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上海版国际科学大奖正设计方案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一个多月了,除了参会顶尖科学家多达137位,吸引了超过15亿人次的全网流量,它给上海——这座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究竟带来了什么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接下来,还有什么可以让人期待的?记者为此专访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

  顶尖科学家把重心转到上海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教授,每隔几天都要向我们催问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进展。”王侯说。

  顶尖科学家落“沪”,是论坛最直观的成果体现。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首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进驻社区。其中,包括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领衔,以抗感染和微生物耐药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生物大分子实验室;1994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前主席理查德·勒纳领衔,以免疫和免疫相关药物开发为方向的免疫化学实验室;糖生物学创始人、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糖生物实验室所长雷蒙德·德威克领衔,以糖生物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糖生物学实验室。

  位于上海临港的这三所实验室,将以镜像实验室的方式建设。3位负责人已明确,每年常驻新实验室的时间将不少于3个月。罗杰·科恩伯格原先在以色列和美国设立了实验室,决定在上海建实验室之后,他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海。“中外研究员怎么招募、科研经费如何筹集,科学家了解得非常细。甚至实验室的物业、安保怎么做,他们都考虑到了。”王侯说。

  继首批入驻的实验室确定之后,第二批意向实验室正在对接中,包括机械键(化学)、室温超导、干细胞、数字健康等多个科学领域。

  唤起公众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让顶尖科学家来到上海、留在上海,这是论坛有形的价值。通过论坛这个窗口,让更多顶尖科学家了解上海的科创环境,为国际科学交流合作埋下了伏笔。论坛带来的无形价值,则是唤起公众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精神。”王侯说。

  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有没有可能设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奖,有没有可能主办一份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王侯介绍,在市科委、市科协的支持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已广泛征询顶尖科学家意见,并对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知名科学奖项等进行调研,正参照国际先进经验,设计工作方案。这一设想如能落地,将发挥显著的科技创新影响力,但投入大、难度也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目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正整合国内外资源,尽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不仅要继续做科学家的‘朋友圈’,也要成为市民的科学节日。论坛活动将多样化、常态化,并不局限于会场,而要向云端和上海的各个场所延伸,真正成为永不落幕的科技盛会。”王侯介绍,论坛将继续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汇聚全球创新智慧,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探索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化的新路径,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