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保障经济权益 |
|
|
|
市总首次对非公经济组织开展职工保障大检查 |
----------------------------------------------------------------------------- |
为了解全市非公经济组织贯彻《劳动法》、落实从业人员最低保障等方面的情况,维护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2000年7月,市总工会对各区县局(产业)工会下发了《关于做好填写<非公经济组织劳动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自查表>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将自查表下发各相关单位,并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自纠。共有2135户非公有制单位参加了自查。其中,三资企业849户,私营企业946户,个体工商76户,其他264户。共有从业人员275
375人接受检查,其中,职工211 865人,劳务工29 104人,离退休回聘人员9
030人,外地劳动力25180人,其他从业人员196人。通过检查,发现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存在不签劳动合同、拖欠“三金二款”和工资、不落实最低保障线以及超时加班等问题。据自查统计,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有13066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未办理录用手续的从业人员有4577人,占总人数的1.7%。“三金二款”和工资拖欠是检查中反映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被拖欠的工资总额为428.72万元,涉及从业人员1918人,拖欠时间最长达14个月;拖欠医药费351.37万元,涉及从业人员1
724人,拖欠时间最长达36个月;欠缴公积金1 698.68万元,欠缴时间最长达106个月。参加自查的从业人员工资低于全市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有1
626人,下岗待岗人员生活费低于280元的有1440人。实际使用外地劳动力人数为5639人,其 中未向劳动部门申办手续擅自使用的外地劳动力有1
276人。有165户执行非标准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其中超时加班时间18 942.2小时,涉及人员有1
294人。工会对非公经济组织展开自查,是工会构筑大保障、大维护格局的具体举措。此次检查,使一部分非公企业及时纠正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经营者提高合法经营的意识,促进非公企业职工权益的保障。 (康建)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