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专文讲话
 
在上海工会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00年11月22日)
  
  包信宝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医保改革这项关系到上海千家万户和600多万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医改方案从去年以来召集许多职能部门(包括市总工会)反复调研、测算、论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人大、政协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其中采纳了市总工会提出的不少建议。现在这个方案即将实施了,下面我就工会如何配合政府,积极推进医改方案实施谈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上海这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起覆盖全市各类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费用合理分担、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新机制。它既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精神,也是结合上海特点,兼顾了各方利益,同时考虑到企业、职工承受能力后从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因此,医疗保险改革方案是否稳妥实施,不仅关系到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上海今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本次医改的重要意义。
  1.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为了保障更多的职工享有基本医疗,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医疗需求日益提高。但由于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的是“国有企业大劳保、集体企业小劳保、非公经济无劳保”的格局,因而本市三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组织的从业人员均被排斥在医疗保险范畴之外。其次,由于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使一些职工的医药费难以报销,应享有的医疗保险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次医改一是扩大了覆盖面,将各种经济成分的单位及从业人员都纳入了医保范围。二是建立了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医疗保险制度,使企事业单位除缴纳保险费外,不再承担报销医药费的职能,因而可以使更多的职工切实享受到应有的保障权利。
  2.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从我国,特别是本市的情况来看,几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养老、失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却尚未到位,主要体现在劳保、公费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尚未接轨;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使医疗费拖欠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建立统一的个人账户;在职职工门急诊未纳入社会统筹范围等,因而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本市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与广大职工利益最为密切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已基本建立,使上海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这对促进上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仍处于调整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赢得新世纪新胜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就业机制,创造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由医疗保险制度加盟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使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成功,其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为企业下岗分流、跟缯舭制造有利条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大部分企业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劳动力的岗位变换和流动也会更加频繁,失业和劳动力直接进入市场再就业将成为经常发生的社会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利于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抗风险能力。
  二、上海工会应成为推进本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上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上海各级工会要形成合力,将其作为今年以及明年工会重点工作来抓,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医改稳妥实施。
  1.各级工会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推进医保改革,以切实维护上海的稳定大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积极推进医改稳妥实施,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具体措施,各级工会务必带着高度的负责精神,积极主动地推进这项工作的稳妥实施。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内容,做到三个明确:
  一要明确国务院方案的原则即“低水平、广覆盖”,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要明确上海方案的指导思想,即要建立起覆盖全市各类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个人合理分担,统筹基金基本保障,供需双方制约的新机制,以及包括补充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此外,本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制订了许多配套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养老金标准,对社会分配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等。
  三要明确方案具体内容。根据职工群众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类咨询与服务。
  为制定和推进医改方案,本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体改办、医保、卫生、总工会等各部门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在11月11日召开的全市党政干部大会上,徐匡迪市长又明确提出了,希望各块、各条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并指明要有工会参加。为此,各级工会要积极参与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临时工作班子,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推进医保改革。我们要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与简单的工作作风,碰到群众不理解、发牢骚,要针对性的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我们要带着满腔热情关心患大病、重病的困难职工,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共渡难关。我们要熟悉政策,在职工群众医疗保障受到侵害时,理直气壮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各级工会要积极宣传医改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特点,引导职工正确理解和支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我们一要帮助职工转变观念,认识到建立个人分担机制的客观必然性。由于本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了个人分担机制,因而大部分职工对医疗费用的支出要比原来有所增长,特别是年长的患慢性病的会增
  加支出。因此,我们工会干部要注重目的意义的宣传,让职工明了分担机制的建立,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企业不堪重负,一部分职工就医难的问题。是为了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通过“三改联动”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最终为了让更多的职工覆盖到医疗保险范畴之内,并使一部分职工免受医疗费被长期拖欠之苦,真正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要在宣传医改内容的同时,要多宣传本市医改方案的特点,如地方附加医疗保险为职工门急诊和住院筑起了“托底”机制;老人老办法充分体现了对老职工较多的倾斜及对他们历史贡献的补偿;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制将有效地缓解职工自负比例较高的矛盾等,帮助职工充分认识到上海的医改方案在全国来说,保障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委、市府对广大职工利益的关心和重视。
  三要对方案内容要讲透讲细,要充分利用工会黑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宣传方案内容。同时,市总工会将对区、县、局产业工会保障干部进行政策培训,各级工会也要相应地培训一批咨询员,在单位内与职工面对面地进行对话、解释,让职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协助、配合党政继续做好本单位因病致贫特困职工的帮困、救助工作。
  尽管上海的医改方案考虑较细,也注重兼顾了各方利益,但作为基本保障,不可能照顾到每个职工的困难,对一些收入较低,身患大病重病或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会带来一些困难。徐市长在全市党政干部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本次医改,并不意味着企业对职工就不再承担关心帮助的责任了,对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企业仍要托一把,不能置之不理。各级工会要紧密协助、配合党政,继续做好因病致贫困难职工的帮困、救助工作。
  当前要结合工会帮困送温暖工作,对平时收入较低,且患大病、重病、慢性病的职工进行排摸、梳理,列出各类帮困重点对象,发挥工会帮困网络的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施分类帮困救助。
  工厂保健站在方便职工就医、特别是降低就医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医改方案实施过渡时期,市政府明确要求企业的医务室、保健站要在过渡期内予以保留。为此,各级工会应配合党政共同抓好医疗保健站的管理,使保健站在医改的过渡时期真正发挥减缓特困职工就医矛盾,减轻职工生活压力的缓冲作用。
  督促企业做好医疗费的清欠工作。医改方案实施后,将不会产生新的职工医药费拖欠情况。但老的医药费不清欠,新的医药费又要增加自负,将会对部分职工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各级工会应配合党政,做好医药费清欠工作。对非困难企业,原则上应在医改方案实施前或明年一次性清欠。对困难企业,应抓住今年市里还出资清欠款的机会,争取尽可能多的清欠医药费。各级工会要抓住医改出台的有利时机,把清欠医药费作为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要通过与行政沟通、协商,以集体合同的形式,督促企业制定清欠计划,争取今年完成清欠任务,以减轻职工的困难,提高职工的医改承受能力。
  加强对本单位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的监督力度。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职工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职工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因此工会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特别是对非公企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广大职工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4.积极发展职工医疗补充保险,努力提高职工抗风险能力。
  本次医改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建立了基本医疗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由于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较低,医疗救助覆盖面又较窄,因此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将成为有效缓解职工医疗矛盾的重要措施。为此,市政府将专门下发“关于促进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指导意见”,就各单位组建职工医疗互助互济组织,设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特种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个“指导意见”是对工会组织开展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的很大支持,各级工会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按“指导意见”精神,开展职工互助互济补充保险及参加市总工会大病、住院保险。医改方案规定各单位可从工资总额中提取2%作为保险金,对这一块,各级工会一定要积极争取,主动开展工作。要引导、动员职工增强自我保险意识,树立花钱
  买保险的观念,发扬工人阶级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工会的补充保险。我相信,在市政府和各级党政组织的支持下,有了职工的积极参与的热情以及工会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互助保障工作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对退休职工的补充保险计划。
  5.加强调查研究,信息反馈,确保新老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过渡。
  这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前期制订方案过程中,工会做了大量的调研、参与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好评。但如何确保方案的稳妥实施,工作量更大,为此,各级工会一定要运用工会组织网络,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加强调研,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职工在医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信息反馈,协助政府,共同推进医改方案稳妥实施。
  上级工会要对基层单位加强工作指导帮助,重点一是应放在基层工会推进医改的组织落实、宣传培训上,帮助基层工会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二是工会干部要深入职工群众,倾听他们对医改的反映,积极配合党政耐心开展面对面的解释工作,细致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对职工群众存在的思想疑虑,要积极做好疏导、劝说工作,以确保新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对带有普遍性的意见、问题,应及时向党政组织和上级工会反映,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医改方案的顺利实施。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