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运理论 >> 理论研究 >> 正文
街镇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大批群众的社会关系下沉到街道(社区)、乡镇,街镇工会承担的参与社会管理责任日益凸显。笔者结合宝山区顾村镇工会工作实践,对街镇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进行初浅探索。

  一、街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天然优势

  街镇基层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直接面对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作为街镇工会,代表着区域内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协调职工与企业、职工群众与其他社会群体、职工群众内部等利益矛盾方面,有着组织体系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完备、联系群众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意愿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1、工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国家的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有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承担了大量的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与促进就业相关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劳动权益相关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争议调解;与社会保障相关的互助医疗保障、困难补助、金秋助学、劳模援助;与提高生活质量相关的心理和人际关系协调、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工作减压等。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反应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体现了工会组织显著的基础优势。

  2、工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如法律赋予职工群众通过集体协商、职代会的协商共决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在其建制方面,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统一领导和指导;在其讨论审议的内容方面,涉及劳动分配、劳动保障等多项社会管理内容;在其代表产生方面,按照《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和《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要求的法定程序产生代表;在其职权设置方面,以知情参与、协商共决、监督检查为基本准则;在其日常作用发挥方面,通过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开展调研、巡检、调处等工作。此外,法律还赋予工会参与劳动、就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多方面社会管理内容的协调、监督、服务和博弈等职能。

  3、工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其它群团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其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会在长期的一线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维权协调机制;形成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创先争优、金秋助学、帮困送温暖等载体;随着工会组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组建工作的逐步深入,工会组织网络还呈现二次、三次覆盖趋势,进一步凸显其作用。

  二、顾村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实践,顾村镇工会已初步形成了“工会组织网络化、工会干部职业化、职工维权条块化、职工帮困互助化、职工文体民间化、评优评先一线化、工会工作社会化”的“七化”工作局面,并积极参与到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严密的组织网络体系为街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近年来,顾村镇总工会以工会组建网络化为抓手,已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工会组建目标,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一是以企业为组建对象,注重提高工会的组建率。通过抓规模较大的企业组建独立工会、抓规模中小型企业组建区域工会、抓同类型企业组建行业工会、抓有劳动关系但没有隶属关系工会建立工会联谊会等,目前顾村镇10人以上企业建会率达到95%,职工入会率达到90%。二是以会员覆盖企业,注重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将游离于工会组织外10人以下小微企业的职工,在其租住或工作的地域组建租住地工会、一条街工会或市场工会等,通过职工入会来覆盖企业,摆脱建会依赖企业的传统模式,强化区域内来沪人员8小时外“社会人”的服务和自我管理。三是积极推进工会干部的职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对镇总工会人员、区域(行业、市场、一条街)工会主席,实行职业化,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由镇总工会或区域行政支付;对规模较大且工作达标的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每月实行职业补贴,费用从工会经费中支付;对租住地工会则通过聘用来沪人员为工会工作志愿者的形式,对志愿者给以一定的职业补贴。同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走访制度、例会制度、培训制度,提高工会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社会工作者队伍。

  2、刚性的权益维护体系为街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等,既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顾村镇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实践来看,关键的一点就是用好了法律赋予工会的刚性载体——职代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首先,建立起“点、圈、链”的职工源头维权平台。采取与镇域内工会组织建制相匹配的,以独立工会为点、区域工会为圈、行业工会为链的集体协商、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形式,建立起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平台。目前,顾村镇有7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体协商,覆盖职工4万多名。其次,建立镇总工会、基层工会和会员职工三位一体的维权救济渠道。镇总工会开展对职工无偿法律援助,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实行工作日无间断接待制;实行基层工会主席每周二接待日制度和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综合小组,负责本企业(区域)职代会通过的相关事项和集体合同落实情况的监督以及劳动争议的协调;向一线会员职工发放“连心卡”,使职工随时可以与工会取得联系。三年多以来,共接待来人来电咨询1300多人次,其中,对涉及劳动争议的120起进行了调解,成功率为100%。

  3、完备的服务保障体系为街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社会保障。近年来,顾村镇总工会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服务保障体系,将就业指导、帮困救助、互助保障、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心理疏导、来沪职工服务、工会“两新组织”联合党(团)支部、劳模之家等职能进行整合,对会员职工、劳模先进等开展一站式服务。一是以职工帮困互助化为抓手,为职工排忧解难。在每年一次职工“一日捐”和职工遇到突发困难互助捐的基础上,采取向政府社会争取一点、工会经费支出一点办法,建立镇、基层两级工会帮困基金,用于职工帮困、助学、高温慰问等。二是以职工文体民间化为抓手,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顾村镇总工会通过积极整合职工民间文体资源,成立了诗乡顾村书画院、篮球爱好者之家、足球爱好者之家和乒乓爱好者之家四个职工民间组织,并将文体活动向村域、社区进行延伸;三是以评先选优一线化为抓手,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顾村镇总工会以一线职工和班组为对象,每年开展“五一”劳动奖评比活动,激励企业职工开展各类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节能节能减排等创先争优活动。四是发挥工会组织网络优势,促进就业工作。在镇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设立了“天天职场”,定期向社会公布区域企业岗位信息,建立了企业用工信息库。2010、2011年,通过工会搭台,举办了二次大型“百企千岗”就业招聘会,解决了800多名求职者的就业问题。

  三、街镇工会实现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会如何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发挥优势,组织和代表广大职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公共事务,协助党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工会有诸多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值得探索。

  途径一: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人”的素质至关重要,而工会是教育职工培训的“大学校”,它能通过劳模精神来塑造职工、通过“创争”活动来培育职工、通过技能竞赛来提升职工、通过主题教育来升华职工、通过文体活动来凝聚职工,以此打造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帮带、技能晋级”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如顾村镇工会通过“镇校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与上海电大宝山分校联合举办EBA初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途径二:建立内部自加压力、外部借势发力的内外合力机制。工会组织要通过自我加压,参与社会管理。一是要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如开展“八有”建设:即基层工会有牌子、有阵地、有印章、有账号、有法人资格、有工作台账、有集体合同、有会员名册等;二是要建立与基层工会联系走访的长效机制。目前,基层工会组织资强劳弱的局面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如不加强联系,指导,其地位、作用、影响力势必淡化,必须加强街镇工会对基层工会的服务、检查和指导工作。如顾村镇总工会将10名专职工会工作者分别与基层600个工会定期联系,确保非公企业独立工会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会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区域工会分会每年至少走访一次,帮助基层工会解决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三是建立基层工会主席评价考核机制。将考核与创先争优、和谐企业创建、职代会、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结合,并将考核结果向所在单位党政通报。如顾村镇总工会采取基本分(常规工作)+浮动分(重点工作)+附加分(突出工作)百分考核办法,较好地调动了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应该认识到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光靠工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资源、借势发力。首先,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把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都列入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绩效考核范围,并通过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既要注重发挥好工会的作用,又要切实解决工会提出的议题;其次,争取各方协作。一方面借助三方协调联席会议这一平台,加强与企业联合会沟通,通过政府协调监督、工会主动推进、企业自我要求来整体推进工会工作;另一方面抓住每年一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检查的时机,推进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并增进与本级人大的协作和联动,邀请人大代表对企业劳动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途径三:建立上有示范带动、下有相应互动上下联动机制。一是上下联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街镇层面建立创先争优活动机制,对基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基层工会在开展相应活动的同时,积极向街镇工会推荐本单位好的先进典型。如:顾村镇总工会每年开展一次“五一”劳动奖评比活动。对基层在劳动竞赛、理化建议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一线职工和班组进行表彰。许多基层工会也开展相应的活动,促进了企业生产;二是上下联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街镇工会的资源优势在于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而基层职工可以结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开展,并及时将优秀节目选拔参与到街镇工会的大型文体活动中。如:顾村镇总工会每年举办一次全镇规模的职工大众文体活动,各基层工会都能积极响应参与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三是上下联动开展职工帮困活动。街镇工会设立困难职工帮困基金,并建立节日职工困难补助和职工意外急难补助相结合帮困机制。同时,基层工会在积极争取行政支持的同时,从工会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相应设立困难职工帮困基金,与街镇工会配套补助困难职工,从而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四是上下联动畅通诉求渠道。通过街镇层面的无偿法律援助工作站、基层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工会会员“连心卡”的有机结合,在联动中畅通职工的诉求渠道,让职工群众有表达诉求的平台;五是上下联动建立就业援助机制。街镇工会层面通过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建立企业用工需求网络和平台,对求职者开展就业指导、劳动法律宣传、信息匹配等工作,负责向社会发布岗位信息,而企业将岗位需求信息情况及时反馈到服务中心,在镇工会提供平台、企业工会提供岗位信息中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

  四、需要探索解决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

  1、观念上的制约因素,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工会干部认为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事,而党政干部则认为社会管理就是政府管理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社会管理的“社会性”。因此,一方面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社会管理中贯彻落实,主动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为工会在社会管理中拓宽领域、提升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工会干部要清楚认识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和职责,要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强化以职工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实现职工群众的社会权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

  2、人才上的制约因素,需要稳定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由于各级对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认识不够,工会工作者尤其是两新组织、来沪流动人员中的工会工作者积极性低、人才缺。笔者认为在“两新”组织中建立一支稳定的党群(社会)工作者队伍可以从“两新”组织党群(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会化入手。如顾村镇总工会探索的工会干部职业化、半职业化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再如顾村镇一条街(市场)工会政府采取购买服务形式,沈杨村对租住地工会的工会工作者给予一定补贴,通过来沪人员自我自治服务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稳定了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议还应进一步培育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要把那些适合或可以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培育和稳定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

  3、组织和服务机制上制约因素,需要形成合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处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单位(尤其是两新组织)的社会职能日趋弱化,而工会组织的力量却与日俱增,在组织机制上,两新组织的党建可以从以单位为对象,转变为与工会组织建制相匹配的党组织建制,改变“两新”组织党建、工建分头开展,各自为政的现象,可采取党务干部和工会干部尽可能兼职或交叉任职的方式,既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又保证了党对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领导;在服务保障机制上,可以探索“三合三分”的工作服务机制来增强党、工共建的有效性,即:工作规划合起来研究、工作任务合起来部署、发挥作用形成合力,组织生活分头进行、组织发展分头研究、业务指导分头实施,从而形成有效合力。

 来源:宝山区顾村镇总工会  作者:吴振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