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保障经济权益 |
|
|
|
综述 |
----------------------------------------------------------------------------- |
2000年,上海工会完善和发展保障职工经济权益体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1)以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多渠道多层面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研究制定,努力探索源头维护的有效形式。各级工会深入调查研究,注重以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政策研究,提升调研的层次和水平。如在社会分配和就业方面,从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角度去研究最低生活保障线、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在社会就业方面,提出要正确理解减人增效的原则,下岗要有序和有效控制,以及全社会要关心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观点、建议都被各级领导和社会广泛接受。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改进参与方式,协助政府共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改革。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工会提出通过扩大职工互助补充保险,提高职工承受能力,最终促进医保方案顺利出台的设想和具体方案、向老职工倾斜的政策和适当降低职工门急诊自负比例等若干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同。(2)以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手段,多途径多形式地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探索工会推进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全市各级工会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净10万个就业岗位的实施目标,确定以帮助职工实现生产自救再就业为途径,以培养带头人、建立创业基金、扩大培训、完善中介等“六个一批”为抓手,帮助3.7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建立职业培训基金的基础上,市总工会又号召全市各级工会筹建“再就业创业基金”,专款用于扶持职工创办生产自救组织和新办小企业。到年底,各级工会创业基金已超过1
000万元。同时,各级工会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带头人培训工作,努力发挥“一加一群”的效应,2000年培训带头人1
300多人。初步形成的“带头人—基金—创业方案”三个载体、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发展。(3)以当好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为基本要求,深化送温暖工程,不断构建与社会保障相配套的工会帮困新格局。经过努力,目前四级帮困基金网络已初具规模,基金结存额达到5亿元左右。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慰问救助困难职工34万余人,发放慰问救助款7
000余万元。全市有近百万职工参加工会发起的“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的“一日捐”活动,捐款2
300余万元。各级工会通过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进一步拓展帮困送温暖的内容和形式。在定向帮助1.5万个特困职工家庭的基础上,又拓展深化医疗帮困、助学帮困等形式。向困难职工发放2500张每张价值为500元的医疗帮困卡,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1800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帮困金,大大缓解了特困职工就医、子女就学难的矛盾。(4)结合上海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多层次构筑工会互助补充保险网络,努力提高职工抗风险能力。年底,市总工会组建的职工保障互助会已吸纳191万名职工参加补充养老保险,保额11亿元。共有58.6万名职工参加重病补充保险,保额3
223.57万元。其中,已有301人享受了140万元的补偿。到年底,各级工会已建立互助组织1 100余个,参加职工近80万人,结存额9
000余万元。(王立铭)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