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依法协调劳动关系
 
市职工法律援助在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上有新进展
-----------------------------------------------------------------------------
  2000年,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在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上有新的进展。(1)建立三级援助网络。至年底,除上总的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外,有19个区县、11个局(产业)工会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分中心,另外,普陀区、闸北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先后在10个街道、镇一级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机构,从而初步形成了三级网络,使该项工作覆盖面更广,受到社区职工的欢迎。如闸北区的北站街道在建立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后,根据辖区内企业和职工的要求,把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作为切人点,建立街道职工法律援助分中心,并由工会拨款聘用专人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站,组织辖区内法律人才资源为志愿者队伍。定期定点为职工提供劳动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范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根据职工反映的企业违反劳动法的27个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所在企业发出了限期整改意见书,并向辖区内业主发放劳动法规宣传资料5000份。经过他们的努力,年内共预防化解各类争议52件,还促使80余家私营企业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了劳动关系健康发展。(2)工作方式上坚持预防、调解为主的原则。①积极开展社会性法律咨询活动,预防劳动争议。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每周开设两天咨询活动,各基层法律援助机构也设有相对固定的法律咨询接待点,对辖区内的职工进行定期法律咨询。此外,全市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每年还联合开展一至两次大规模法律咨询活动。如2000年11月,全市31个法律援助机构共设20个咨询点,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法律咨询活动,接待职工达3千余人次,送出近万册法律宣传资料。通过各种咨询活动,帮助企业和职工正确理解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大大减少了劳动争议的隐患。②积极指导基层建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近几年来,在市总的指导下,各级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探索将劳动争议的事后处理改为事先预防的途径和方法。普陀区总工会、机电工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建立了预测、预审、预报、预防机制及时了解企业不稳定因素,探索劳动关系激化的预防协调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海机电系统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约6万多职工相继下岗或分流,其中有许多职工被终止、解除了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非常突出,集体争议和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机电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分中心积极通过预警机制来协调劳动关系。3年来,接待职工咨询896人次,化解集体争议52件,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3)建立职工权益保障指南网页,探索用高科技为职工维权服务的新途径。2000年1月,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在“上海热线”开通了职工权益保障指南网页。该网页包括组织机构、法规问答、有关法律等三方面的内容,全年共有11 000人次访问了该网页。(周向琳)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