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人物 |
|
|
|
工业系统 |
----------------------------------------------------------------------------- |
电气 ------------------ 李斌男1960年5月出生上海液压泵厂生产组长高级技师工程师大学中共党员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7年市劳模1997年全国十大杰出工人 五年来,完成数控机床的各种系列刀具设计、制造达116把,替代进口刀具节约外汇18万美元;制造改进各种工装夹具85副,节约工装制造费85万元;以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提高劳动生产率5倍以上,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
000万元;带领班组同志完成工艺攻关项目186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67条,实施率达98%;先后结对、帮助和培育了四级数控机床调试工12名,首创“李斌班组工作四法”,并与行业内外50余家班组结对互帮。 范秉勋男1946年8月出生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经济师大学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多年来狠抓技术革新,率先在国内推出VVVF全电脑控制电梯技术,继而又推出智能化网络控制电梯技术,最近自行研制并推出新型希望系列电梯。管理创新,继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后又通过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公司计算机管理已实现全国联网。产品市场占有率从5%上升到21.6%,1995~1999年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34亿元,至今已连续7年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电梯行业第一名。 袁建新男1962年5月出生上海人造板机器厂主任设计师工程师大专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7年上海市十大杰出职工 富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精神,悉心专业技术研究,热爱工作。参加担任主设计或负责开发新产品达60多种。由他主持开发的改进型中密度设备使内蒙、东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市的十几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因长期在外地对设备进行工艺性现场指导和服务,积劳成疾。1999年换肾后,未待完全康复,即又投入到40层覆钢箔板热压机组的设计开发中去,该项目为目前国内覆钢板行业最大的项目。 陈祖权男1948年5月出生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铣工高级技师初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4年国家机械部劳模 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保质保量。视革新为己任,五年实现各种攻关项目110项,其中重大项目15项,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价值98万元的四工位连杆专用机床,因进口刀具在加工中经常断裂而被弃用闲置2年,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制造了一副浅孔钻,使专用机床重新投入运行,费用仅为进口刀具的十分之一,一项发明增效1OO万元。尽管是一位铣工,但是小改小革,解决生产难题成了家常便饭,被喻为“万能工”。 仪电 -------------------------- 徐伟梧男1956年出生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大专中共党员1997年上海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企业家标兵1997年市劳模领职工把一个净资产仅3200多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子公司及资产关联企业的集团性上市公司,净资产已达7.7亿元,年利润从500多万元增加到1.2亿元。1995年以来,实施资产经营战略,整体收购国有、集体企业9家,收购合资企业中方股权6家,探索出托管、收购并通过转换机制、技术改造、文化输入发展壮大国企。1995年推出资产关联责任制;1996年推行股份合资制试点;1997年推出应收账款和存贷管理规定;1998年推出经营者群体个人财产抵押经营试点。重视再就业工程,先后安置分流职工4715名,安置率达100%。 曹洪元男1962年8月27日出生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DCS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硕土研究生硕士学位共青团员1997年市劳模 主持完成了MAXIOOOPLUS系统应用在国内电站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美国MCS公司90年代末尚未成熟的技术,他在吸收消化中五次向美方提出修改意见,使该系统功能提升。独立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产业MAXl000分散控制系统工作站的国产化,使系统成本降低70%。他开发的七项产品分获市科技成果奖。主持完成了金山石化腈纶厂等12个项目,占分公司总量的18%,使MAXl000国产化从电站走向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 化工 ----------------------------- 徐叔平男1958年12月出生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液氯工段工段长技师高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总结提炼推广“一看、二听、三查”操作法,使工段连续10年安全无事故。对4台98m(平方)液化器、4台98m(平方)冷凝器实施清洗、拆装,为企业节约了10万多元费用,并大大提高了液化、冷凝效果,一年节电170余万度,液氯产量从1996年的85
867吨提高到1999年的119
743吨,年平均增长9.86%。对4台约克冰机实行检修,每年节约外汇60余万美元。他领导的工段成为市安全标兵班组和市劳模集体。 鲁惠英女1961年4月出生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橡胶厂硫化操作工高级工高中1997年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十九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轮胎硫化生产第一线生产,不懈追求,磨练出了一手过硬的操作本领,形成独特的操作法。连年刷新自己创造的各项生产指标,硫化产量达到60948条,产品合格率为99.954%,产值达到1702.59万元。其敬业精神和操作法得到崇尚和推广,被命名为标准操作示范员,是全国轮胎行业的质量能手和降本增效贯标工作的排头兵,为中国斜交轮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纺织 ----------------------------- 陆爱新女1959年2月出生上海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组长高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5年全国纺织行业巾帼建功标兵 为塑造新一代“杨富珍小组”形象,提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创新局面”的口号,顽强学习电脑知识,刻苦钻研片梭织机操作法,很快掌握从瑞土引进的新一代P7100织机的性能,生产出80支双股1338高密府绸产品,获得优秀产品奖。纺织业调整力度大,小组有同志思想不稳定,她谈心家访,稳定了小组成员的思想情绪。 顾永林男1949年8月出生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大专硕士生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9年纺织系统劳模十佳标兵 具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超前思路,学邯钢,一年节约成本200万元;调整内外销比重,实现品种开发每年升档25%的目标;压锭转制,变每年亏损200万元到盈利100万元。销售额连年上升,1995年至今每年达3个亿。成功地兼并针织厂,解决职工再就业、企业再生存的问题,荣膺上海市“开发岗位、促进就业”好厂长称号。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实现了“对国家负责,对职工负责”的诺言,赢得了职工的信赖。 杨靖基男1952年10月出生上海汽车地毯总厂产品开发部副主任高级技师高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主攻桑塔纳轿车地毯专用高频焊接机项目,为企业节约40万元人民币;研制冷压型模具替代进口获得成功,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负责调制热熔下料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试制行李箱钢瓶内饰地毯,顺利实现了汽车的“绿色环保”;参加上海大众B5项目和广东云豹轿车项目地毯配套开发,为企业增产节约了一千万元;撰写了《模具沾洁法制作冷压成型模具》等15篇论文共10余万字,被全国同行业确认和采用。 蒋莎女1959年9月出生上海第四纺织机械厂组长大专1997年市劳模 从第四纺织机械厂下岗,但她未远走他乡与父母定居加拿大,而是带领下岗姐妹组建自力纯水厂,敢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甘受别人受不了的委曲。她从零开始,努力掌握营销本领,积极开拓市场,创出品牌,目前客户已发展到3
000多家,销售量上升30倍,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7年先后获得“上海市纺织自强不息明星”、“推进再就业工程生产自救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轻工 ------------------------------ 马立行男1954年12月出生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在读硕士学位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投资1亿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每年超过销售收入3%、3000万元以上的投入发展科研,新产品已占全部销售品种的75%;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了29个销售分公司,形成营销网络;在同行业中率先导人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并实施了资本经营。1995年以来,白猫 集团产销收入保持了11%左右的增长速度,总资产增长179.25%。1999年全部销售收入达17亿元,利润5
300余万元。在他领导下,“白猫”已拥有14家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形成了“白猫改革模式”。 张心一男1958年2月出生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素金车间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大专中共党员199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7年市劳模 亲自设计、制作的摆件艺术品和新品首饰成为市场热销产品。1997年,由他雕铸的灵山金佛为企业盈利500万元。1999年,累计开发新花色200余种,占全年产品的50%以上;全年完成黄金首饰1.5吨,铂金饰品80公斤,实现产值1.7亿元,实现利润近百万元。并开发 银雕画,申请国家专利。经过他的非凡努力,“老风祥”品牌正在向礼品、装饰、纪念晶市场大步迈进,形成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 华国雄男1951年11月出生英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埃可迪门窗有限公司组长技师初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与60系列推拉窗等13副大型塑钢模具设计、调试和修理,为企业降低成本48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730万元,为企业节约了389万元。改进型材配方,节约型材180吨,计45万元。经他安装和调试的两条塑钢型材挤出机流水线,日产量达3.5吨,创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参与大型模具设计、调试及修理工作,只花66万元便制成13副模具,比购买进口模具节约了389万元。 沈建芳男1955年8月出生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大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1995年市劳模1996年获国家“八五”技改优秀项目奖 领导引进生产和自主开发投产的SG、SH交直流变频系列空调压缩机产品,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SG系列压缩机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SH系列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三个系列产品累计上交利税达0.47亿元;市场占有率3年保持有30%份额,每年有10%出口。他先后撰写了《低温工况高温工况压缩机的区别点以及旋转式冰箱压缩机的工艺结构特点》等10多篇论文,在制冷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汪杏芬女1950年出生上海工艺美术商厦柜长高级营业员初中中共党员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7年市劳模 1996年至1999年,商家普遍感到生意难做,而她领导的礼品柜完成销售达1
571万元,实现利润423万元,每年以30%幅度递增,令同行刮目相看。她的“以诚为本,诚中求成”的服务准则迎来了60%的回头客。她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服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她放弃难以计数的休息日,逛商店、跑厂家,联络客户,摸市场行情,日夜操劳终不悔。 王小昌男1944年8月出生上海人造板厂机修车间副主任助理工程师初中1997年市劳模 为降低能耗,大胆革新,带领机修工试用木粉、废单片、树皮等代煤燃烧。1995年、1996年为企业节煤1.577吨,节约净值220万元。试制生活垃圾燃烧器为企业节支360万元。组织安装蒸汽管道1000余米,为企业节约蒸汽12万吨,节约净值14万元。试制新型塑料风机,使大炉燃烧废单板由每月500吨猛增到1500吨,使蒸汽成本又降低7元/吨,为企业节约70余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和实施率100%,实施革新项目百余项。五年为企业节约支出700余万元。 医药 ---------------------------------- 韩建生男1960年2月出生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硕土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和技术转让工作,获得重大突破。他运用触媒能加速化学反应原理,提出诱导育种方法,并同步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微生物发酵工艺,使产酶活性提高了近400倍,并实现科研转化生产。1998年已在全国建设成功4条千吨级规模生产装置,工厂新增产值5765万元,新增利税1048万元,有偿技术转让费1
370万元,并填补了我国微生物法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一项空白。 电力工业 ------------------------ 徐昌俊男1955年7月出生上海市电力闵行工程有限公司班长技师初中中共党员1995年市劳模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曾直接参加闵行发电厂125机组大修,在技术改造中研究攻克8个项目的难关;首创“就位前隔板和汽封调整法”,对一台服役20多年的机组实施改造修复;在“对汽轮机高中压通流面积修正”技改后,使高压缸效率提高4.6%,节约标准煤2541吨,该项目获得市经委节能奖。他常赴大江南北帮助各地修复改造机组,多次受到用户的赞扬和褒奖,为企业赢得市场和信誉。电力建设 施勇男1958年7月出生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管道班班长高级技师中技1995年市劳模 针对电厂管道安装施工高难度、高标准以及高空作业多的特点,应用“三维立体”规则,改进工艺,设计安装方案,其“施勇工作法”使经组合后的管道一次就位成功,缩短施工周期60天,节约劳动力1
500工/日,节约管道130米合20吨,节约钢材16吨,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在吴泾八期2台60万千瓦机组安装工程中,仅用5个月就完成高中压管道1050吨,高压阀门组件200件,2000余米中低压管道及所有支吊架,受检焊口2217只,一次合格率达98。73%。 宝钢 -------------------------------- 孔利明男1951年10月出生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直流电工高级技师大专在读1997年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9年全国十大杰出职工 发奋学习,忘我工作,潜心研究,科技攻关,发明创造,硕果累累: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63条,实施258条;完成科研项目14项,解决进口重型汽车疑难杂症149个,获技术秘密5项,先进技术操作法1项,共获经济效益1
100余万元。1995年以来,共申请专利47项,授 权40项,连续4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上海市第二届十大工人发明家和上海市优秀技师”称号,同年获冶金部“技术能手”称号。 厉新礼男1965年6月出生宝钢集团上海梅山矿业公司采矿场采准车间台车掘进一班凿岩工高级工初中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参与采矿工艺技术攻关,应用采矿参数新的组合,使用的Boomer281掘进台车掘进工班效率达到6.2m(立方)/2班,居全国同行第一。他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年创经济效益24万元。在班组中推行“无故障管理”、“成本受控管理”,使班组台车产量年平均递增15%,台车单位成本年平均以18.4%的速度下降,掘进巷道合格率达100%。他扎根井下,发挥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带动和影响周围群众,所在班组被评为市劳模集体。 杨加美男1964年7月出生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浦东钢厂连铸乙班3#机浇钢组组长初中中共党员1995年市劳模199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身为生产一线的班组长,善于管理、精通技术。创造了“满东平面弹当中”工作法,为产量连破记录作出重大贡献。1995年以来,又克服了人员新、设备新、技术新的困难,通过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和制定富有特色的“三步一起走”管理制度,班组生产月月上新台阶,班组各项生产质量指标名列同行班组第一,年年获得“一钢先进班组”称号,杨加美本人被冠以“钢城小老虎”称号。 郑勇男1966年6月出生上海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厚板厂车间主任工程师高级技师大专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产一线的大学生,先后完成了德国哈廷根二手轧钢设备4200mm粗轧机辅传动302柜线路改装、二期高压水除鳞设备的电气改造以及国外进口设备立辊轧机电气调试等十二项攻关项目。又独立承担4200mm粗轧机主传动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扩容、粗轧机辅传动(\+301)柜PLC改造的攻关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1996年以来相继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叶敏男1954年6月出生上海五钢(集团)有限公司初轧厂工会组长职工董事大专中共党员1991年市劳模199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5年1
2月,他以96.4%的得票率当选五钢公司职工董事。深入生产一线,走访职工家庭,先后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各类建议38条,其中23条被董事会采纳,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元。在《求是》杂志、全总、中央党校联合召开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发表的《我们工人阶级完全有能力当好企业的主人》一文受到高度赞扬。积极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职工利益,被职工称赞。 戴玉歧男1935年3月出生上海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学中共党员1987年市劳模1994年上海建设功臣 1994年以来,先后参加并主持内环线2.10标、明珠线14标、逸仙路高架2.1标、浦东海关加顶、上海大剧院钢结构等重大工程的技术工作,攻克了技术、工艺等诸多难题,为企业和上海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各项工程均为优质工程,获得过科博会银奖和市政金奖。他不保守,善传授,为公司培养了十多名施工能手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呕心沥血,乐于奉献。 高化 ---------------------------- 张建杰男1947年5月出生上海高桥石化公司高桥化工厂车间工艺组长工程师高中1999年第三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 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模具识别法”,在乙苯烃化反应中应用创利56万元;负责“乙苯三氯化铝烃化改造技术”项目,成功创利103万元;负责“异丙苯均相烃化技术工业化生产”,创利1318万元。1999年研制出新型防堵、高弹性、多极复合型分布器,将产品优级品率由10%上升到95%以上,创利301万元。1999年获“第三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 石化 ------------------------------ 任国强男1963年10月出生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事业部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生硕士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参加上海市重点工程——金阳腈纶厂建设,先后担任过五项技术改造项目的总工程师。其中,在日本引进的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生产装置上实施改造,使生产能力增加到2.8万吨,并对一批关键工艺设备实施国产化,仅聚合国产化一项就减少投资约430万元。开发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3万吨/年NaSCN二步法腈纶工程化成套技术,为已列入国家经贸委第一批财政债券支持项目——6.6万吨腈纶改造项目提供了软件支持。 高国强男1968年7月出生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塑料事业部工段长技师大专中共党员1995年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997年市劳模 为提高聚丙烯装置产量,带领工段职工成立了“EX—801负荷问题项目”攻关组,攻克了影响增量改造后产能发挥的“瓶颈”难题,使设备提速成功,达到装置年产10万吨的设定目标。经常组织大家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培养了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的青年突击队。同时,他注重对工艺指标和操作方法的摸索、分析、研究,对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及时解决问题。 有色 ------------------------------- 丁瑜敏男1955年9月出生上海金泰铜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中专中共党员1995年市劳模 推行先进操作法,推行设备点检保洁制度,推行标准化作业,推行吨位计酬分配制度,带领车间职工使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至1999年年产量已达到5
338吨,超过设计能力近一倍,产生经济效益1486万元,创造了历史上最高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职工为设备部件国产化开展技术攻关。他领导的车间,1997年被评为市劳模集体。 航天 --------------------------------- 孟执中男1943年12月16日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卫星总设计师研究员大学中共党员1979年市劳模 70年代主持“长空一号”卫星的设计和研制,至1976年三次飞行试验成功。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室、车间和基地,带领同志们继续开发、研制。由他领导和参与研制的风云一号C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成功,创造了国内卫星研制的奇迹,其性能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向航天事业的高峰攀登,为国增光,这是他一生执著的追求。 航空 ------------------------------- 费衡甫男1944年9月出生上海飞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主任研究员大学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 在他主持参与下,联络工程部配合完成了第24架MD—80飞机机头的修理和构型更改工作,并成功地运用于第35架飞机;完成了四轮改机翼(MD—82)用于MD—90飞机上的有关联络工作,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他先后翻译了7000多个图号的技术图纸和700万字的技术资料。他主编的《麦道飞机联络工程手册》等书籍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和美国飞行员、飞行工程师一起参加了首架中美合作生产的MD—82飞机及以后各新型号飞机的试飞,为航空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船舶 ----------------------- 林华卿女1946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O五工厂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学中共党员1997年市劳模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长期刻苦钻研高新技术,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保障新型舰艇的在航率作出突出贡献。她曾带伤出国,率队到外方舰艇实习,冲破外方设置的重重障碍,掌握收集带回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日夜操作电脑编制维修新型舰艇的技术资料数百份。1997年,带领技术人员攻克生产设备难关,排除了洋专家未能解决的主电机向火花超标等重大故障,修复新型舰艇提前12天出厂;1998年又提前6天完成第二艘新型舰艇的修理工程。曾多次奔赴海防前哨,完成海军新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为建造大型消磁船,承担关键项目。 王衡元男1942年12月出生沪东造船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大学中共党员1995年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7年市劳模 主持参加了053H型系列导弹护卫舰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工作,先后研制了十余种型号计数十艘常规和导弹护卫舰(包括出口军贸产品)。在舰船研制中,他成功地解决了螺旋桨匹配方案、球艏线型、长桥楼、全封闭舰型的设计中的问题,以及舰载直升机、四联装舰舰导弹箱式发射装置、八联装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双100炮等武器系统的运用等问题,为实现海军护卫舰的升级换代作出显著贡献。 汽车 --------------------------- 陆雄华男1964年11月出生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部长工程师大学学士学位民主建国会会员1997年市劳模 1995年以来,先后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桑塔纳底盘10大总成配套项目国产化工作,完成了别克轿车底盘7大总成的配套项目试制,以及帕萨特轿车底盘8大总成项目的试制任务。先后攻克了减振器噪声,漏油,制动盘早期磨损,前轮、轴承早期实效等多项质量技术难题。为了国产化工作,放弃无数个节假日,多次推迟婚期,甚至戴着心脏监护器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胡茂元男1951年4月出生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曾获上海市质量标兵上海市企业管理优秀奖上海市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 曾主抓桑塔纳和别克轿车国产化工作,先后负责组建汇众汽车制造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此间实施资源优化组合,使重组后的利润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15%和196%。他推行建立了“零部件适时供货、准时生产、系统配套”的管理体系和“零缺陷”质量体系。仅用27个月实现了别克轿车批量生产,且国产化率达40%以上。他提出的“4S”合作理念、“QSTP”全球化采购原则以及“一体化”管理、“质量阀”、“质量着陆道”等管理思想和模式,成为企业工作的特色。 广电 ------------------------------- 周家春男1944年8月出生上海永新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大学中共党员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实践中创立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合资企业管理思想、原则、机制和方法,经济效益连续四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1999年彩管产量由1995年的230万只提高到450万只,品种从3种发展到6种,销售收入达到42.7亿元,利税3.7亿元,18、21、25英寸彩管生产线贷款全部按期还清,企业名列1999年中国最大规模电子百家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第9位,第三次获市文明单位称号。 烟草 --------------------------------- 程杰男1973年5月出生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维修工高级工中技中共党员1995年市劳模 潜心钻研设备,积累维修经验,成为SAISB包装机维修能手。在烟厂技术改造搬迁中,企业引进了意大利GDX2新机型,他承担了全部9台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总结出“一勤、二记、三查”的岗位操作法,成为车间GDX2设备的技术权威。并对一百多名操作工、维修工开展技术讲课和培训,使设备使用、维修更趋科学规范。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