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1年鉴理论与调研 |
|
|
|
综述 |
----------------------------------------------------------------------------- |
2000年度上海工运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是在加强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对改革深化、结构转型和体制变革进行深入思考的背景下层开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思考工会在党的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前进方向。市委召开工会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工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密联系上海的发展变化,思考和回答面向新世纪党在工会工作中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根据市委的要求,市总组织了“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专题调研,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个案调查分析上海职工队伍的现状,指出原来高度同质的职工队伍因利益分化而形成了若干不同的群体,是职工队伍最显著的变化。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党的“依靠”方针,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如何完善利益调整机制,保证社会分配的公正,如何改善工人的现实地位下降等问题,都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工运理论研究所迫切需要研究解答的。包信宝撰文《工会应当成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指出,代表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并将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是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实现“三个代表”中独特作用的体现。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对于在改革深化的情况下,工人阶级、工会及其政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2)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工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探索。针对上海市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以及城市社区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职能的加强,市地区工会积极探索工会的地区化社会化,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市总组织部刘卫新、李鸣撰写的调查报告《社区工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面反映了当前上海市街道、乡、镇工会建设和开展工作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制约社区工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鲍铁鸣撰文分析研究了社区工会工作的对象、组织体制和运作方式;另外,如黄浦区总工会、普陀区总工会、静安区总工会、闸北区总工会、虹口区总工会、杨浦区延吉街道工会等,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探索社区工会工作的对象、工作内容和方式,是工运研究的又一热点。(3)对工会履行职能主要方式的研究。对近年来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代会制度的研究也是工运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如化学工会对集体合同制度的探索、机电工会对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研究、宝山区总工会对于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研究、宝钢股份工会对于企业改制以后职代会运作方式的研究以及纺织工会对在改革深化的情况下职代会制度自身完善的思考等,都较以往有了深入。2000年度工运理论和调查研究在方法上也较以往有较大的改进。一是注重调查研究与工会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对工作的促进。市总工会下发[2000]195号文件,开展优秀调研成果的评选,表明对于工运理论和调查研究的评价将更注重成果的应用转化和取得实际效果。二是在调研过程中扩大视野,使用“外脑”,充分实现工会内部的上下结合和工会内外的结合。市总工会提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社区工会建设、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职工思想状况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等研究课题实行对外招标,得到一些区、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的响应。这些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参与指导。2000年度上海工运理论和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全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优秀论文评比中,上海市工会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1篇;上海市举行的工运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文章179篇,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40篇。 (吴越)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