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兰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现代化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新世纪展现在上海工人阶级面前的宏伟蓝图和历史重任,也是上海工会工作的大局。女职工委员会作为工会特殊的职能部门和妇女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动员广大女职工投身上海的经济建设,在代表和维护广大女职工的根本利益上肩负独特的职责,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女职工工作,需要我们准确定位、把握特点、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把握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为新形势下的女职工工作定好位 近年来,伴随着上海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职工队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截至2001年底,上海职工人数近386万,其中女职工近170万,占40%。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女职工队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业领域得到拓展。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女职工达到全市女职工总数的51.8%,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影视业占53.3%,金融保险业占48.7%,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三分之一强。在许多行业和产业,女职工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在国有经济中,中层管理人员女性占到了21.8%,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44.6%,在科技领域中,女性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8个]占到38.2%和21.5%。上海女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女职工15。4%有大专以上学历,比10年前高出9个百分点。上海女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妇女发展历来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女职工乃至广大妇女权益的实现是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工会女职工工作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势,在参与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大局中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女职工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自身利益的同步发展,这是女职工工作的基本定位。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形成,女职工队伍和其权益的实现形式也表现为多元化和多层次。女职工权益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不仅包括广大女职工的就业权、生存权,还包括参与权、发展权、政治民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利。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维护的思路和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地表达和维护女职工的根本利益,是新形势下女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把握维护女职工权益的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新思路、新途径 工会是经济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女职工委员会作为工会的一个特殊的职能部门,其履行职能的重点同样在于劳动关系领域,以代表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特殊利益作为存在的依据和履行职能的重点。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女职工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服务大局、服务女职工的思路和途径,是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和追求。这些年来,我们在实 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上海发展相联系、与工会总体工作相一致的新思路。 1.坚持将“素质工程”作为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根本立足点。 提高女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快知识化进程,提高女职工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是从根本上维护女职工权益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旨在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的系列活动。倡导了“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岗位成才的进取精神,有50万女职工获一张证书,18万女职工获两张证书,11万女职工获三张证书。创办了上海市女职工周末学校,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岗位培训与超前培训相结合、技能型与知识型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全市700多所分校(班)的办学规模,参加培训的女职工达到65万人次。在东方网开办了“东方女性网络学校”,在社区建立分校和开办培训班,并成立了职工家庭周末读书会,全市在九五期间接受一次培训的女职工已达149.5万,并使数十万女职工转变观念,重新走上就业的岗位。 2.坚持将社会参与作为维护女职工权益的重要举措。 推动实现女职工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有力保证。目前上海女职工参与经济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单位中,50%的单位中董事会有女性成员参加,95%的单位中监事会有女性成员参加。全市基层成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有女职工委员参加的已达80%;90%的区县局(产业)工会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了一位女主席,基层单位女职工委员会同步组建率已达85%。 我们将培养推荐女干部、女党员,作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推动女性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础。为此,建立了上海市职业女性优秀人才库。从工会的实际出发,拟定了“一线、基层、新人”的原则,并且同时建立了25个区县局的二级人才库,为女职工的成才和社会参与架设了桥梁。 3.坚持将劳动权益作为维护女职工权益的重中之重。 劳动权益是女职工最基本的权益,也是我们履行职能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加强维权的机制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和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上海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中,女职工的就业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困扰许多女职工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为下岗女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换脑筋工程”,引导广大女职工转变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就业观。树立一批生产自救带头人、家政服务明星的典型,并且形成了“确立目标、建立责任制,源头参与、保证再就 业,树立典型、推动再就业,分类指导、拓展再就业,建立基金、支撑再就业”的工作机制。 开通“女职工劳动权益求助热线”,接受女职工有关劳动政策的咨询和反映劳动关系及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我们与市总法律援助中心、复旦大学法学院联合设立了160160999女职工劳动权益求助热线,并且将热线延伸到社区,同时在社区设立维权信箱;此外,在东方网聊天室建立了劳动法律专家的网上咨询,尝试为不同层次的女职工提供服务。 我们积极在源头上参与,向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女职工生育保障,实现了社会统筹,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利益。会同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和市总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开展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及《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在近年来本市基层企事业单位签订的集体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占87%,女职工委员会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广泛渗透,使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三、分析研究女职工队伍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反映女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和劳动权益的新特点,是做好女职工工作的前提。近年来上海女职工队伍的建设和女职工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女职工队伍的文化技能素质总体上还不能适应;二是女职工的社会政治参与相对不足;三是女职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就业问题仍困扰着部分中年女职工。据此,工会女职3232作更应注重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和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路,更有效地从四个方面把维护女职工权益落到实处。 1.倡导学习成才,为广大女职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五年内全市女职工接受培训的人次率要达到100%,同时使女职工中一张、两张和三张技能证书的拥有率分别提高30%、20%和10%。要继续以周末学校为载体开展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培训的范围和内容,为女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积极创造条件。 2.动员组织女职工参与经济建设,为上海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要继续以“巾帼建功”、“双文明竞赛”为载体,广泛动员、组织女职工为上海新一轮的发展建功立业。围绕上海新一轮发展的目标,赋予竞赛活动以“发展、创新”的主题和自我学习提高的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女职工在上海“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坚持以维护为本,努力为女职工办实事。 要完善电话、信箱、网络三位一体的维权援助体系,探索建立女职工劳动权益和特殊利益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要继续把帮助下岗女职工再就业作为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重中之重的工作,积极参与和推进政府4050工程,促进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要通过源头参与和政策参与,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协调,使有关政策能体现对女职工特殊利益的有效维护。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有关女职工特殊保护政策的社会化。 4.拓展女职工工作的层次、内容和范围,不断适应女职工队伍变化发展的要求。 针对上海女职工队伍变化发展的实际,要进一步拓展女职工工作的范围和层次,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就业形式和不同利益需求的女职工的特点,努力适应不同层次的职工的维权要求;探索在不同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中开展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使广大女职工的权益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