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领导讲话 >> 正文
陈豪同志在二〇〇三年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十一月五日)

各位会员,各位顾问、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年会,回顾总结研究会过去一年多的工作,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这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工运研究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首先代表市总工会,向荣获2002年度优秀团体会员称号的单位,向被评为2002年度优秀调查报告、优秀论文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工运研究会工作的顾问、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多来,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市社联和各位顾问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全市职工队伍状况大调查,不仅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上海职工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而且由此形成的一些对策建议,为把握新时期工运新特点和工会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和决策的依据。研究会通过辛勤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推进上海工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刚才,市社联学会处郝德良处长作了很好的讲话。汪兰洁同志代表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对下一步的研究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都赞同。希望通过大家进一步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更丰硕的研究成果。下面,我对工运研究会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主题,始终坚持新世纪新阶段工运研究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向全党、全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央要求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早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市委按照这一要求,并结合上海发展实际,制定了2005年、2010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上海以科教兴市战略为主要标志和内容的新一轮发展,已经实质性启动。这些宏伟目标的确立,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人阶级新的历史使命,也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也必然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我们工运研究会的宗旨在于服务于蓬勃发展的工运事业,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工运研究会的一切工作只有牢牢把握这一主题,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为上海工运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认清形势,把握主题,就要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体制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作出的这一历史性决策,对工会工作的发展既是历史性机遇,也是历史性考验。比如,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出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指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指出要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指出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指出要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等等,这一系列工作部署都与工会息息相关,必将对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工作对象、方式方法等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深入开展工运理论、政策和工作实践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主动迎接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把工运研究和工会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认清形势,把握主题,就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对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在中国工会十四大召开前后,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和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对工青妇工作形成的六条规律性认识进行了系统归纳,曾庆红同志对我们党提出的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作了七方面概括,王兆国同志对五年来工会工作进行了八条经验的总结。党中央的这一系列指示精神,揭示和反映了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我们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思考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定位和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政治保证。我们必须结合落实中国工会十四大、上海工会十一大的精神,加强对新时期工运和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认清形势,把握主题,就要紧紧围绕上海新一轮的发展要求。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是中央对上海的发展定位。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当前上海把实施科教兴市作为总战略,正在跨越产业升级、体制约束和城乡二元结构这道“坎”,加快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体系和城市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上海迈向未来发展宏伟目标的关键时刻,我国成功取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权,这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处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方位中,上海工会要超前思考、深入研究如何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等,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从而推动实践的探索,拓展发展的空间,在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现出和发挥好工会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立足实践,前瞻未来,努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全局,是对各级工会组织的要求,也是对各个工运研究团体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对今后一个阶段的工运研究和工会工作,我们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加强课题调研和工作探索。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职工队伍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阶级基础,职工群众是我们党最为广泛、最为关键的群众基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促进工人阶级先进性的不断发展,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需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四个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上海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同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随着全市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产权多元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随着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上海各阶层人员和职工的社会流动将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职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将源源不断地加入工人阶级队伍,随着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也将更加显性化。对此,我们要思考工会如何表达、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维护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还要维护好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众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诚如马克思分析的那样,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明出来的需要。”在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职工面前,对有些群体,我们有着有效维护其权益的经验,但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新出现的职工群体,我们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需要把握。当前应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比如,针对大量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组建和会员入会,要探索创造更符合实际的组建模式和入会途径;针对高科技、支柱和新兴产业职工队伍高学历、高收入、高技能的特点,要探索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工作载体;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要探索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组建形式,利用和整合社区现有的工作资源,通过多种切合实际的方式把已经具有较为稳定劳动关系的进城务工人员,最广泛地吸收到工会中来,把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最广泛地覆盖到他们中去;针对国有、集体改制转制企业工会组织的改革、调整和重组,要探索规范企业转制改制的程序和方案,表达和维护好这部分职工的合法权益;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探索构建与国资及产业、行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工会组织结构,完善产业、行业和区域有机衔接的组织网络。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工作规律和创新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就要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社会变化的趋势,认真研究国情、市情、会情的变化,进一步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和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我们要深入研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如何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这一长期的战略任务,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促进工人阶级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深入研究在职工群众投身群众性建功立业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如何推进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体现工人阶级引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先进性。要深入研究在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中,如何实现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加强机制建设,把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要深入研究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中,如何进一步发挥职工董事、监事的作用,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要深入研究在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如何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利益。在这些事关当前工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切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突破和创新。
  三要进一步加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工会自身建设的研究。工会十四大报告强调指出,工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提供重要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各级工会都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但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审视工会的自身建设,我们仍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比如,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如何加强组织建设,理顺领导体制,增强基层活力,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如何加强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如何加强工会的作风建设,克服和防止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如何加强党建与工建的结合,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服务党建。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的整体框架内实现依法治会,即依法维护、依法开展、依法规范工会工作,发挥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作用。工会如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健全调查研究机制;如何形成分类指导和服务的体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上级工会代表和服务下级工会及会员方面有新的突破。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会领导干部民主选举制度,如何加强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创新工会工作的评判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工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使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下,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服务大局,深入调研,不断提高工运研究会的整体工作水平。
  工运研究会的工作成果,同上海工人阶级和工运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运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上海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建设。各个工运研究团体和个人会员,都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加强思想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研究成果要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工运事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使工运研究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要增强责任意识,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既要善于总结和概括基层的成功经验,又要勇于丰富和发展工运理论和实践,在创新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坚持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增强群众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基层和群众关注的难点和热点作为研究的重点,真实反馈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其次,要踏踏实实地强化能力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深入扎实的调研活动,增强调研能力,进一步提高调研活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有重点地进行多层次的课题研究,整合工会系统、社会和基层方方面面的研究力量,切实增强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的能力,及时提出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制度,规范和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
  再者,要毫不放松地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工会要重视对工运研究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把工运研究作为常项工作,列入本系统本单位工会工作整体规划,把加强调查研究同推进工作、转变作风、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工运研究会要继续发挥专家委员和政策咨询委员的智囊作用,继续发展团体会员,继续加强专业学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继续发挥个人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和壮大上海工运研究的骨干队伍,为工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工运研究会要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进一步发挥优势,就工运重大课题和涉及工会工作的重要调研,实现上下联动,采用招标、委托等方法,由上级工会承担并支付调研和课题研究的基本费用,由下一级工会或工运研究会申请并完成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整合力量,提高调研质量。
  同志们,工人运动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会工作实践一再表明,工运研究只有同职工群众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强大生命力。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着眼于工会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构筑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会工作新格局作出新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