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洋山:特殊时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仅3个月后,4月24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14.27平方公里封关区域顺利通过预验收。

  建成约32.87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具备多项查验功能的5.7万平方米查验场站以及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平整161.23万平方米的土地……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在人手、设备短缺的疫情期间,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上海海关、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以及上港集团、临港集团和亿通公司等建设主体组成封关验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揭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副处长宋鹏霖。连轴转了几十天的她,瞧见特殊综保区终于揭牌,眼里直冒兴奋的光,看不出一丝“大战”后的疲惫。但只有她与其他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们,才真正了解这些天的甘苦。

  验收范围全国最大

  记者添加宋鹏霖微信好友时,显示的备注名是“房客宋鹏霖”。记者好奇地问,她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上次加房东的时候写的,忘了修改。这段时间,我在临港新片区租了个房子,住下了——为工作节约些往返的通勤时间。”

  “即使没有疫情影响,一期封关区域的各项建设任务也很重。”宋鹏霖说,“此次验收范围是全国同类验收中最大的,翻了好几倍。”

  在实际建设中碰到的困难,更是让工作量再翻了几番。她告诉记者,在南港、机场南侧区域,本来没有物理围网,属于新建工程;与之相比,洋山港等本就有围网的区域,任务反而更艰巨。

  原因为何?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对保税区围网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防鼠患,网片与水泥基座的间隔从5厘米改为1厘米。”宋鹏霖说,“还有些其他改动。我们不得不将原有网片拆除,再重新定制、安装网片。”

  为了一一应对、解决这些难题,工作小组制定了围网实施方案和50天决战决胜部署图,明确了172项任务、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在特殊综保区处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挂图作战”所挂的巨幅图表,上面标注着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负责联络员,以及随时更新的进展情况。

  工作量大,加紧施工总能想办法解决。但疫情期间,供应商停工,网片上哪定制?所幸,上港集团、临港集团未雨绸缪,提前定制了网片、水泥墩、摄像头等物料,没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情况出现。

  拆除网片到新网片装上,会有一段时间的物理“空窗期”,而监管不能出现“空窗期”。为此,工作小组要求施工临时围挡、切换监控,还联系港航公安,加强监管力度。

  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范围内还有150万平方米区域未开发,对如此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平整硬化,除去碎石、杂草,放在平日里就不容易,更不用说在疫情期间。

  “我们动员了上海境内几乎所有可用的推土机、挖掘机。”一名施工主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吃睡在工地”,三班倒,只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20天建成5.7万平方米查验场站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要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隔离围墙、巡关道、卡口等的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是物理意义上“管得住”的基础保障。

  查验场站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2号卡口的查验场站,具备普通货物、跨境电商、食品查验功能,设有查验平台、海关办公用房、检疫处理区等,参考荷兰查验中心做法,实行全封闭查验。

  这样一个技术含量高、占地面积广的查验场站,选址其实直到3月底才刚刚敲定。平地起高楼并不现实,查验场站需选择一处已建成的仓库进行改建。“仓库要符合海关要求,施工不能影响区内企业。”宋鹏霖说,“最后敲定的这处仓库,本身也在使用中,还要与企业协商。”

  所幸,企业爽快地同意了腾出仓库。但即使如此,他们也只剩20多天改造仓库。

  “查验场站的建成很不容易。”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来到现场听取介绍时,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也感叹,“全封闭仓库需要定制几十道闸门。我们找了三家定制闸门的企业,两家外企觉得来不及,当场拒绝了。”

  所幸,最后一家企业来自上海嘉定,老板一听是为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马上答应下来,当场给供应商打了几个电话。其后,武伟还多次赶赴嘉定,到工厂中查看进度,与对方反复沟通。最终得以按期在预验收前完成生产、安装。

  “一线放开”底气所在

  与硬件施工同步进行的,还有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无感监管的基础。

  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影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特殊综保区内拥有7万多平方米物流仓储,近2万多商品品种,各类贸易方式和监管方式重叠,各类发运和系统需要对接,以运行保税账册货物的贸易服务、维修账册修理物品、电商的配送跨境贸易服务、船供物品的船供业务等。

  得益于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与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这些“麻烦事”都不复存在。黄影明期待,元初供应链能借助这个平台大幅削减企业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这也将在洋山特殊综保区成为现实。

  “物流信息、GPS信息……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都接入平台,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对接。”宋鹏霖说,“在多数情况下,不再需要企业提供账册、证照等。”

  这不代表监管的缺位。她介绍,货物从到港到进仓,再到卡口、出关,所有信息都能在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中追溯,资金亦如是。“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比如货车进了卡口后没有右转去查验——我们都能及时发现。”

  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也是未来推进多维度“电子围网”建设的关键所在。平台已对接了一家特殊综保区外的企业,所有的数据接入平台后,这家企业也能享受特殊综保区的便利政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数据完全接入政府平台。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些企业顾虑数据安全,宋鹏霖与同事们要一家家上门游说,向其保证数据只用于监管与服务;有些企业干脆没有数据采集设备、系统,也要帮忙解决。

  “我们一共归集了67家单位的1282个事项、17659个信息项,对接了54家区内企业、1家区外企业以及15家银行机构的数据,已全部满足海关、市场监管、税务、外汇等部门信息化协同监管的需要。”宋鹏霖说,这也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敢于“一线放开”的底气。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幸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