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奉贤推出“萤火虫”工程 点点“微光”凝聚力量给人希望

  上海最大的萤火虫栖息地,位于奉贤新城中央林地。夏季夜间,萤火虫集结飞舞形成一道道光雾,点亮四周。今年奉贤区推出的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萤火虫”工程,就是取义自这种特别的生态现象。

  “萤火虫”工程开展至今不足半年,成效已经显现:大多数党员干部及群众,都自觉自愿成为城市中萤火虫般的点点“微光”,不仅推动解决了身边许多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也得以覆盖“沉默少数”的个性化需求。

  十大行动形成3000余项目

  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困难家庭……这是社会中迫切需要就业关怀的一些群体。在“萤火虫”工程推进过程中,奉贤区以破解特殊人群就业为目标,实施“梦圆小康就业券”制度。各街镇通过深入排摸、严格审查后,建立特殊困难待就业人员的数据底册,再联系企业明确招聘需求,精准匹配岗位。在南桥镇的一场招聘会上,51家企业推出了585个岗位,所有持有就业券的人员均优先得到了录用。

  位于浦灵路1328号的庄行镇浦秀“青春里”养老社区今年开张了。农村老人居住分散,过去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总是不解渴。奉贤通过回购改造村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老厂房,建起了一座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社区。长者照护区、康复室、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洗衣房、公共浴室、娱乐区等功能安排一应俱全,让一些需要专业机构护理,又不愿离乡的老人,实现了“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愿望。

  奉贤将高质量就业、乡村蝶化、文化赋能、品质教育等市民生活相关的工作内容列入“十大行动”计划,要求全区各级组织结合本单位职能特点和群众需求制定出相应项目清单。目前已形成2028个重点民生项目、1235个重点发展项目。

  上海之鱼移动驿站的建设,就是其中一项。近年来,许多市民反映,位于奉贤新城中心的上海之鱼景观区域建成了,很好看,但缺少便民设施,买水、上厕所、歇脚均不方便。通过前期调研、排摸群众需求,相关部门迅速制定了项目建设方案:近日,15座集合各项便民功能的移动驿站已沿着上海之鱼湖边布点完成,启用后将大大增强市民游览的体验感。

  为了使项目清单上的各项民生项目、发展项目更快更好落地,奉贤还在机制层面加强创新,建立了“双联双进”制度,区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处级单位区管党员干部带头建立联系点,与村居共享资源。

  不久前,奉贤区经委领导在联系江海村过程中,就将一家企业引荐到当地落户,部分解决了该村“有地没项目”的尴尬。民旺苑居民区遇到的下雨积水问题,经结对干部区纪委领导的牵线,得到交能集团下属单位奉通置业的支持,改造在即。

  党员参与“代办”志愿服务

  “‘萤火虫’工程的实施,就是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暖一座城。”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

  近来,在全区党员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的基础上,奉贤“萤火虫”效应正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居住在柘林镇的王阿婆有两个子女,一个在重庆,一个在江苏。老夫妻俩腿脚都不灵便,偶尔出门配个药,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难事。奉贤通过调动全区5万多名党员参与“代办”志愿服务,代缴水电费、代配药、帮助送医……鼓励党员志愿者担任“代办员”,为王阿婆等“沉默的少数”群体,行举手之劳的方便。

  重残家庭想要一台微波炉、贫困家庭孩子想要一只新书包……奉贤自三年前实施圆梦行动至今,普通市民已参与帮他人圆梦2万余个,180万人次从中受益,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此次叠加“萤火虫”工程的理念和要求,一些热心之举也成为市民实事行动。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杜晨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