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领导讲话 >> 正文
茆荣华在上海工会资产分级分类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上海工会资产分级分类管理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和全总要求,健全资产监管机构,理顺资产监管体制,规范资产监管要求,进一步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

  刚才,市总事业部赵伟部长介绍了上海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三个《实施细则》的修订情况,黄浦区总工会、杨浦区总工会、上汽集团工会、电信集团工会等四家单位,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体会,为工会企事业分级分类管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

  近年来,工会企事业单位数量尽管略有下降,但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稳步增长,不动产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工会资产监管组织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资产统计、产权管理、资产处置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资产监管工作渐趋规范,工会企事业资源得到整合优化,资产规模逐步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工会企事业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的窗口和平台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工会领导重视、工会资产监管部门及工会企事业单位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总工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工作,分级分类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会资产监管工作的紧迫感

  历史经验表明,工会创办企事业,是团结和服务广大职工、推进工运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工会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工会全局工作,充分认识推动工会资产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发展工会企事业、壮大工会资产的重要意义。工会企事业的发展和资产的壮大,有利于增强工会组织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服务职工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兴办和发展工会企事业的核心宗旨。大力发展工会企事业,不仅符合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要求,也有助于进一步满足职工在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疗养旅游、医疗互助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保障职工各方面的权益。工会企事业为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利于扩大工会组织在职工中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我们要把工会资产和企事业的发展壮大放到关乎工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工会企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要准确把握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外部形势还是工会内部环境,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都面临着大好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国重点领域各项改革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改革的制度红利不断释放;“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明确了国资国企的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拉开了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大幕;《工会法》把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收入,作为工会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新修订的《中国工会章程》强化了对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全总和市总领导高度重视工会资产管理工作。李建国主席在中国工会十六大工作报告中要求“深化工会资产监管,依法促进工会资产发展,不断壮大服务职工的实力,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为新时期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市总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洪浩主席将“工会企业改革”与工会组织建设、职代会民主管理、职工素质工程、工会干部工作并称为当前工会工作的五大瓶颈难题。我们要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把有利条件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新思路、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全力推进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是要客观分析工会资产监管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会企事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重钱轻物、重形式轻实效、重使用轻管理、重高价轻低价、重核算轻核对”等现象,在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工会资产监管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仍有一些符合建立条件的区县局(产业)工会没有按照要求成立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没有明确管理部门,管理职责模糊、人员不到位。比如,工会企事业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一些既带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方向缺乏宏观指导,开展公益活动缺乏资金支持,开展经营活动又背离服务职能;而带有经营性的工会企事业,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上又受到束缚,无法完全融入市场。再比如,工会资产监管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工会资产监管的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工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一些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我们要正确认识和面对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整改,增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紧迫感,不断提高资产监督管理水平。

  二、强化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管组织体系

  本市工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虽已基本建立,但组织机构脱节、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工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上下对应、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要健全工会资产监管机构。各级工会要把加强监管机构建设作为健全监管体系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职责,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去年12月初,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调整上海市总工会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的通知》(沪工总事〔2013〕288号),对市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为更好地发挥市总资管委的监管职能奠定了基础。《通知》同时对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据统计,市总直属的区县局(产业)工会中约有65家单位符合建立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条件。但目前仍有部分单位未按照《通知》要求上报本级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名单,这些单位的名单会上也已印发,希望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尽快建立监管机构,明确责任部门。

  二是要切实发挥资产监管机构作用。建立监管机构只是做好工会资产监管工作的第一步,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切实发挥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办公室的作用,不能使监管机构成为一个花架子。市总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做好全市工会企事业的发展规划,指导本市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各成员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特别是要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基层解决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区县局(产业)工会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切实承担起本级工会和所辖工会企事业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研究制定本级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办法,对基建项目、投资项目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做好产权管理、资产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市总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工作。

  三是要强化分级监管职责。工会资产按照“工会统一所有,分级监督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从《物权法》对产权的界定来看,各工会企事业单位和同级工会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同时承担着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职责,对于资产的处置特别是不动产的处置,要按照全总和市总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防止工会资产流失。这次修改下发的资产监督管理三个《实施细则》,将公开方式转让产(股)权等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局(产业)工会。这是在工会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基本建立的前提下,通过适度授权,实施分级管理的有益尝试。今后,市总资管委将以市总直管企事业单位、区县局(产业)工会及其直属企事业作为监管重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三、强化分类管理,激发工会企事业发展活力

  各企事业单位要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机遇,依据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工会事业单位的定性,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

  一是要科学规划工会企事业发展方向。2011年底,全总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总工发[2011]81号),明确了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结构布局、主要措施等,对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市总工会拟结合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精神,适时制订推进本市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本市工会企事业实施战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宗旨,坚持“抓大做强,放小搞活”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资产性质的不同,分类推进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工人体育场(馆)、工会院校、报社等为主体的职工文体教育事业和以职工疗休养院、职工旅行社、宾馆为主体的职工疗休养旅游事业,从宏观层面指导全市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工作。

  二是要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工会企事业是工会组织为满足职工需求、推进工会工作而兴办的,是服务职工群众的平台、展示工会形象的窗口。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定性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要以强化公益职能,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改革目标,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发挥好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的作用。定位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要把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采用购买服务、拨付专项活动经费等方式开展公益活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发挥好服务职能的同时,还要以“保值”为核心,对资产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在资产的公益性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保证资产的价值。

  三是要做优做强工会企业。从现状来看,工会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市场竞争性不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市总工会于2007年成立了海鸥集团,初步搭建了现代企业组织的制度框架。去年12月初,作为工会资产分级分类管理课题调研的成果转化,市总工会印发了《上海市总工会关于推进海鸥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沪工总事〔2013〕289号),按照“依法授权、做实本部,提升管理、搞活企业,优化服务、保值增值”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海鸥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将海鸥集团朝着“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推进,让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实体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增值,为工运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工会组织也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向,理顺管理体制,做优做强工会企业。

  四、强化动态管理,不断规范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工作

  加强资产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是做强工会企事业、壮大工会资产的重要保证。各级工会要建立和完善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把工会资产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要健全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是履行监管职责的依据。近年来,全总和市总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加强工会资产监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近期,市总资管委根据近年来的实施情况,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上海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三个《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各级工会组织也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特别是与三个《实施细则》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例如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下属工会企业公开产(股)权转让的审批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资产监管制度,落实资产监管责任,把资产管理和决策机制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强化资产监管制度执行力。各级工会组织要严格执行全总和市总工会的有关规定,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自觉维护工会资产管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真正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市总工会也将加强监管力度,以调研、座谈等形式,定期对区县工会、有较大规模工会资产的产业局工会和市总直管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检查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工作人员配置情况、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和“三证”办理情况等,并结合资产普查、年度资产统计等工作,全面掌握工会企事业资产的管理使用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造成资产损失的工会企事业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相应责任,保护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三是要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组织协调、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工会企事业工作者队伍,对工会资产的壮大、工会企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计划将工会资产管理培训纳入市总工会每年面向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干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中,以提高工会干部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各级工会也要加强工会企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整队伍年龄结构,提高整体文化程度,努力为他们创造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用环境凝聚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骨干,以人才发展战略带动工会企事业不断发展。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服务职工、服务工运事业、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高效的作风,分级分类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