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理论与调研
 
社会利益调整中不同职工的利益差异
-----------------------------------------------------------------------------
  市总工会研究室课题组撰写的《社会利益的调整与职工队伍的变化及工会作用的相关研究》一文提出,随着改革深化而带来的社会利益调整是职工队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考察职工队伍的变化,就必须具体分析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分配、住房、医疗、养老等改革对广大职工的影响。文章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提出,五大改革为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从总体上为广大职工群众带来了利益,但改革毕竟是利益的调整,在总体受益的前提下,由于利益分配规则的变化,使部分职工在改革中成为较大得益者,而另一部分职工则得益较少或支付了较多的改革成本。改革成果的获取与改革成本支付的不对称,使不同职业和岗位的职工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利益差异。具体表现在:(1)不同职业和岗位的职工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调查认为,目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和差距较大两者相加达到94.8%。(2)不同职业的职工受教育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企业高层管理者、白领职员、教师、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0%以上,而在工人和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足十分之一,学历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给职工从事不同职业带来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和利益获得。(3)不同职业的职工生活质量差异明显。高收入职工服饰追求档次个性,饮食讲究营养结构;而对下岗、协保人员的调查反映,对家庭收支状况评价认为“收支相抵略有节余”的仅占1.6%,认为“收支相抵”的占39.5%,认为“支大于收、靠积蓄和父母补贴”的占27.1%,认为“入不敷出、日子难过”的占25.6%。(4)不同职业的职工生活预期不同。调查设充满信心、较有信心、一般、难以预料、没有信心五个等次,平均值为2.97,结果显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的指数分别为3.48和3.38,高于平均数,在职工人为2.88,下岗、退休人员为2.63,低于平均数。(5)经济地位的不同直接影响各类职业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外企白领被认为社会地位最高;而81.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人的社会地位最低。(吴越)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