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理论与调研 |
|
|
|
“白领”与“蓝领”职工对比研究 |
----------------------------------------------------------------------------- |
浦东新区工会撰写的铲白领”与“蓝领”职工对比研究》一文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完善以及就业方式的不断调整和转变,社会主体中的工人阶级队伍出现了 以知识和智力为主要资源、从事相对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白领”群体和以简单技术和体力为主要资源、从事相对单一的体力劳动的“蓝领”群体,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对于工会不断创新改革,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该文认为,白领与蓝领职工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点:蓝领收入偏低,生活较为清苦,而白领收入偏高,生活较为富裕;蓝领年龄偏大,接受能力下降,而白领年轻人多,适宜于从事“朝阳”产业;蓝领休闲时间和再学习机会少,白领发展机会多,注重休闲方式和业余“充电”。在思想心态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蓝领职工忧心忡忡,生活缺乏热情,而白领职工后顾之忧少,心态积极;蓝领对政府、社会牢骚较多,工作缺乏动力,而白领对现状比较满意,精神状态好;蓝领职工吃“大锅饭”意识浓厚,缺乏创新精神,而白领比较容易适应市场经济,富于开拓创新精神;蓝领的组织归属感强,对企业党政工领导的期望值高,而白领职工多注重个人发展,但也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在对组织需求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蓝领职工对目前党委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十分有依赖感,而白领认为目前的各类组织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信赖感不强;蓝领对政治性群团组织都有相当的自发兴趣,而白领不太喜欢加入政治色彩浓厚的群团组织;蓝领职工加入群团组织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得到合法经济权益保障和帮困救助,而白领最希望党群组织能满足他们参政议政以及文体休闲方面的需求;蓝领对工会等组织的活动计划性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而白领更喜欢自由松散的集体活动;蓝领倾向于接受组织型和协调型的党群组织领导,而白领职工则更倾向于选择文娱型和知识型的党群组织领导。该文认为,工会应该本着统一、分类、创新三原则,做好工作。一是在工作重心上,针对蓝领要在维权工作的“实”上下功夫,针对白领要在网络组建的“面”上求突破。二是在工作载体上,针对蓝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会活动资源和文化载体,针对白领要不断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白领工作网络。三是在工作形式上,针对蓝领要不断实现群众化和民主化,针对白领要不断实现多样化,突出层次感。四是在工作队伍上,针对蓝领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人事制度改革来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素质,针对白领要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不断改变干部队伍结构。该文荣获2000年全国工会优秀理论政策论文评选三等奖。 (谢华平)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