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打牢人民城市的坚实物质基础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城市的环境、品质、温度和影响力,人在城市中的美好生活,也都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人民城市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没有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城市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脱离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美好生活就是空中楼阁。抓经济、抓发展,必须始终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之后,尽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愈加显得迫切而重要。

  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并不断提升城市的能级和竞争力。一大关键,是不断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上海是经济中心城市,是在全国乃至全球扮演特殊角色、承担战略使命的城市。要更好服务全国发展,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更好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都需要不断强化核心功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意正是在此。

  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指向的是上海在大扇面里的服务能级、创新能级、产业能级、开放能级。在当前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上海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需要运用自身的开放优势、区位优势、平台优势、环境优势,来畅通循环、编织网络、打造增长极乃至参与制定规则,创造要素流动、聚合、交换、碰撞的战略通道,对各类要素资源产生“吸附力”。

  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强化功能,从来都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基础。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历史关口,面对发展中的变数和挑战,要有坚定向世界敞开合作的胸怀,有培育塑造新核心功能的远见,也要有专注创新、苦练内功的决心,有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自觉。“开放、创新、包容”是这座城市的品格,而在塑造城市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同时坚持向外看、向内看、向前看、向远方看,与上海的城市品格与发展愿景,是高度契合的。

  同时,在“人民城市”的语境下探讨经济发展,有其特殊的内涵和遵循。那种片面追求增长数字、甚至不惜以破坏环境和人居品质为代价的粗放式路径,显然是应当摈弃的;那些不再适应今天城市发展规律、也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和模式,也应果断予以调整转型。

  与“人民城市”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看得到人”的,必定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造更优质的城市公共品,诠释城市的人本价值;也必定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原则,把一切微观主体——也就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活。

  一座能够成为功能高地的城市,一定是制度高地、人才高地;制度的设计与供给,也是为了激发人的动力,不断集人气、聚人才、凝人心。上海几年前就提出,要努力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此番市委全会还明确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机遇之城”,这终究是要让每一个人拥有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机会,让每一个微观主体得到公平竞争、健康成长的土壤。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依靠人民,与人民城市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的正是“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