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契机,紧盯青少年网络保护的重点环节和领域,让网站平台明确青少年信息治理的“底线”“红线”,形成内部驱动力,推动建设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青少年处在一生中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今年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校长徐翔联合其他7位委员递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文明监管的提案。 昨天下午,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同提案主办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对上海属地部分重点网站平台开展了现场调研并举行集体座谈。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现场调研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回复政协委员提案的一次创新探索,有利于更加立体、多元地落实提案建议,推进青少年网络文明建设。 以优质内容弘扬网络“正能量” 徐翔委员指出,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为提升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炫富、恶搞、仇富、好逸恶劳、侮辱先烈等低俗内容,成为“网络毒药”。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文明使用网络的引导,为他们筑起“防火墙”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网络文明的监管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上海市委网信办介绍,目前上海约有35.5万家网站与8万多个App。这意味着,上海的监管部门与各类网络平台也时刻面临着大量不良信息的挑战。 阅文集团总编辑杨晨介绍,仅过去一年里,阅文集团就在文学作品入库环节拒绝了超过40万部涉嫌违规、导向不良的作品;趣头条副总裁金真则介绍,他们日均处理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低俗、暴力内容接近700余篇,今年以来已查处了217位发布低俗、软色情、封建迷信等潜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作者。 郝勇委员指出,除了加强对不良内容的监管,更需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的“正能量”内容。曹建华委员也建议,各网络平台应开发更多知识类、兴趣类课程,激发青少年兴趣。 哔哩哔哩介绍,在该网站的“青少年模式”中,除了“限制”更有“引导”。比如广受欢迎的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突破6亿,“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等经典台词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 樊好等委员们认为,网络平台除了对内容进行管控,还应当对青少年用户在使用时间上进行限制。小红书总编辑陈冬芳介绍,该平台在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在晚上10时至次日早晨6时便无法使用,同时每天的使用时长也不能超过40分钟。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经验可考虑在其他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此外,刘百祥委员还建议,青少年使用网络时的隐私保护也需要关注,“如今大量App在使用前都需要开放很多权限,如果不授权可能就无法使用,这让我感到很没有安全感。怎样保护青少年用户的隐私也应该引起重视。” 持续打击违法违规网络乱象 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乱象,将持续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为青少年营造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环境。具体来说,在信息治理方面,聚焦音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会同市扫黄打非办、市教委等部门,指导企业完善信息内容审核措施,全面拦截清理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有害内容,同时开展教育学习类App集中整治,对运营主体进行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下架一批违规严重的App;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乱象和违规网站,持续加大对“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青少年不良网络社交行为的治理力度。 围绕倡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上海市文明办也不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协调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机制。 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契机,紧盯青少年网络保护的重点环节和领域,让网站平台明确青少年信息治理的“底线”“红线”,形成内部驱动力,推动建设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