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了3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专业冷热少变化 记者在上海建桥学院看到,戴着口罩的考研学生早早从学校北门进入,根据指示牌很快找到了考点。进入考场前,每个考生手里都拿着当日更新的本人“随申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绿码,并接受体温检测。在身份核验环节,考生还需要出示填写完整的《承诺书》、纸质版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按规定,考生除进入考场核验身份时须按要求摘戴口罩外,进出考点、考场应当全程佩戴口罩。考试过程中,考生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今年全国报考在沪高校的考生达26.4万人,较去年增长10%;在上海参加笔试的考生8.7万人左右,较去年增加13%。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报考在沪高校人数增长,已是连续三年走高,每年增幅均在10%左右。 据了解,在考生报考专业中,冷热较往年均未有较大变化。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鸿铎透露,该校全国报考人数超过20900人,较往年增加7%;在上海考试人数8000多人,较去年增加800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基本是设计、交通、工程、智能制造等传统招牌专业。 带吉祥物上考场 “这本复习资料是我的吉祥物,今天特地带着它上考场。”漕宝路120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考场外,一身清新蓝色的考生赵霓拿出一本灰橙相间封面的习题集。她报考的专业是视觉传达,上午考的政治是自己的强项,感觉不错,倒是下午的英语科目有些紧张。 其实,小赵是两个多月前才下定决心准备考研的,才两个月的时间准备,略显仓促,但她还是想拼搏一下,希望在专业上能获得更高层级的培养。今天政治考试的一道大题,小赵印象深刻:化危为机为什么既要“主动求变”,又要“准确识变”?在她看来,无论此次成败与否,这次走出“舒适圈”的经历,都是自己的收获。 一张字条道心声 上海建桥学院的孔子像前,一罐可乐下压着张字条,字迹娟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辰辰加油哦!孔子先生,请你喝可乐!”留下纸条的考生小辰说,上面的话,是自己的心里话,也是许多考研同伴的心声。 这场考试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白一清说,“可能因为我们学的是工科,整层甚至整栋宿舍楼都在考研,我们寝室4个舍友也一起在考研。白天各学各的,晚上回宿舍互相讨论,晚上11点半熄灯后,两个喜欢晚睡的同学会开自己的小台灯再复习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