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工会企事业
 
综述
-----------------------------------------------------------------------------
  2000年上海各级工会和工会企事业坚持“三服务”宗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重点发展直接为职工服务的劳福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工会企事业(包括退管经济)总体经营情况。2000年全市工会企事业共2 648家,同比减少809家,从业人员53171人(其中安排企业下岗人员13 555人),同比减少14 906人。全年营业收入为57.91亿元,同比减少23.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98亿元,同比减少2.57亿元,实现利润3.18亿元,同比减少1.53亿元,全年人均创利税9 702元,同比减少3908元。以上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全市工会企事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从总量上看,企业数量、经济效益比上年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1)由于明晰了产权关系,一些原依靠企业行政资助的工会企事业单位,划归企业行政管理;(2)有些单位资金不到位,投资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3)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母体单位的改制、重组、兼并等原因,其所属工会企事业也随之合并或歇业;(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有许多优惠政策,原来通过挂靠或个人承包经营的企业则转向私营或民营企业。但从夯实工会资产基数、剥离不良资产、绞干不实资产水分角度看,尽管总量有所下降,但资产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工会企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市总组织力量对所属直管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对有的直管单位进行了资产重组,对经营管理比较好,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单位进行了投资和全面改扩建,同时在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实行了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市工人文化宫、海员俱乐部、市工人疗养院、劳动报社、工会培训中心等。3.突出重点,找准目标投入有限的资金,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市总投资600万元,为劳动报社印务中心添置高斯卷筒胶印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既可解除劳动报印务中心无备用印刷设备的后顾之忧,又可新增外接报纸的印量,增加了经济效益。(2)市总投资400万元,对市工人文化宫七楼进行了改造。新增了健美、美容中心及餐厅,丰富了文化宫的服务功能,同时也使七楼平台常年漏水问题得到解决。(3)市总投资400万元,市退管会投资200万元,屏风山工人疗养院自筹资金200万元,合计800万元,将屏风山工人疗养院一分院改造成面向以老年人为主的退休职工疗休养基地,年内基本完成改造项目。(4)市总投资100万元,对西山休养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使污水排放达到了排放的标准,改善了太湖的生态环境。通过投入改造,市总疗休养院(所)外在形象和内部环境得到了改善,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档次,增加了接待人次。如屏风山疗养院、东钱湖休养院、黄山休养院等原亏损的疗休养院(所经营日趋正常,全年收支基本持平。
  (幸易乔)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