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日前,在国旗下成长——“传承红色基因迎接建党百年”长宁青少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升旗仪式暨“四史”宣讲主题活动上,新泾中学沪剧艺术团带来的沪剧表演唱《红梅赞——绣红旗》将红色经典传承。 新泾中学七年级(5)班朱紫瑞是沪剧班的学生。“国庆节能为祖国唱首歌,很开心!”朱紫瑞毕业于长宁区绿苑小学,初中进入新泾中学后,从“零基础”起步,学了一年沪剧表演。“在学校沪剧班,不仅了解了中国沪剧发展的历史,认识了一大批热爱沪剧事业的表演艺术家,欣赏到经典的名曲名段,感受到传统文化悠长的魅力,也更深入地了解海派文化,我希望能将沪剧艺术传承下去。” 沪剧表演唱《红梅赞——绣红旗》节目由徐云仙、王丽芳、季红老师创编。为了这次表演,朱紫瑞和小伙伴们两周前就开始了排练。除此之外,她还学唱了沪剧《洪湖水浪打浪》《智斗》选段等经典曲目。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在国庆节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教育。”学校外聘沪剧老师徐云仙说。在沪剧班,《红梅赞——绣红旗》这个作品学生人人会唱。在教唱的课堂上,沪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对江姐人物的讨论,让爱国主义的故事随着沪剧歌唱深入学生心田。 在新泾中学,有一个近400平方米的综合非遗传习厅,为沪剧的传承搭建平台。走进沪剧演示厅,学生在这里就有机会学习沪剧,为学生接触沪剧、学习沪剧提供舞台。 1995年,新泾中学在长宁区教育局和新泾镇的支持下与沪剧结缘。20多年来,学校以“点线面”结合的模式,达到沪剧普及与提高的效果。学校组建了沪剧特色班为“点”上传承,开设沪剧文化拓展课程、沪剧社团活动为“线”上普及,还从每周一沪剧天地——“红领巾广播”为“面”上推广,沪剧使校园文化彰显了海派特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新泾中学不仅将教唱红色主题的沪剧传统名曲经典传承,还创编沪剧曲调的古诗词原创作品、沪剧原创小品。六、七年级共4个沪剧班的学生可以在沪剧基础课堂上学习各种沪剧小调和沪剧名曲,每周的“红领巾广播”全校各班参与沪剧的欣赏,按周推广沪剧作品的校园广播。 如何在校园里推进沪剧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新泾中学党支部书记曹雪梅说,学校每年通过各类校内外演出、校园艺术节、居委送温暖演出、走进大世界非遗教室、参与市内各类非遗相关文艺演出和比赛,开拓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品牌。 沪剧教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将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贵财富,转变为到社区、家庭、同伴中传播的自觉行为,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者。2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上海沪剧院和长宁沪剧团输送了9位优秀苗子成为沪剧接班人,其中王丽君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沪剧非遗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