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运理论 >> 理论动态 >> 正文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徐中振

上海社科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

  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表现为由党政一元化、行政一体化走向形成社会多样化、社会组织化和社会结构化。我国解构“单位制”的社会转型,正在由个体走向群体的关系发展、由互助性到公益性的功能进步和由自发活动社群到功能性初级组织的成长。今后几年将是我们党培育引导、发展规范社会组织的战略机遇期,上海要围绕全国面临的共性难点问题率先突破,要加强公共政策和制度创新。

  发挥党的政治主导与社会整合作用,就是需要通过社会组织把个体民众变成有序的结构性、功能性的社会。政党通过社会组织把握社会的结构内涵与功能活力。上海实现“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重点凸显结构框架清晰的组织体系、功能格局和运行机制:在宏观层面是发挥工青妇、基金会与社工协会等统筹型、枢纽型、中介型组织作用;在中观层面是形成孵化园、创新基地、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交易平台和财政、税收、审计等全功能服务型支持体系;在微观层面是形成社区自治共治型和社会公益服务型两大类功能型组织。这样的框架结构,能够全面体现“政社分开”、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运行体系和改革发展格局。

  必须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的功能领域和政策空间。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重要突破路径,近年来我们建设了一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推进了一大批民生服务项目,但是没有培育出发展社会组织的公共性领域、社会化功能和职业化社工队伍,相反出现了传统行政体系和行政功能不断扩展延伸的状况。上海应该借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理念原则,今后必须在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注重培育发展出系统完善的社会体制,注重运用发挥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功能;梳理出不适合政府直接包揽的事务放给社会组织承担,下决心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度发布上海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导则”和资金总量规模指标;提出社会组织优先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明确重点扶持支持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实现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的新方式,是执政党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重要队伍和新生力量,是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协同”的基本组织要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