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领导讲话 >> 正文
熟悉规则为我所用 坚持原则创出特色

  ——对入世后工会工作的思考
  
  (二○○二年)
  
  唐国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各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入世对政府是挑战,对企业是挑战,对工会也是挑战。
  入世,我们必须进一步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工问题和劳动关系的影响,进一步熟悉、运用和参与制订国际劳工公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接轨”。勿容置疑,面对“接轨”,中国工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需要及时地转变,对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内部议论较多,也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然而,入世,并不是让我们请个国际“婆婆”来指手划脚;并不是以西方工会的理念、模式来改造中国工会。我们的“转变”必须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进行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是绝不会放松利用入世对中国工会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我们必须懂得,“接轨”不是“并轨”。我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我国工会与西方工会走的不是一条路。“接轨”是指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加强与其它国家工会的交流、沟通、合作,也包含竞争与斗争。在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后,常有人问,是西方工会行还是中国工会行,是西方工会强还是中国工会强。试问,一只牛与一匹马,一只骆驼与一只大象,孰好孰坏,孰强孰弱,你能简单地比个明白吗?!我们反对妄自尊大,我们需要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但决不能妄自菲薄,在政治方向、原则立场上决不能含糊。
  
  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西化”。这一直是西方攻击我们是“官办工会”、“御用工具”的焦点。这次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写上工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更是遭到西方的攻击。这并不奇怪。一则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工会这个阵地“西化”我国的野心不死,另则是大多数国外工会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工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奇怪的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同志对这个问题总感到理不直,气不壮,这就成问题了。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眼光看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决议,就明确共产党的任务是组织产业工会,领导工人罢工,争取劳工权利。因此,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意志,体现了工会的本质要求,就是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集中代表。正是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制定颁布的第一批重要法律就包含了《工会法》及保障职工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1950年颁布的《工会法》明确工人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权益,甚至明确各个企业必须按工资总额的2%提取工会经费,以保证工人参与国家事务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保证工会的活动等,体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意志,历史决定了工会与党一条心。从现实来看,中国10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有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社会主义。历史证明,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工会的兴衰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工会跟党走,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以世界眼光看,那一个国家的工会没有党派倾向?!美国劳联产联当年为共和党代表克林顿竞选摇旗呐喊,为克林顿上台欢欣鼓舞,为什么就没有“御用工具”、“官办工会”之谦。再说《劳动法》明确,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工会法》也明确,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工会公开主张接受党的领导,与党一条心,并不排斥中国工会是独立组织,依法独立自立地开展工作。这一点与国际劳工公约不矛盾,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坚持我们的政治信念。入世以后,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团结、统一的工会,防止“分化”。这是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我们,外国工会不理解我们的一个敏感问题,认为中国只充许一个工会存在,是忽视工人结社的自由,违反国际劳工公约。我们有些同志也认为这是我们入世后的一个“软档”。其实不然,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诞生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而且一开始就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是长期残酷的斗争教育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才有力量。统一、强大的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目前,我国《劳动法》明确“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法》明确“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国的工人只要按一定的程序,完全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阻绕。而各级工会恰恰就是工人这种权利的最有力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当今世界,包括西方工会也深感分散、多元的弊端,正走向重组和联合。尽管西方工会的这种重组和联合步履艰难,但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尽管我国工会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这不是“统一”的必然产物,我们完全有理由珍惜统一的工会,并在维护团结统一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工会。
  
  三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一切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防止“异化”。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工会惯于打着维护劳工权力的旗帜,以所谓的“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勾”,企图把西方的劳工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目的是阻止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商品的倾销地。西方工会以此攻击我国工会不能维护职工权益,我们切不可上当。维护劳权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维护劳权也是中国工会的重要职责。共产党最有资格讲劳权,中国工会也最有资格代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一个国家的劳工标准是由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劳工标准的水平必须符合国情,有利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我国人多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低,制约了我国的劳动就业、分配水平和保障水平。任何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水平,并不会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利益,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损害广大工人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既要遵守和参与完善国际劳工公约,以此来推动我国工人的就业状况、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的改善;同时又要维护国家利益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推动政府制定和实施符合工人充分就业和体面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劳工标准。
  
  四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协商协调,防止“激化“。中国工会不主张罢工,这也成为西方工会攻击我们不尊重人权的“籍口”。首先,我们的宪法没有禁止罢工,在现实生活中,工人也没有因为罢工而被宣布为非法或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我们不主张罢工,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人民内部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妥善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劳资纠纷,发生局部的集体怠工罢工也是正常的,而且这也往往是工人群众对企业官僚主义或严重侵犯职工权益的抗议,我们的主张是及时深入职工,调查了解,配合和督促政府一起予以干涉处理,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生产的有序发展。罢工是具破坏性的,这已经为世界各国工会所认识,协调才是世界潮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防止矛盾的激化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条件。
  
  五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弘扬中国工会的优良传统,防止“弱化”。社会上曾有种说法,雷锋精神“留洋”了,我国职工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东渡”了,这难道还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入世,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工会,有利于我们吸取他们之长,但切不可丢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弱化了我们的优势。如,我们工会与党的血肉联系,与政府的密切合作,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优势。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入党委班子,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会负责人进入人大、政协班子,参与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会代表进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府各个专门委员会,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工会作为企业职代会的工作机构,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推进企业的厂务公开等等。如我们工会与广大职工有着天然的联系,组织网络健全,特别是基层工会力量强,能最广泛地把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能最迅速地了解反映职工的愿望要求。如,我们工会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就业援助工程,帮困送温暖工程和多层次的互助救济补充保障机制,能及时地为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的权益,又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我们工会善于引导工人学习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动工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工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这些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优势。正是这优势,使一些西方工会对上海工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六大工作体系的实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赞口不绝,称为理想的工会模式。这种优势我们不仅不能弱化,相反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予以弘扬、强化和完善。
  综上所述,面对入世,我们在重大的政治观点,立场原则方面决不能有半点的模糊和动摇,否则就会出政治问题;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一切传统视为老一套、老框框,否则就会异化和弱化,甚至丧失我们的优势。这是当前我们必须首先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当然,入世将对中国工会的思想理念、组织机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提出挑战。我们必须自觉地、迅速地熟悉和运用国际“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当前,我们要化大力气实现三个“转变”,以积极的姿态与世界“接轨”。
  
  一是从行政化倾向向群众化转变。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政群不分。工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一个部门就不足为奇,工会消亡论的出现也就有了存在的基础。在这种状况下,工会出现行政化倾向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官本位”的思想渗透到了工会的理念、组织和工作各个方面。如,我们的组织机构贯用行政模式,工会干部的地位待遇参照行政职级,工会工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行政方式等等。这种套用、参照,尽管具有其合理性,不可避免性,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工会出现行政化倾向,甚至我们工会理论、思想理念都带有明显的“官本位”痕迹和行政化的倾向。记得1988年,当时对工会的定位——“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工会上下欢欣鼓舞,认为工会在共青团、妇联之上,是党政工三驾马车之一,地位高。岂知,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中央12号文件对工青妇的重新定位,有的工会同志倍感失落。客观上讲,这是计划经济的结果,主观上讲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这个问题,直到《劳动法》的颁布,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提出,才算有了明确的结论。工会是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产物,这是区别于一切其他群众团体的本质特性。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工会的不可替代性。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地位、身份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决定了工会的基本职能是代表维护职工权益,决定了工会的主要社会功能是直接参与调节、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工会赖于存在的客观基础,职工要求代表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是工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是取决于“行政级别”,而是取决于职工群众的信任、拥护的程度,取决于工会在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工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修订和实施,我国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成熟,为我们克服行政化的倾向,清除“官本位”的影响,增强工会的群众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时机,实现这一带根本性的转变,以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二是从机关化倾向向民主化转变。与工会的群众化相适应的是工会的民主化。民主化集中表现为民主办会和依法治会。工会的群众化决定了工会必须民主办会,其核心是工会代表职工,上级代表下级。具体表现为工会的组织是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是由职工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决定的;工会工作的好坏是由职工群众来评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要求工会工作必须依照法律和符合市场规律,依法治会、依法维护、依法开展工作。但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受行政化的影响,工会工作的思路、内容、方法都带有明显的机关化倾向。突出地表现为:两个“缺乏”、两个“习惯于”、两个“不善于”。一是缺乏民主办会的意识,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布置、检查、考核、评比,工会领导机关抓工作长期以来一个模式、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不善于根据职工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来确定工会工作的重点,检查工作的成败,下级工会也满足于等上级布置、上级要求、上级检查、上级考核、逐步养成了对上级负责的态度,忘记了代表和服务。二是缺乏依法治会的意识,习惯于长官意志、行政手段,离开了会议不知怎么抓,离开了活动不知怎么干,离开了上级布置不知方向,离开了行政手段缺少有效的办法,不善于依法治会、依法办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习惯“三同时”抓组建,即新建企业申请注册的同时,要有组建工会的意向;企业筹建过程中,要同步筹建工会;企业开业时,工会要同步成立。应该说:“三同时”在改革初期,对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仅管“三同时”出现有其存在“合理性”但是,其中明显的行政化和机关化倾向与《工会法》、《工会章程》的规定有冲突,与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修改后的《工会法》规定,“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现在,我们不是以“三同时”的规定“要求”下面建会,而是,依照法律,根据职工意愿,指导帮助建会。因此,从机关化向民主化转变,就是要坚持依法治会,坚持民主办会。
  
  三是从活动型向参与型、务实型、维权型转变。在计划经济政企不分的条件下,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只是一个加工厂,职工的就业、工资、劳保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企业的劳动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工人的关系。企业没有用工、分配的自主权,也就不存在劳动关系双方的谈判协商的要求和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元化经济,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保障的社会化、劳动关系契约化、具体化、复杂化了。广大职工群众迫切要求工会能够更加广泛、更有效地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我国工会最大的不适应集中在代表职工进行工资谈判,开展集体协商,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等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劳动就业、分配、保障的政策等方面,还是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市场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参与和维护的力度。因此,我们要更加广泛地研究世界经济和劳工问题的发展趋势,更加有力地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更加深入地研究工会理论和工会工作思路,更加及时了解职工的愿望要求和有效地为职工办实事好事。这不仅要求工会及时调整以往的工作内容、方法、形式,扬长避短,而且要求工会改变活动型,向参与型、务实型、维权型转变,尽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尽快地适应国际劳工组织的游戏规则,以改善中国的劳工状况和工会的形象。
  面对入世挑战,我们要主动地学习熟悉规则,掌握运用规则;坚持原则立场,弘扬优良传统;发挥我们的优势,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特征的、上海特点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会工作新格局,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工会的神圣使命,我们应当当之无愧,我们一定能当之无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