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专文讲话 |
|
|
|
抓好双争双智,推进素质工程全面实施经济技术创新 |
----------------------------------------------------------------------------- |
张兴淮
上海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决议。上海“十五”计划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中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发挥国际大都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出到“十五”期末,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等6个方面都要跨上新的台阶的奋斗目标。黄菊书记最近提出:在下一个五年里,上海首先要把城市综合功能发展起来,使上海从后工业化时代发展到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主的新经济时代。面对这一目标和形势,我们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保证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以“争创智能型班组,争做智能型职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上海工会从本市实际出发,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引导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上来的重要举措,也是“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素质工程”和“双争双智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态势日益明显,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和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制高点。因此,围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做很多工作,大有作为。 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职工努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是“双争双智活动”的重要方面,要把实施“双争双智活动”的过程同时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可以引进资金,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我们工人有力量”将主要来自于新知识和高科技。通过实施“素质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动员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这既是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迎接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人人都是经济技术创新主体的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协助企业行政和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突出职业技能、现代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在创新的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新”,没有创新,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这里既有思想观念的创新,也有经济技术活动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目标上,要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科技、经营、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要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同时,实施“经济技术创新”,要坚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重点,组织职工深人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点、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工业企业中,重点是围绕“产品、质量、成本、效益”来开展,实现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的创新。在商业、服务性企业中,重点是围绕“质量、效益”来开展,实现服务规范、服务知识、服务项目、服务功能的创新。各行各业都要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走科技兴企之路。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历来是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政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赞同及积极参与,也为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工会在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中形成的许多优良传统,如坚持为国分忧,为企业解难的宗旨;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坚持企业欢迎、职工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方式;坚持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等,在实施“创新活动”中,应予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勇于创新的胆识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使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二、要坚持立足基层,注重实效 “创新活动”主要在企业开展。各级工会制定计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防止形式主义。企业要与解决本单位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相结合,与提高本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相结合,与开发职工的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相结合。 三、要坚持群众性,充分发挥“三结合”的优势广大职工是实施“创新活动”的主力军,群众性是工会工作区别于党政工作的重要特色。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到各项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重在调动广大职工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将职工参与的广度、力度、深度作为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技术工人、科技人员、管理干部三结合,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强化中间试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产业化,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创新的水平。 四、要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与引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既要重视自主创新,同时也要重视消化吸收和引进适用技术,在消化吸收中把引进技术变为自有技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当前要集中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1.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教育职工转变观念是关键。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充分认识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技术创新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要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经济技术创新。树立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新观念,树立人人都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新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投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2.强化岗位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知识型职工队伍。要积极协助企业行政和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种活动阵地,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培训。培训要与职工岗位成才、一专多能等需求紧密结合,要突出现代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水平。 3.积极响应全总开展的“争当新型劳动者”系列活动。为增强“创新工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争当新型劳动者”系列活动,鼓励职工争当“创新能手”,鼓励班组争创“创新工程示范岗”。这些系列活动与本市开展的“职工素质工程”和“双争双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致的。我们既要积极响应,又要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和先进班组,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注入不竭的活力。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