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2年鉴自身建设
 
组织体制管理
-----------------------------------------------------------------------------
  [上海建立适应新建企业工会发展要求的组织领导体制]上海市社区工会工作会议后,全市各区县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一级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会组织网络,截至2001年底,全市101个街道中已全部完成向面向社区、辐射社区的,具有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双重职能的一级工会组织的转变,其中,有81个街道通过召开工会代表大会,建立了街道(社区)一级工会委员会,占全市街道总数的80.2%。为加强社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街道(社区)工会主席大都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并同时配备1—2名同志专职从事工会工作,为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提供了组织领导体制的保证。针对大量小型新建企业向行政村、居委会延伸的趋势,为加快社区内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实现工会组织在社区内的全覆盖,2001年,各区县按照市总工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工会和居民小区工会,完成社区二级工作平台的构筑。全市共建有小区工会1006家,覆盖1419家居民小区,并在1 718家行政村中建立了村级工会组织。(李鸣)
  
  [浦东梅园社区工会探索小区联合工会六大运作机制]浦东新区梅园社区工会针对小区联合工会存在的“有企业无工会组织的空白点、有工会无会员的空壳子、有会员无活动的空架子、有活动无质量的花架子”的问题,积极探索形成有浦东社区特色的小区联合工会的六项运转机制。(1)建立三级网络四级管理机制,强化督导。(2)建立工会事务公开机制,强化管理。(3)建立工会、企业和职工的对话机制,强化沟通。(4)建立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强化建制。社区工会以三街坊小区联合工会为试点,对召开小区新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5)建立依法调处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强化维权。拟订《梅园街道街坊小区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办法》和《区域性集体合同》草案,形成具有三街坊小区新建企业特色的职工工资高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20%的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协商签订的办法。(6)建立以“职工活动之家”为载体的活动机制,强化教育。社区工会针对各小区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区利用社区资源,在有条件的新建企业中建立小区“职工活动之家”,为新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李灿)
  
  [长宁区医务工会建立会员群众评价工会工作的考核机制]长宁区医务工会改变以往对基层工会的传统考核制度,从单一的自上而下改变为上下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即对基层工会每年一度的考核从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由上级工会考核,成绩占50%;二是基层同级党组织考核,成绩占25%;三是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对工会工作满意度测评,成绩占25%。与此同时,医务工会年终也向所有基层单位工会委员以上干部报告工作,接受测评。推出新的考核方法以后,促进了工会组织的民主化、群众化建设,使基层工会工作更加贴近改革发展的实际和群众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增强了工会干部的群众意识,注重调查研究,从实情出发,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显现的和潜在的);推进了工会自身监督机制建设,实施工会会务公开,建立向会员(代表)大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会员对工会工作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如这两年5家单位实施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工会主席均较顺利。(徐锦屏)
  
  [石门二路街道工会探索建立小区工会运作管理机制]街道工会积极探索开展“职工之家”活动载体,小区工会工作制度,工会组建率、职工人会率、经费拨缴率的“三率”考核等小区工会有效运作的管理新路。(1)建立和健全小区工会例会制度在每月的25日例会上以汇报和交流的形式对小区工会“三率”进度,小区工会“自转”中的特色工作和问题进行沟通。(2)实行每季度“三率”统计报表管理制。确定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为“三率”统计汇总日(新建企业组建率、职工人会率、经费拨缴率)。要求各小区工会把区域内新建企业数,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数,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率,职工数,职工人会数,职工人会率,工会经费拨缴单位数,工会经费拨缴率一一填报街工会。经街工会核实汇总后,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例会上反馈、通报。截至12月13日,全社区新建企业组建率达90%、职工人会率达90%、工会经费拨缴率达60%。(3)推行以典型引路的特色工作推广制度。先后总结推广的特色工作有:工会经费拨缴管理工作;小区台帐规范运作;“合格职工之家”创评工作;“来建走撤”的组建率、人会率稳中有升的管理工作。一年来,上述四方面特色工作已推广到各小区工会,促进了小区平台有效地运转。(张伟)
  
  [金山区总工会分步实施机构改革] 2001年,区总主席室统一思想,迎难而上,采取多种措施,分步实施机构改革。5月,按照区委、区府的统一布置,金山区总结合对下属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同步完成了区政府委托管理的区退管会办公室人员的精简任务,采用离岗休养和停薪留职的方法分流了2名人员。6月中旬,金山区总又先行一步,实施机关的机构改革。首先,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原来的3室5部兼并为2室3部;其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经过考试、答辩、测评等公开、公正的程序,择优选聘了5名部室长。11月初,主席室又依据有关政策,认真梳理人员关系,理顺岗位设置,制定鼓励提前退休的有关方案,短短两个月,先后有4位同志离岗休养,4位同志提前退休。目前,金山区总机关连同区退管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仅20人,比改革前减少了12人,精简了37.5%,机关干部队伍呈现出精干、勤奋、高效的精神风貌。(吴冲)
  
  [仪电工会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规范]仪电工会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和工会工作的变化和要求,使工会工作规范更加科学完备、更好地指导日常工作的运行,2001年着力于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工作方法的研究,把修订和完善工作规范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由主席亲自牵头,全体人员共同参与,使修订工作规范与正在做的事紧密结合,既推动了工会工作,又使规范更具有实效性。年初,组织团体学习,明确修订规范的意义,分析规范实施情况;按原有规范和工会工作的发展状况提出修订和制定规范的纲目,分解各职能部室按操作的实践提出初稿;初稿汇总后,进行可行性分析,横向协调和文字修整,规范经整合后由主席室确认。2001年通过修订、制订形成112个制度、规范和细则,其中新增了55个。工作规范的制定.伸仪电工会各项工作向新的高度进展。(王建萍)
  
  [宝冶工会从规范基础工作入手加强自身建设] 2001年宝冶工会对公司全体员工的会员档案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全面清理。整个过程分“三步曲”进行,即第一阶段公司工会在对二级单位工会基层组织及会员进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会员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活动。工会主席带队深入各二级单位进行初查、指导,召开专题会,就初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取长补短。统一认识后,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排出节点。第二阶段,进行整改。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通过整改,使全公司会员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电脑管理,实现规范操作,形成网络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同时,宝冶工会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工会财产管理规定》、《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工会财务管理规定》、《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工会上解经费考核奖励办法》,并起草了《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工会组织管理规定》。宝冶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还对各二级单位工会的财务进行了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工会财务工作。通过了市总工会对宝冶工会财务的基础工作考核检查。(罗杰)
  
  [港务局工会从三方面强化工会基础管理] (1)规范工会会籍管理。通过在全局工会系统开展“关于上海港工会会籍管理现状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局工会组建和会籍管理现状,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工会会籍的规范化管理。(2)强化工会组织机构动态管理。通过下发调查表,及时了解基层工会正、副主席和工会专兼职干部的人员构成和变化动态,并编制了新一年的“上海港务局工会组织系统一览表”,对强化工会组织机构的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3)做好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根据港务局的实际情况,在年初对2001年将进行换届改选工作的基层工会编制了一览表,以便及时掌握基层工会换届动态。同时,进一步要求全局凡进行换届改选的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都要通过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并重点帮助指导客运服务总公司等5家基层工会做好直选工作,为推进上海港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张晨琦)
  
  [建工工会强化“两委”委员群众意识]集团工会在酝酿第三届工会委员、经审委员候选人过程中,首次将“两委”委员候选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现任职务等情况公示一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在第三届工代会正式投票选举前,又采用文字、照片、格言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逐一介绍“两委”委员候选人;选举后,还将新当选的31名工会委员、7名经审委员的格言汇编成册,发至各级工会干部。“为职工服务到永远”、“用我们的工作去体现党的宗旨”等格言,既是对广大会员作出的承诺,也是自我对照的一面镜子。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各级工会干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广大会员监督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群众、服务于工运事业、服务于企业发展。(乔瑜)
  
  [鲁中工会选拔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 2001年,鲁中工会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促进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不断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形式,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技术业务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工会组织“带头人”,为工会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工会系统人员调整状况,按照工会协管干部要求,鲁中工会配合党委先后对五个处级干部岗位在全公司进行公开招聘,通过笔试、面试答辩、群众评议、任前公示等形式,选拔了5名年轻干部走上了工会工作岗位,充实了工会干部队伍。(2)通过换届选举,选齐配强了基层工会干部。鲁中工会利用2001年基层单位召开换届会议之机,指导10个单位实现了新老工会干部的交接,为新一届工会班子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3)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公司工会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选派3名同志到中国工运学院和上海上会首埋干部学院进行培训,组织举办了由两级工会委员共120余人参加的工会干部培训班,使广大工会干部学习到了知识,开拓了思路。(杨庆荣)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