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友好往来
 
上海市总工会代表团第四次访德
-----------------------------------------------------------------------------
  从2000年4月9日至16日,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的邀请,以张兴淮副主席为团长的上海市总工会访德代表团一行六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友好访问。在德期间,访问团受到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德工联国际部、德国五金工会、克虏伯集团公司(THYSSEN—KPUPP)企业委员会和德国工会控股投资公司(BGAG)等单位和友好人士热情接待。访问团通过交流、参观和研讨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对方、宜传自己、增进友谊、促进合作的目的。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德国,工会在长期的工运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争取和扩大职工的参与权是德国工会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长期的斗争努力,德国工会争取实现了劳资共决制,并通过立法参与,使劳资共决制成为企业的基本制度。访问团还专程拜访了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五金工会的总部。德国五金工会(IGM)是德国最大的产业工会。作为最大的产业工会,它的组织网络也非常庞大,在全德十六个州,五金工会拥有七个地区工会,州下面还设有180多个地方(县级)管理处。其中属地区工会的汉堡五金工会已与上海市总工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双方互有往来。工会办企业是德国工会运动的显著特色之一,工会企业曾被称为德国工会运动的四大支柱之一(政党、工会、文化组织、工会企业)。对于兴办工会企业的目的,德工联原来不仅有经济目标,也有政治目标,试图通过工会企业对掌握经济命脉的人施加具体的、社会的压力来调整经济,借以实现工会的经济与社会要求。但在实践中,德工联逐渐认识到,在投资的目的上,工会办企业与私人办企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因此也逐渐放弃了办企业的政治目标。通过交流和研讨,代表团也感受到,德工联作为欧洲最大的工会组织,当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失业居高不下,造成会员的严重流失。目前德国的平均失业率为10.6%,西部地区为8.6%,东部地区则高达18.9%。二是传统产业的调整造成工会会员的减少,而新兴产业工会的组织率不高。青年人认为工会代表老人的利益,他们不需要工会,工会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强。
  (高建华、施雅南)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