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一江一河”,上海还要有“一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上海将用整整15年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的规划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一个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上海将按照“十四五”探索推进、“十五五”形成框架、“十六五”基本建成的目标,分阶段、渐进式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 根据实施意见,环城生态公园带主要由“一大环”和“五小环”组成。“一大环”,指环城绿带(外环绿带)及周边生态空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五小环”,指围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的5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 实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主要以外环绿带功能提升、楔形绿地建设为重点,以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为试点加快推进生态间隔带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联动打造“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逐步形成紧密联系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形成“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初步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 外环绿带是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重大生态项目,如今这条已建成4000多公顷的绿色“项链”基本和外环线重合,履行着生态隔离防护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期间,外环绿带将全面提升生态景观和服务能级,增加游憩、餐饮、公共服务等必要配套设施,融入体育、文化等元素,对至少500公顷的绿带进行“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改造提升,并新增超过35座城市公园。同时,外环绿带已建成的14座公园的功能将优化提升拓展,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如果将公园等生态节点比作瓜,绿道就是藤,是联通、盘活一座座公园的关键通道。“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快贯通外环绿道上的断点,除重大市政节点外全线基本贯通,建成超过100公里的外环主干绿道,并结合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三四十个绿道驿站。 外环绿带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过渡区域,楔形绿地将成为主角。“十四五”期间,森兰、碧云、三林、桃浦楔形绿地将全面建成开放,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楔形绿地将推进前期研究,并适时启动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建设研究。三岔港楔形绿地将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衔接,在吴淞口区域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博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外环绿带以外的生态空间,将探索建设吴淞江生态间隔带等一批生态间隔带。据透露,以闵行区、奉贤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为基底,黄浦江、金汇港、大治河交汇区域将有可能建设上海南部大湾区生态公园。围绕“五个新城”,上海将规划建设5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打造一批市民可进入、可游憩的高标准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面积超过100公顷的“绿心”公园,串联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和重点生态廊道,连点成片、聚线成网。 随着“一带”的落成,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将迈出扎实的一大步。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的批复,到2035年,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力争达到13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实现“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