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市总工会直管单位
 
劳动报社
-----------------------------------------------------------------------------
  [概况] 2000年,劳动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参与新闻市场的竞争,强化具有工会特色的报道,凸现版面个性特点,努力增强队伍素质,加快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提高职工待遇,进一步推进报社内部的改革和民主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力开拓广告经营业务,坚持走报业信息经营发展的道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逐步建立起了以发行、广告、印务为主体的报社经济框架,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报社管理框架,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报社技术框架,为把《劳动报》办成贴近职工的中型彩色综合性日报作了积极努力。在2000年中,劳动报社以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国内外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对各类重大报道,做到有准备,有策划。报社的记者编辑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他们无论是在“浦东开发开放十年”的宣传报道和“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中,还是在其他各种重大新闻报道中,都能做到全力以赴,通力协作,连续作战。体育部和美摄部的三名记者,赴澳大利亚采访“奥运会”时,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从澳大利亚总计发回稿件860篇(幅),其中,消息439篇,通讯172篇,图片249幅。劳动报社在2000年推出新的举措。根据各级工会的要求,实施工会条线记者挂牌服务。在报社一体化的前提下,采编队伍引入竞争机制,有12名记者分别被有关工会选中并签订责任书。为能体现《劳动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宗旨,增强记者编辑为工会服务的意识,继续开设“劳动法投诉热线”和“维权热线”。一年来,先后发表了佰富勤广场发生安全事故》、《牵手无悔》、《希望,还有365天》等关注社会问题、维护职工权益的报道,引起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00年度,有22篇报道获得全国性和上海市的各类新闻奖项。为加强与读者的沟通,扩大新闻来源,劳动报社还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对读者提供的新闻信息实行奖励。报社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出报流程管理、争取邮局支持等方面人手,通过种种努力,实现了早报早送,在市民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市区的读者每天8时以前就能看到当天的劳动报。2000年,报社收支相抵,略有盈余。当年总收入8274万元,比1999年增长23%。报社净资产达到10 448万元,比1999年增长10%。报社在2000年中投资1 800万元参与东方网的建设工作。至年底,劳动报社共有职工253人,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刘伟民)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