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通常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早在1887年德国社会思想家F
·滕尼斯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就把社区描述为是那些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具有相同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的同质社会共同体。许多社会学家经过研究一般都把人口、地域、组织结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作为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本课题所研究的社区工会工作是指新时期与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在城市街道和乡镇范围内的工会工作对象、组织结构、主要职能、运作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状况。 2001年7月至12月期间,上海市总工会办公室、研究室、组织部联合组成调研课题组,在全市19个区县开展调研,直接走访了14个区县总工会,对50多名区县和社区工会干部进行了访谈,召开了7个有近百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对19个区县和574名工会干部及1000名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课题组还查阅了大量有关社区发展的文献资料和近5年来市总工会关于社区工会建设的文件资料,从而为课题报告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一、新时期社区工会工作的变化与特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显示出各个历史时期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和特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上海城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面临着极其深刻的变化。 (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职工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90年代以来上海职工队伍的变化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在社区新建企业中组建工会,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职工队伍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非公企业职工人数大幅增加。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下降,非公企业职工人数大幅上升(见表1);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上升,据统计,1990年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33.39万,2000年为372.18万;从事农业的人员下降,城镇从业人员增加。职工队伍呈现出流动快和流量大、流向较集中在社区领域的特点,特别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人数都已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以传统产业为基本力量的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结构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2、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变,非公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升幅较大。近年来,上海非公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升幅较大,社区范围内的不少非公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复杂,侵害职工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日商投资的上海景条针织有限公司雇佣童工以及克扣职工劳动报酬等严重违法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据统计,上海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受理的全市劳动争议案件,从1995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26.56%(见表2),其中劳动仲裁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前几年劳动合同纠纷案占45%以上,而近2年劳动报酬纠纷案占40%以上,社会保险和福利纠纷案占30%以上。2000年在全市劳动争议案件中,非公经济企业约占7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约占30%,私营企业约占16%,其他类型约占28%。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新经济组织职工群众和合法权益已是当务之急。 3、劳动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一批待岗人员闲散于社会。职工下岗和就业困难,是国有企业大规模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阶段性矛盾,上海从90年代以来,下岗人员总数累计已达159万,到2001年末,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人员累计有98.5万人,出中心有95.7万人,尚余2.8万人,出中心率为97.1%。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尽了最大努力,安置下岗人员重新上岗,但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仍有登记失业人员约20.1万;单位内退养人员近17万;轮流歇工、季节性停工、病假及长期无岗位征地职工约30万人(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统计资料)。这部分人员大都闲散于社会、滞留于社区,给社区工作和工会维权带来较大压力,社区已成为吸纳和安置下岗待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领域。
4、劳动者文化和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知识和技能素需要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上海一批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青年人才成为外商投资企业、高科技民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中坚力量,但在社区改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工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有相当多的从国有和集体企业分流进入社区企业的职工舍弃了从事多年的业务和工种,改行从事新的工作,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亟需调整,调查表明,社区职工中来自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占50%以上,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占70%以上(见表4)。上海有378万外来人口,其中有百万以上的外来人员在社区从事各种生产劳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也急需提高。 5、职工生活保障呈多元趋势,特困群体亟需社会帮助。上海从2001年初起在全市推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无收入来源和低收入职工以及重病、大病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就医和子女读书发生更大困难。据统计,上海约有29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员,约有50万协保人员、其中除单位为其交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之外而无其他收入来源的新协保人员近30万,上海还有9.5万支内、支边(疆)回沪定居人员。部分贫困职工为医保改革后就医门诊和大病住院两个1400元起付线愁眉不展。扶贫帮困、维护特困群体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社区工会的重要职责。 6、职工中利益阶层分化明显,各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使整个社会形成了诸多不同利益的阶层或群体,企业内部形成了经营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下岗待岗职工等不同利益的群体。为数众多的下岗待业职工是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处于弱势地位,进入社区重新就业上岗后收入仍然较低。因此,推进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和完善,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维护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统一,是社区工会的重要责任。上海近两年全市职工的平均年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而从表5分析,在社区就业的职工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比例就达62%,收入明显偏低。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功能高度分化、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社区工会工作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区管理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多层面、多元化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变,社区工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城市管理方式的社会化趋向,拓宽了社区工会工作领域。上海加大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实行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使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演化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大量国营企业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量事务已在社区中运作和落实,社会功能分化,社会自治组织不断产生,促发了城市街道、乡镇一级工会从原来以街道所属企业为工作范围迅速扩展和延伸到整个社会,工作对象的数量也成几何级数增加。 2、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点,提升了社区工会的地位和作用。跨入新世纪,上海区县开始了“一业特强,多业并存”的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郊区重点发展化工、汽车配套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第二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在区县落户。上海对国有企业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和公司制改造计划,大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资产退出、以产权置换形式走向市场,这些企业纷纷在社区落户。如1996年起,仅上海轻工系统就有231家国有和集体小企业下放到17个区县。社区工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社区工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3、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取向,带来了社区工会维权方式转变的新课题。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和多元化趋向,使社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必须适应区域化、行业化以及小型分散的企业结构的特点,工作重心更应下移并适应企业和职工的需求,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更应体现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特别是工会维权工作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在依法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
(三)加入WTO将使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多元化,也给社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入世将使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多样化配置,企业进一步按照市场需求、以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要素和资源配置,社区工会将面临新一轮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上海,特别是打破垄断后的金融、保险、电信、旅游等行业的外资将纷纷涌入;将面临社区内无上级主管企业劳资矛盾更大的压力;将面临大量社会事务回归社会,社区管理进一步从行政化管理转向社会化和信息化管理;将面临非常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对知识和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素质将真正与职业对应,与收入成正比。因此,社区工会将面临着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制度、又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组建工会和开展工会活动的严峻课题;将面临职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更多地组织职工参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议事和决策之中;将面临着加快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极其紧迫的任务。 二、上海社区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各级工会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特大型城市社区工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运作模式,概括表述为:社区工会工作应以属地为原则,以社区(小区)为依托,以联合工会和工会联合会为主要组建形式,以工会代表会员、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为基本工作方式,以建立集体合同等维权机制为主要手段,以创建合格职工之家为活动载体,努力构筑“两大工作平台,八项维权机制,一支志愿者队伍”的工作格局。
(一)“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的社区工会工作格局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工会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这既是中国工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工会工作又必须融入社会化管理的大循环,在党政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配合下才能开拓前进。 1、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始终把社区工会工作放到全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社区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广大职工是党在社区的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社区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工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1997年初市总就提出了“要在重视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非公经济企业的工会工作,在重视产业工会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地区工会工作”的工作思路,市总制订和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街道工会建设的意见》。在2000年初上海市工会工作会议上,市总提出要在工会组建、提高覆盖率、消灭空白点方面有新的突破,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私营企业的工会组建,3年内在私营企业基本建立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2001年市总又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年内达到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两个85%的基本目标。近几年,市总每年都举办区县党委分管书记恳谈会,就社区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解决社区工会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编制、活动经费等创造条件。上海19个区县普遍建立了有分管书记为组长的社区工会组建和工作领导小组,并都以区县党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会工作的文件。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与上海社区党建同步发展的社区工会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重视社区,重心下移,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社区工会工作理念正在实践中不断拓展。 2、依托行政组织,谋求多方支持,使社区工会组建和工作运转纳入社会管理的大循环。近年来,针对社区大量产生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无上级主管、小型分散、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市总、区县以及街道、乡镇各层面的工会力求从传统管理体制下工会内部的小循环逐步走向社会管理的大循环,争取人大和政协的支持,加强同经委、商委、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工会组建和工会活动纳入社区行政管理范围,并通过参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制订,以及执法执纪检查等规范维护职工权益的活动。如徐汇区把工商联、外经委、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列入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领导小组,区外经委把组建工会的要求列入外商独资企业章程,区工商局在企业注册登记时发放有关组建工会的宣传资料,区总工会与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一起开展《工会法》和《上海市工会条例》的执法检查,从而带动了社区工会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区域协作,促进条块结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工会良好的工作氛围。地区工会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区域协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互补优势是新形势下上海社区工会建设的有益尝试。区域协作既可促进地区工会吸收产业工会、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经验,又可改善地区工会的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杨浦区总工会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烟草集团公司、新华医院、中华造船厂等10多家单位组成区域工会联合会,区总下属的延吉、大桥、江浦等社区工会也与地区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成立了社区工会联席会。 (二)“两大工作平台,三级管理网络,多种组合形式”的社区工会组织体系渐显雏型。 近几年来,上海各级工会按照全总“五突破一加强”和关于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要求,加大了社区工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把新建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新的重大突破。 1、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现新建企业工会基本组建、职工基本入会的工作目标。上海各级工会思想认识统一,工作目标明确,采取行动坚决,落实措施有力,在全市开展了一场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的攻坚战。各级工会坚持哪里有企业、有职工就在哪里组建工会的组建原则,坚持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的组建方式,坚持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城镇集体转制企业为组建重点,在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多职工人数的企业建立工会委员会,在经济开发区和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地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在规模小、人员少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中建立联合工会,并宣传和组织职工依法志愿入会。经过各区县各级工会的艰苦努力,截止2001年12月底,在全市已开业的7.93万家新建企业中,实现了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超过两个85%的基本目标,组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把构建社区和小区两大工作平台,作为构筑特大型城市社区工会工作新格局的基础工程。九尺之台,起于垒土。面对社区大量产生的新经济组织,原有的街道和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日益暴露出其承载能力有限、管理渠道不畅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的弱点。居民小区历来没有工会组织,使许多小型、分散、流动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一直处于游弋状态。从2000年起,市总工会与各区县总工会构思在社区和小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两大工作平台,把原来的街道和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逐步转变为面向整个社区的工会委员会。截止2001年底,在上海19个区县中的249个街道、乡镇中有11个区县把181个街道、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改制为社区工会委员会,改制率达到72.69%。 各区县和街道、乡镇工会加强在居民小区建立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在全市5030个居委会和村级经济组织中新组建工会2724家,覆盖率达到了62.36%。 今年以来,静安区总工会在石门二路街道福康小区率先成立了小区工会以后,已在全区5个街道的96个小区全部建立了小区工会。普陀区6个街道和3个乡镇共204个小区也全部建立了联合工会。 3、把社区工会工作的视角拓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领域,采用多种组合形式,不断扩大社区工会工作的辐射面。近几年,上海经济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如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型工业和旅游业,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发展私营经济开发区等,这就对工会工作提出了能否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辐射面的新课题。上海各区县工会以及社区工会组织,努力扩大视野,拓展思路,瞄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力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把工会组织建立起来,把工会工作渗透进去。浦东新区总工会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区的嘉兴大厦、裕安大厦、一百杉杉大厦等10多幢大楼建立了全市第一批大楼工会联合会;青浦区工会在富民经济开发区等20多个经济开发区中建立了第一批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虹口区总工会在乍浦路建立了第一个美食一条街和广中路第一家集市贸易市场工会后,全市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黄河路美食街、雁荡路休闲街、威海路汽配街等又相继建立起工会组织;杨浦区总工会组建了由16家律师事务所组成的第一个律师事务所联合工会;嘉定区总工会组建了市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联合工会。卢湾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在劳动密集性和附加值高,没有污染和适合大楼生产的都市型工业企业中组建工会,去年8月,由12家企业、约200名职工组成的第一家都市型工业楼宇工会联合会正式挂牌成立。 4、把城市工会传统的纵向型组织形态延伸为多层面的网络型组织形态,构成城市工会三级管理与多层面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体制。延续数十年的城区工会工作是市总工会、区总工会、街道或乡镇工会的三级组织管理体制,并向管理各种类型的企业扩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功能分化和经济组织形态变化促使工会组织管理体制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和改变。上海大部分区县正在不断构建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社区的工会组织管理向多层面的网络化方向发展。如浦东新区总工会
正在逐步构建以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开发区等为基础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会联合会,以不断崛起的商务大楼为基础的内联企业工会联合会,以民营科技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私企为基础的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以外来劳动者为对象的外来建设者工会联合会,逐步做到以生产要素市场配置而产生的新型组织形态来构建工会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纵横交错,互有沟通的工会工作网络。 近年来,上海新建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在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许多职工入会积极性提高,并希望工会能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突出维权,依法建制,方法创新,运作规范”的社区工会工作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上海社区各级工会坚持边组建,边运作的思路,本着依法治会、依法代表的原则,发扬探索创新,务求实效的精神,努力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和健全工作运行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会工作的“不转”和“空转”现象,社区工会较普遍地建立起各种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 1、探索和建立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基本手段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是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主要的手段。近年来,上海社区工会在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的五项机制上狠下功夫。 一是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各区县工会把建立三方协调机制作为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为广大职工代表、代言和代理的载体,把政府(行政)领导、业主代表和职工代表就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协调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固定下来。普陀区总工会98年11月就率先在长征镇星云经济区进行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试点,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建立了联席会议、日常管理、信息发布、紧急约见等8项规范的配套制度,而且在经济区内的近2000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以此为典型将三方协调机制在全区普遍推广开来。 二是建立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机制。区县各级工会把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机制作为调整企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报酬、生产条件、安全卫生、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经济权益的根本手段,特别是把工资的协商谈判放在突出的位置,力求通过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机制的建立,保持企业劳动关系的长期和谐与稳定。由于这项工作正处于抓示范典型、积累经验阶段,因此建制率相对工会组建率还较低(见表10),是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截止2001年底,全市19个区县已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141份,涵盖企业1.75万家,涵盖职工15.18万;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265份,涵盖企业1230家,涵盖职工15.68万人。南汇区总工会在24个乡镇、3个工业园区全部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合同,并在区内注册开业的1980家新建企业中,工会的组建率和集体合同签约率都超过了95%,使整个区内的劳动关系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三是建立劳动争议协调机制。为妥善地处理经常出现的劳动争议现象,各区县工会把建立由行政、工会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做为依法维权的重要工作来抓,区县普遍建立了劳动争议协调机构,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建立起这样的机构。闸北区总工会2000年4月在北站街道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在33个居委建立调解指导网点,并在一年里预防和化解各类劳动纠纷52件;区总工会又在天目西路街道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为街道内163家新经济组织设立了法律保护屏障,使2000年劳资纠纷发生率同期下降了约30%。 四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为使广大职工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也为工会和职工依法处理劳动纠纷和劳动争议,97年8月市总就成立了上海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去年6月在上海司法部门支持下,更名为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分中心,标志着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几年来,各区县也较普遍地建立起法律援助中心。 五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少区县和街道、乡镇工会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社区工会工作正常运转,建立了政府(行政)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加强社区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探索和建立以职代会和共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新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新机制。以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建企业能不能建立起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上海一些新建企业经过探索和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黄浦区的贵池衣车实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缝纫机零配件的私营企业,99年6月企业就建立了职代会,职代会把企业发展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签订集体合同、评议管理人员、职工教育计划作为职代会共商共决的基本内容,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业主和职工双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一些新建企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新形式的探索,如普陀区的上海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致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职工献技献策、签订集体合同、共创“道德工程”和“关爱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共谋共商企业大事的机制,被职工称为“共商会”,不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也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3、探索和建立以创建合格职工之家为载体的职工思想道德和劳动技能教育培训机制。创建合格职工之家是大量新建企业工会组建起来以后,维护职工精神文化等方面基本权益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新组建工会工作运转的主要抓手。新建企业创建合格职工之家集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技能培训、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等为一体,与正在全市广泛开展的职工素质工程有机结合,营造培育学习型组织、智能型职工的氛围,形成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气,造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和优秀专业技能的职工队伍。上海华汇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30名职工的沪台合作企业,近年来,企业工会深入开展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以及评选好员工和好经理的“双爱双评”活动,企业和工会在组织职工学习技能、帮困送温暖、开展丰富业余文体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企业多次荣获全国和地方各种荣誉称号。青浦区的富民经济开发区工会联合会在党政的支持下,建成了一个由电化教育、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组成的面积达600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为开发区私营企业职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 4、探索和建立以再就业和职工互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机制。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下岗和待业人员在社区滞留,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上海各区县及社区的工会组织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自身的优势,构建了技能培训、培养再就业带头人、开发和创造岗位、安置下岗待业人员就业的操作程序,想方设法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建立了由街道行政、工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工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双下岗、大年龄、无特长职工身上,广泛开展职业指导、举办劳务洽谈、创造就业岗位等活动,在近2年,接受求职登记4321人次,介绍成功1802人次,其中录用为合同制职工749人次,家政人员132人次,各类劳务工921人次。 近年来,各区县及街道工会普遍实施了职工特种重病、职工住院和退休职工住院三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这种互助互济型补充保障计划,不仅使许多贫病交加的困难职工缓解了医疗和生活困难,也受到了许多私营企业业主和外商企业投资者的欢迎,劳资双方都认为工会办了一件大好事。
(四)“志愿参与、奉献社会,业余为主、专兼结合”的社区工会干部队伍正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工会日益拓宽的工作领域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业务与社区工会干部人员编制和人才来源的局限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近年来,各区县党组织把配备强有力的工会班子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街道和乡镇一级工会班子都配备齐全,不少工会主席进入党委班子,也有部分工会主席由党委副书记兼任。据统计,全市19个区县共有工会干部1.91万名,其中专职工会干部479名,在全市249个社区(街道、乡镇)工会中有125个社区是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小区(居委、村经济组织)工会一般都由书记或副书记兼任。问卷调查表明,从党政机关和公有制企业流动到社区的干部,已成为社区工会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具有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对工会工作较专心、工作经验较丰富以及勤奋刻苦的特点。 去年,市总工会认真研究和分析了近年来在社区形成的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在总结和推广虹口区曲阳街道社区工会志愿者服务站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市提出了在社区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要把志愿者培养成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的组织员、劳动关系的协调员、劳动争议的调解员、职工权益保障的信息员和互助保障的理赔员。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全市100多个街道、乡镇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形成了一支近200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工会工作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力量。黄浦区总工会向社会公开招聘27名志愿者,竟引来了270多名应聘者前来报名,其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6岁,其中有75人曾经在各大中型企业担任过工会主席、党务和技术管理干部,社区工会工作得到这么多有识之士的参与和支持,是对广大社区工会干部极大的鼓舞。 近年来,上海社区工会本着边组建、边运作的原则,工会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维护职工权益展开的,工会工作正在运转,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工会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干部和职工的认可。 三、当前社区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由于社区工会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较之于产业工会无论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上,还是在组织、经济基础和经验积累上都有一些差距,社区工会工作还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社区工会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社区工会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区工会工作还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探索过程,部分干部和群众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误区。一是有的党群和行政干部认为社区原有的党政和群团机构已体现了组织全覆盖,工作全到位,已代表了广大居民包括职工的利益,再全面组建工会似无必要。有的基层干部则认为,大部分社区干部都身兼数职,现有的工作已使我们忙于应付,再增加工作量有点力不从心。二是有的新建企业业主对组建工会不太理解,担心组建工会影响生产经营,职工抱成团难以对付,拨缴经费将增加支出等。三是有的职工对加入工会热情不高,主要认为工会为职工说话办事权力有限,维护合法权益作用不是很大。 (二)关于社区工会工作的管理体制问题。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和社会功能的分化,推进了街道、乡镇工会管理体制转向属地化、社会化和法制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一是有的工会组织还比较习惯于工会内部的小循环,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络,特别是在适应法制社会环境,依法治会、依法办事等方面反映出思考不深,办法不多。二是有的工会组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如商贸楼宇、各类市场、特色街区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在工会组建和管理运作上缺乏工作力度。三是有的工会在部门设置和职责分工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变化。四是社区工会组织的结构已从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网络状型,而工会的管理布局、组织体制和职能分工还不太适应这种变化。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变化对社区工会工作带来深刻影响的思考和研究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化,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的改革和调整还有待于不断加强和深化,工会干部对社区工会工作管理的属地化、社会化和法制化在思想认识和知识储备上也有待于加强和深化。 (三)关于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和工作运转的难点问题。上海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组建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难点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需要加强研究,尽快解决。一是台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和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其中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国独资企业和一些台资企业对依法组建工会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工会组建和开展活动有反感和抵触情绪。二是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工会的组建和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一些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工会是由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行业和工种、不同利益分配形式的企业职工所组成,由于职工需求不同,工会开展活动的运作模式和活动方式就难以把握。三是针对新建企业变化大,职工流动快的现状,工会的组建和对会员的管理有时还难以适应,特别是“空壳”企业,“开关”企业(今天开业,明天关门),异地经营企业,职工流动频繁的企业,给工会的组建工作,会员的会籍管理,工会开展活动带来了较大难度。四是新建企业工会经费收缴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社区工会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的工作力度不够,一些业主以不缴和少缴工会经费作为支持组建工会的条件,使新建企业收缴的经费非常有限。如对上海某区工会经费收缴情况进行统计表明,全区私营企业的职工数占职工总数的40.26%,而工会经费收缴只占总额的1.01%。 (四)关于企业工会重点工作的把握问题。社区工会以维护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能,已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广大职工也最希望工会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发挥重要作用(见表17)。但有一定数量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在突出维护职能方面缺乏工作力度,存在着工作重心把握不准,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法律政策掌握不够,劳资纠纷调解不力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工会干部对工作重点的认识有偏差,对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几乎都是兼职干部,自身业务工作一般都非常繁忙,用于工会工作的时间有限;三是一些工会主席都由经营管理干部兼任,为保持职业的稳定而受制于业主的权威,不敢大胆发挥维权作用。四是不少业主只希望工会在关心职工生活、开展文体活动方面发挥作用,工会难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五)关于社区工会工作机制的运行质量的问题。建立和健全社区工会基本的工作机制,是保持工会工作持续稳定运转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但是,一些社区基层工会在建立工作机制的力度和在工作机制内容的把握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没有按照履行工会维护职能的基本要求和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来抓好工作机制的建设,出现了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与工作机制不健全的反差,劳动关系复杂多变与维权力度不大的反差,职工维权要求强烈与工会干部法律法规知识缺乏的反差。 (六)关于社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社区工会工作对社区工会干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区工会干部也成为城市工会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社区工会干部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社区工会干部兼职过多,这既有发挥兼任职能优势的有利因素,但也有工作精力分散,很难保证从事工会工作时间的不利因素。二是大部分社区工会干部工作面广量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有的干部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大部分企业工会干部兼有经营和管理业务,从事工会工作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业余开展工会工作也没有经费补贴。四是社区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太少,不能适应形势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五是工会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需要调整,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 四、构筑特大型城市社区工会工作新格局的思考与探索。 社区工会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社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团结凝聚社区广大职工,依法维护社区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开拓社区工会工作新领域,探索社区工会工作的规律,构筑特大型城市社区工会工作的新格局是各级工会的崇高历史使命。
(一)要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增强做好社区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新时期加强社区工会工作,把社区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越广泛、越深厚,党的先进性就越体现、越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就越牢靠、越巩固。我们要把社区看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领域和阵地,把维护社区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区广大职工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主力军和带头羊作用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不断增强搞好社区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出发,进一步理顺和把握社区工会工作的基本思路。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和指导社区工会的全部工作,以《劳动法》和修改后的《工会法》为法律武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形势,以属地为原则,推进工会工作的社会化管理;以社区(小区)为依托,建立工会工作平台;以联合工会和工会联合会为主要组建形式,探索组织管理和工作运转的有效途径;以工会代表会员、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为基本工作方式,加强分类管理、指导和服务;以建立集体合同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为主要手段,把依法维权工作落实到位;以创建合格职工之家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等教育活动;推进社区工会工作的重点转移,把社区工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和转制的公有制企业中来;推进社区工会工作的重心下移,把社区工会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小区和基层企业;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活动方式创新,构建社区工会工作新格局为基本目标,努力开创具有特大型城市特色的社区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从加入WTO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推进社区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向社会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社区工会工作要创新管理体制,要根据社区工会组织结构由纵向型向网络型转变的现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城市特点的新型社区工会管理体制。要大力加强社区工会和小区工会的建设,为大量小型、分散、流动的无上级主管企业搭建工会工作两级平台;要大力加强工会联合会和的联合工会建设,使地域相邻、行业相同或小型流动的新建企业,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职工能够组织起来,建会并开展工作。当前特别要加强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工会组建后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探索研究;要加强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多职工数量的企业工会建设,使之能够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探索按行业化特点组建工会的路子,使工会开展工作和维护职工权益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继续探索大楼工会、市场工会和特色商业街区工会的组建模式,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积累经验。要确保组建数量与组建质量同步提高,根据社区企业和职工变化大、流动快的特点,加强跟踪和管理,不至于使刚组建起来的工会和职工流失。要加强会员的会籍管理,严格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会员缴纳会费等基本制度,要依法收缴工会经费,保证工会活动的经费来源。 当前,社区工会要研究和探索合理布局、条块结合,职责清晰的社区工会网络化管理新体制,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地域工会与行业工会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条块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一种把属地化管理和产业化、行业化管理优势都能体现出来的管理体制。二是新型组织形式工会与社区工会的关系。上海高楼林立,各类市场层出不穷,特色商业城和商业街也蓬勃兴起,要理顺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的归属、工会组建和工作管理,使工会工作能够深入进去并运转起来。三是上级职能部门与下级职能部门的关系,使部门设置、职能分工和人员配置进一步体现对社区工会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做到上下对应畅通,避免和减少重复劳动,进一步形成一个深入基层、服务职工的新的管理方式。 (四)要从贯彻修改后的《工会法》的要求出发,推进工会工作机制运行向市场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加强社区工会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和长效的工作机制,来增强社区工会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建立工作机制要以修改后的《工会法》为依据,把工作机制的建立纳入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社区工会建立工作机制的前提是要把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作为建制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始终是工会一项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责,要把维护职工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和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依法建制,依法维权,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区工会建立工作机制的关键是要加紧建立健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两个主要机制。《工会法》规定的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两个基本载体和手段,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建立和健全的两个主要工作机制。
要在普遍建立以工资协商谈判为重点的集体合同制度上有所突破,在完善工资协商谈判制度、规范内容、创新形式、严格程序上力求有所创新。要保证公有制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和强化职代会职权的落实,要在非公所有制企业探索职代会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探索职工源头参与、平等共商的新途径。 社区工会建立工作机制要从维护职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根本权益的要求出发,建立起互为作用,互相配套的工作机制。要在区县普遍建立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机制,制订重要政策和规定,协商解决重大问题;要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开发区普遍建立区域性集体协商制度,为企业集体合同提供区域和行业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社区、小区和企业要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法律援助机制;职工就业、生活和医疗保障机制;“职工之家”创建和职工思想、文化、技能培训教育机制等,使社区工会工作机制建设真正成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屏障。 (五)要从新建企业经济发展实际和职工需求出发,改进社区工会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使工会活动方式向群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加强社区工会工作要创新活动方式。大规模的群众性活动,在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很难推行,经常开会和发文件的形式效率也越来越低,社区工会工作呼唤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代表职工的工作方式。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建立维权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会为职工群众代理、代言和代表的作用,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二要探索和实践社区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要研究和推进源头参与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行使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在社会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分类指导和服务。各级社区工会干部都应更多地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对企业工会进行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分类指导,要掌握职工的第一愿望和第一需求,为工作决策和三方协商提供依据,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服务到基层、服务到最需要帮助的职工中。四要创新工作载体。有的区县和街道建立了工会工作网站,利用网络渠道传递法律法规政策、工会工作动态、职工维权信息,既可扩大信息容量,又可扩大参与面和提高效率,工会工作信息化应该成为大型城市工会工作探索和发展的重点任务。五要利用社会资源。要打开视野,拓展思路,根据职工业余时间活动的需求和规律,充分利用社会宣传媒体工具、教育培训机构、文体娱乐场所、服务中介组织等社会资源来构思和安排社区工会工作的活动方式,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需求。总之,工会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欢迎。
(六)要从社区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会干部队伍。社区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是事关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工会事业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一要加大工会干部任用和交流的工作力度。通过干部制度改革和引进市场用人机制,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不断吸收新鲜力量,调整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进一步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大面积推进工会主席直选工作。要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营造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社区工会志愿者队伍建设,使有志于从事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加入工会干部队伍。二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建立一项规范的教育培训制度,把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考核、建立培训档案等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三要解决社区工会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为社区工会干部减负。应加强与党政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协调,限制社区工会干部兼职过多、过滥,要从制度上确保专职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工会工作中来,确保兼职干部有一定的时间从事工会工作。四要建立和健全工会干部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和成绩突出的工会干部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探索和建立兼职和坚持业余工作的工会干部工作津帖的制度,要依法保护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要为工会干部发挥特长、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五要加强对工会干部队伍的管理,防止和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由家属和亲友担任的问题,对受制于业主压力而不敢坚持原则,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不作为的工会主席要加强教育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加大依法维权的力度。
表1 :上海职工队伍变化状况统计表
(万人)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私营企业 |
个体户 |
港澳台及外商企业 |
1995年 |
324.19 |
80.93 |
35.01 |
21.23 |
未统计 |
2000年 |
229.24 |
47.45 |
122.64 |
24.53 |
86.88 |
表2:近5年上海市劳动争议案件增长情况统计
件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劳动仲裁受理 |
2554 |
3116 |
4576 |
5476 |
7853 |
11046 |
法 院 受 理 |
704 |
1106 |
2282 |
2970 |
6407 |
5153 |
合 计 |
3258 |
4222 |
6858 |
8446 |
14260 |
16199 |
增 加 比 率 |
|
22.83% |
38.44% |
18.80% |
40.77% |
11.97% |
表3:上海历年下岗人员变动情况
(万人)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累计进中心 |
11.5 |
29.9 |
58.4 |
83.4 |
98.5 |
累计出中心 |
5.7 |
18.9 |
42.1 |
68.7 |
91.4 |
中心积存 |
5.8 |
11 |
16.3 |
14.7 |
7.1 |
表4:上海市社区1000名职工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表
人
户籍所在地 |
原单位性质 |
现企业性质 |
现工作岗位 |
文化程度 |
上海市 |
742 |
机关事业 |
37 |
改制企业 |
142 |
管理人员 |
361 |
大学以上 |
66 |
外省市 |
246 |
国有集体 |
504 |
集体企业 |
102 |
技术人员 |
90 |
大 专 |
156 |
|
|
外商企业 |
84 |
外商企业 |
219 |
生产工人 |
419 |
高中高职 |
356 |
|
|
私营企业 |
161 |
私营企业 |
489 |
其它工作 |
123 |
初中技校 |
393 |
未填写 |
12 |
其 它 |
214 |
其 它 |
48 |
未填写 |
7 |
小 学 |
29 |
表5:上海1000名社区职工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表
元/人
|
500元以下 |
500-800元 |
800-1000元 |
1000-2000元 |
2000元以上 |
职工人数 |
60 |
304 |
310 |
239 |
87 |
比 率 % |
0.6 |
30.4 |
31.0 |
23.9 |
0.87 |
表6:上海区县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统计表
万户/万人
|
开业企业 |
组建工会 |
组建率 |
开业职工 |
职工入会 |
入会率 |
1999年12月底 |
7.08 |
1.56 |
22.03% |
101.38 |
61.46 |
60.62% |
2000年12月底 |
6.67 |
3.21 |
48.13% |
106.81 |
67.92 |
63.59% |
2001年12月底 |
7.80 |
6.82 |
87.44% |
119.73 |
103.02 |
86.04% |
表7:上海小区(居委、村委)工会组织情况表
个
|
现有行政、经济单位 |
工会组建数 |
覆盖单位数 |
覆盖率 |
居 委 会 |
2420 |
1006 |
1419 |
58.63% |
村经济组织 |
2610 |
1718 |
1718 |
65.82% |
合 计 |
5030 |
2724 |
3137 |
62.36% |
表8:在特色街、楼及各类市场组建工会情况统计表
个/人
|
特色街 |
特色楼宇 |
农工商贸市场 |
组 建 区 域 |
15条 |
19幢 |
36个 |
组建工会数 |
58 |
120 |
55 |
职工入会数 |
1620 |
7929 |
4351 |
表9:上海市1000名社区职工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表
人
你单位是否建会 |
你是否入会 |
入会对你来说 |
你对工会的了解 |
你对建会评价 |
已建会 |
887 |
老会员 |
554 |
有帮助 |
734 |
了解 |
242 |
满意 |
378 |
未建会 |
16 |
新入会 |
323 |
没帮助 |
39 |
较了解 |
501 |
较满意 |
519 |
正筹建 |
20 |
未入会 |
77 |
无所谓 |
206 |
不了解 |
246 |
不满意 |
59 |
未填写 |
77 |
未填写 |
46 |
未填写 |
21 |
未填写 |
11 |
未填写 |
44 |
表10:上海社区建立工会维权工作机制情况统计表
个
|
区、县工会 |
建制率% |
街道.乡镇..开发区工会 |
建制率% |
已建立工会数 |
19 |
|
351 |
|
联席会议机制 |
6 |
31.58 |
117 |
33.33 |
三方协调机制 |
9 |
47.37 |
143 |
40.74 |
劳动争议协调机制 |
10 |
52.63 |
126 |
35.90 |
法律援助中心 |
15 |
78.95 |
111 |
31.62 |
表11:上海区县建立集体合同机制情况统计表
户/万人
|
开业企业 |
建制企业 |
建制率% |
涵盖职工 |
全民、集体企业 |
4603 |
3553 |
77.19 |
38.33 |
外商投资企业 |
3150 |
1664 |
52.83 |
18.70 |
私 营 企 业 |
68192 |
22333 |
32.75 |
22.29 |
乡镇和改制企业 |
2862 |
2308 |
80.64 |
24.10 |
合 计 |
78807 |
29858 |
37.89 |
103.39 |
表12:上海区县职工参加互助保障情况统计表
人/万元
|
参保职工人数 |
参保金额 |
已获理赔人数 |
已获理赔金额 |
大病、重病保障 |
623574 |
7157.68 |
669 |
491.00 |
职工住院保障 |
900412 |
3265.62 |
9448 |
730.50 |
退休职工住院保障 |
738789 |
3695.13 |
26954 |
1313.93 |
合 计 |
2262775 |
14118.43 |
37071 |
2535.43 |
参保和理赔统计截止日期为2001年11月31日
表13:社区574名工会干部抽样问卷调查统计表
人
年 龄 |
文化程度 |
政治面貌 |
原单位性质 |
原任干部 |
现工作满意度 |
20-30 |
39 |
大学 |
62 |
中共党员 |
432 |
机关事业 |
204 |
政工 |
217 |
满意 |
178 |
31-40 |
122 |
大专 |
227 |
民主党派 |
5 |
国有集体 |
285 |
行政 |
234 |
较满意 |
327 |
41-50 |
259 |
高中 |
225 |
共青团员 |
23 |
外商企业 |
42 |
技术 |
63 |
不满意 |
20 |
51以上 |
154 |
初中 |
60 |
无党派 |
105 |
私营企业 |
35 |
其它 |
92 |
无所谓 |
38 |
表14:社区574名工会干部抽样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所在的单位组建工会后,开展那些经常性工作? |
人数(多项选择) |
比率 % |
1、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和法律援助工作。 |
262 |
45.64 |
2、开展三方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 |
353 |
61.50 |
3、开展提高职工思想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的工作。 |
378 |
65.85 |
4、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和建职工之家工作。 |
206 |
35.89 |
5、开展再就业工作。 |
200 |
34.84 |
6、开展帮困送温暖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 |
421 |
73.34 |
8、开展工会组织建设和会员的发展、登记工作。 |
332 |
57.84 |
9、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
297 |
51.74 |
表15:社区574名工会干部抽样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认为当前社区工会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人数(二项选择) |
比 率 % |
1、工会经费收缴困难。 |
238 |
41.46 |
2、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 |
161 |
28.05 |
3、社区工会干部力量不足。 |
114 |
19.86 |
4、工会干部兼职过多。 |
90 |
15.86 |
5、工会工作外部环境欠佳。 |
70 |
12.20 |
6、领导重视不够。 |
56 |
9.76 |
7、上级工会布置任务太多。 |
46 |
8.01 |
8、社区工会工作任务不明确。 |
22 |
3.83 |
表16:上海某区总工会对2000年工会经费收缴情况的统计 人/万元
基 本 情 况 |
所有制性质 |
职工数 |
占比率% |
收缴经费 |
占比率% |
注册企业 |
717家 |
党政机关职工 |
651 |
5.42 |
29.53 |
36.46 |
已建工会 |
488家 |
事业单位职工 |
554 |
4.61 |
17.33 |
21.40 |
职工人数 |
12009人 |
集体企业职工 |
5969 |
49.70 |
33.31 |
41.12 |
收缴经费 |
81.00万 |
私营企业职工 |
4835 |
40.26 |
0.82 |
1.01 |
表17:上海市1000名社区职工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表
人
你最希望工会在哪些方面发挥做用?(二项选择) |
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 |
369 |
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
226 |
通过法律援助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
342 |
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
207 |
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提高职工收入 |
331 |
组织劳动竞赛,促进企业发展 |
145 |
表18:上海市1000名社区职工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表
你对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看法? |
人 数 |
你对本单位工会最不满意的工作? |
人 数 |
有作用 |
406 |
开展活动较少 |
387 |
作用一般 |
505 |
不能为职工说话办实事 |
155 |
没作用 |
58 |
不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132 |
未填写 |
31 |
不关心和帮助职工生活困难 |
69 |
表19:社区574名工会干部抽样问卷调查统计表
人
你除工会工作外兼任几项职务? |
你兼任的主要职务? |
你每天约用于工会工作的时间? |
1~3项 |
350 |
党群职务 |
186 |
不到1小时 |
147 |
4~6项 |
106 |
行政职务 |
219 |
1~2小时 |
165 |
6项以上 |
10 |
社会职务 |
61 |
2~4小时 |
95 |
未兼任 |
108 |
|
|
4小时以上 |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