阶段。

  自《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浦东新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人数逐年递增,根据这一形势,浦东新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从服务、业务等多方面探索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不仅每月增加了鉴定场次,还为一些伤势或病情较为严重的群体提供免费上门鉴定服务,每年上门鉴定20多人次。今年1至7月,完成因工、因病等各项鉴定超过5277人次。

  外来务工人员小杨因为工伤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使原本贫寒的家庭几乎陷入绝境。为了使小杨尽早完成劳动能力鉴定返回老家休养,新区劳鉴中心为小杨做了特别安排,将医疗检查和专家鉴定安排在同一场所、同一天先后完成,省却了小杨及家属舟车劳顿、来回奔波的繁琐。

  新区劳鉴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鉴定质量,他们实行了复评复检制度、信息管理系统、集体讨论等多项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小汪因为工伤事故造成脑部受伤,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因为他自行就医的医院发生误诊,险些导致他伤残鉴定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新区劳鉴委专家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错误,重新指定医院为小汪做了全面检查,并最终做出了准确的诊断和鉴定结论,保障了小汪的合法权益。

 来源:劳动报  作者:陈珏、王枫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