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理论与调研 |
|
|
|
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
----------------------------------------------------------------------------- |
谈育明撰写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提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展,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出现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两种不同的用工关系。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的使用常常被混淆,它关系到求职者的切身利益,有必要予以澄清。文章认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在劳动过程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预定,一方在特定或者不定期限之内,为它方服务,它方付给报酬的民事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差别:其一,对主体的要求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另一方必须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自然人;而劳务关系的建立对主体没有特殊的要求。其二,对主体履行义务的要求不同。劳动关系要求劳动者必须亲自履行劳动义务,不能顶替和替代;而劳务关系只要求一方为它方提供劳务或服务,可以替代履行。其三,对劳动过程的要求不同。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劳动力归用人单位支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职能;而劳务关系中当事人只是一方服劳务、一方付报酬的关系,它注重的是劳动的结果。其四,对劳动报酬的支付情况不同。在劳动关系中,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得按约定支付工资,而劳务关系当事人没有完成约定的任务,用工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报酬。其五,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六,政府对其的干预程度不同。因此,“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由劳动法调整,遵循“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后者由民法调整,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本文获2000年度上海工运优秀论文三等奖。(吴越)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