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设施全、风景美、产业旺,沪郊村落正越来越有魅力

  闷热的黄梅天里,记者在崇明竖新镇乡村,看到了三张爽朗的笑脸。

  龚婕妤笑了。她是上海建桥学院大一学生,去年搬了新家又考上了大学,双喜临门。“以前爷爷奶奶住东面,我家在西面,虽离得近但总有距离感。不久前,我们一起搬进了新家,热热闹闹,欢笑不断!”

  倪建国笑了。他原住在竖西村新进3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家里房屋破旧,“姑娘不愿来”。“现在我住进了新房,两层楼房新颖别致,上门说亲的人都多了!”

  黄示冲笑了。76岁的他原住在乡下老宅,老房周边道路高低不平,腰椎间盘突出的黄示冲基本不能出门。“最近搬了新家,道路宽敞平坦,还有无障碍设施,我自己摇着轮椅就能出门逛逛!”

  三张笑脸,均得益于本市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集中居住带给乡村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只是上海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上海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第一批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去年建设完成,第二批28个示范村建设正稳步推进。不久前,沪郊33个乡村入选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

  在沪郊田间地头,老乡们在笑,游客们在笑,创客们也在笑。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更有盼头、更有奔头的上海乡村。

  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去年5月,上海市《关于切实改善本市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进一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若干意见》公布,到2022年将有约5万户农民实现相对集中居住。去年上海推动1.28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今年将推进1.27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崇明竖新镇,是全市最早探索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乡镇之一。早在去年夏天,竖新镇就与220千伏高压线下60多户村民完成了签约,这些村民搬进团城公路南侧的集中居住区。目前装修工程已全部完成,90%的村民已搬迁入住。最近,竖新镇已启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二期300亩土地流转工作。

  集中居住,除了有助于腾挪出土地、为上海未来发展赢得空间优势,最直接的益处在于大幅改善了相关农户的居住条件。

  走进奉贤金汇镇新强村,只见到处是刚平整过的土地和开挖的基坑,一旁围栏上张贴的效果图勾画出村庄未来的模样。推进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为了改善不离乡村民的生活环境,村里将平移集中点设置在村委会不远处。50多岁的村民谢龙根笑着说:“我母亲90多岁了,住不惯城里,乡下有花有草还有老朋友,以后串门更方便!”

  集中居住要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就要多关注百姓感受。松江泖港镇黄桥村在推进过程中,对农民意愿进行了充分征询,风貌、户型设计都听取百姓呼声,确保造出来的房子是农民真正想要的房子。在嘉定,相关政策文件几易其稿、逐条研究,“小”到农户在哪里摆放生产工具等问题都作了充分考虑。“施工车差点撞了我的柿子树,你们当心点!”嘉定华亭镇联一村推进集中居住与住房更新过程中,一位老太太起初无论如何都不愿签约离开老宅基:院里有棵柿子树,是她结婚时和丈夫一起种下的。了解情况后,村干部向老太太承诺:先把这棵柿子树种在村委会院子里,村干部悉心照料,等她拿了新房再移栽过去。老太太这才同意签约。

  人气旺了,美景野趣可“变现”

  乡村振兴,是让上海更具魅力的宏大工程,要发挥乡村比较优势,将空间、生态、乡愁“变现”。上海乡村的“可变现资产”正越来越多。

  上个月,上海游客沈晓艳不看攻略、不带地图,顺着通幽曲径来到崇明建设镇界东村:“没想到乡土气息也能这样美!”

  界东村护河,不搞硬化、不打木桩,而是在水里插竹篱笆、在岸上种杞柳。村民黄兰芳说,杞柳长成后能用枝条编织框篮、工艺品等。“到时,我们在河边搭台开直播,用折下来的柳条编手工艺品,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来。”

  乡村的人气旺了、“流量”来了,“变现”途径自然层出不穷。在嘉定外冈镇,近年来每年夏、秋二季各开展一次“带着爸爸去种田”活动,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在万亩良田中下地插秧、种菜、割稻、搭灶生火野炊煮饭,别致的农事体验活动让不少外区甚至外省市的家庭也报名参加。

  今年五一假期,青浦张马村的寻梦源里,游客们徜徉在彩色花海中,不少人还带了多套可替换的衣服,只为在花丛里留个影。五一期间,园子的单日游客数量在6000人左右。“乡村旅游带动了村子发展。2017年,张马村农民房租金一年约5000元,现在可有3.5万元到5万元的年租金。区里领导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寻梦源开张了,周边农民家里的老黄瓜都卖光了!”寻梦源董事长邱华伟说。

  张马村是上海唯一一个“可以收门票”的村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惠根告诉记者,村里把自然资源整合串联在一起后集中打包推介,游客买票入村后还会产生别的消费,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创客带着项目来寻找发展机遇

  沪郊乡村百姓越住越舒心,美丽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带着项目的创客。他们在自然生态这个“老树”上生发出了产业创新的“新枝”,让上海乡村变得更热闹、更有奔头。

  青浦重固章堰村是典型的江南古村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章堰村正迎来复兴。章堰村乡村振兴项目涵盖农业产业升级、古村落修复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总投资5亿元,涉及古村落面积128亩。“这里将再现一个水乡田园的新型生态聚落,一期项目将在今年七月开街迎客。”项目建设方中建八局工作人员张琳说。

  看倦了都市喧嚣后,寻一处静谧民宿小憩成为当下不少都市人的假日选择。近日,上海市衡山(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有限公司和金山朱泾镇待泾村举行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精品民宿)合作签约,计划对村里一大批老旧农宅实施民宿改造。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引来了创客,也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不久前,崇明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场主”杜军旗得知全区首个乡村振兴“点状供地”项目落在东禾九谷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点状供地’可减少土地占用指标,还减轻了我的资金压力,对开心农场发展来说可谓及时雨!”

  所谓“点状工地”,就是按项目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间距范围及必要的环境用地进行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点状供地,可精准解决乡村郊野地区部分项目用地难题。东禾九谷的三个“点状供地”地块共近20亩,将打造融合稻田景观和水系风光的民宿集聚区,新增百余间客房及游客接待中心、会议中心、餐厅等配套设施。

  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采矿”过程——前期积累的自然生态资源越深厚,后期可“开采”的发展优势也就越多。背靠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沪郊的一个个村落正越来越有魅力,一片片田野正越来越生机勃勃,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解放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